-
〓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儒家诚信观的现实意义
摘 要:儒家诚信观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儒家诚信观的内涵释读、价值评判和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儒家诚信观丰富内涵和评判儒家诚信观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儒家诚信观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家诚信观 和谐社......
-
〓 李翔海 ·〖现代新儒学述评〗
一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的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通过倡导“仁”即人之道德理性,充实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从而创立了......
-
〓 超越中的新儒学
洙泗学人思想摘述 “儒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同生命体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这门古老的学说要实现与时同新,要引领潮流,就要不懈地去开拓、革新。当代新儒学者们正在进行着多种积极的尝试,其中著名的新学说有陈明的“文化儒学”、蒋庆的“政治儒学”等。同时,来自纯民间的声音也正作着积极的回应。所谓“民间”其实就是指一......
-
〓 南宋永康学派与近代经世实学
内容提要 近代“经世实学”远绍先秦诸子之学术传统,近取南宋事功之法。至先秦诸子开始,中国士人便以关怀社会、参与政治、服务人生为自己学业价值的最高体现。因此,越是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人生艰难,经世致用的精神越是在开明、正直的士人胸中鼓荡高扬。南宋事功学派中陈亮的永康之学,便是南宋内忧外患时代的产物。陈亮事功学派为学以读书......
-
〓 易学与近代科学
自十七世纪始,由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乾嘉学派中几位可谓身兼“科学家”的易学大家已有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从近代科学立场解释和阐发易学始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当时的欧洲,关于中国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对东方的“挑战”作出的反应。其实并非如此,追求进取精神正旺的西方学者很快发现了......
-
〓 祖国华 ·〖儒家“乐教”思想及其启示〗
我国上古时期就有礼乐教化的传统,西周时期的周公“制礼作乐”,使礼乐教化得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所以,要用礼制来引导人民的,用音乐来和合人民的声半,用政治来齐一人的行止,用刑法来防止人民的奸邪。在他们看来,乐与礼、刑、政的终......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作者按】David R. Schiller严格说来不是波士顿人,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波士顿邻近之地,且经常往来于波士顿,故而勉强纳入于本系列。David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知名学者。但是作为一名儒学的业余爱好者,却对儒家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10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语》的翻译中,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的《论语》......
-
〓 杨翰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境界〗
[内容提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待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理念,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坚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的文化观,不断开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形成了......
-
〓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内容提要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
-
〓 (生命/文化)内生儒学:陈明儒学理论的一个概述
[按:陈明老师曾对我说:“我觉得内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为它意味着民族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或结构。这是与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区别开的理论要害:只看到生命,则忽视儒学与生命的血脉渊源,只看到文化,则忽视生命必然在情境推移中日新日日新的要求、可能与必要。”在审阅修订此稿时又说:“只是内生一词本身并非“不言而喻”,生命儒学、......
-
〓 朱仁夫 ·〖美国的儒学之旅〗
中国儒家文化结缘美国,已有三个多世纪。1785年春,美国纽约口岸张贴了美国立国(1783年)后第一张推销中国货的广告: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即将从中国广州载货归来,除茶叶外还有“各种瓷器,各种不同质地的……缎制品、丝织品;……象牙雕刻和漆器”等中国工艺品。货到之后即销售一空。美利坚民族的先哲们除了从欧洲人的著作中了解中......
-
〓 万俊人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一、引言:回应麦金太尔的会谈邀请尽管自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Polo)发表其旅中《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欧洲人的“中国知识”兴趣已露端倪,且经过16世纪中晚期以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O)为代表的耶教传教士的经年努力,这种“中国知识”的西方了解逐渐形成一种学术传统,即所谓“汉学......
-
〓 “儒教”争论应关注国外研究成果
一.儒教争论的历史性与世界性 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的争论最初是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大体来说,我认为关于儒家是否宗教的争论可非分为五大块。找不到更好的术语,姑且称之为五大“时区”: 第一时区:公元16-19世纪,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争论。公元16世纪时,利玛窦来华传教,就曾提出儒家不是宗教的观点。此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未中断。......
-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从先秦儒学的一般线索来看,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性善说”,以及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成为今人熟悉的儒家人性论的三个典范。但是,相比于孟、荀的人性论,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在《论语》中并没有清楚呈现出来。出土资料《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之后,我即撰文指出,对研究先秦儒家思想来说,郭店楚简重......
-
〓 再论孔孟儒学与腐败问题
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与郭齐勇先生的对话,进一步讨论如何理解《孟子》文本记述的舜的两个案例和孔孟儒学在滋生某些腐败行为方面所具有的负面效应问题,并由此阐述在当前背景下提倡“后儒家”观念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孔孟儒学; 血亲情理; 腐败; 后儒家 郭齐勇先生在《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载《......
-
〓 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一代学术巨擘。《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梁启超晚年的一部学术著作,结撰于1923年至1925年春,原是他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学术而编写的讲义。提到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 说到“人文精神”(2)
石勇:人文精神大讨论发端于1993年,那时知识分子经过之前几年的政治挫折已经丧失了理想:或“权贵化”,或“御用化”,或“下海”,或“痞化”,总之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渐渐消蚀掉“知识分子”这一光环,使精神生态恶化,庸俗不堪。社会上的精神生态当然更不用说了,侮辱神圣,亵渎崇高非常流行。“人文精神”就是在这个现实中逻辑地凸显......
-
〓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
孔子作《春秋》的问题,是两千年来学界研究最多、分歧也最多,并且对我国封建时期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争论的核心是:孔子有没有作《春秋》?作的是一部怎样的《春秋》?其《春秋》大义究竟在哪里?与之相关的还有:《左传》与《春秋》是什么关系?《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史学、......
-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发展非常有帮助。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这本书的产生,起因于波士顿地区出现了一个以杜维明、南乐山、白诗朗(John Bert......
-
〓 儒学的变迁
这是1978年9月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发言稿。 孔子所奠立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像一切源远流长的古老学说一样,儒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着检验,充实着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都是承袭与演变的统一。不承袭,它就没有延续传统的历史依据;不演变,它就没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