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哲学研究三题
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勃兴有很深刻复杂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获得普遍承认和尊重。但不容讳言,与此相比,中国的文化实力及其地位还明显偏弱,文化影响力与这个东方文化古国的地位还有不少很不相称的地方。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相互激荡,文化生产......
-
〓 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
摘要:荀子天人论是荀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知与不求知、对庄子天人观的评价、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对孟子人性论的评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估荀子的天人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关于“察天人之分”的观点,当是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渊源之一。但“察天人之分”与“明于天人......
-
〓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石勇:按蒋庆的说法,有些知识分子拿“儿童不懂”来反驳读经,是“启蒙精神”所造成的另一种愚昧,即“知性的愚昧”。他说,小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理性和自由选择的能力,是“童蒙”,而只有对小孩子进行“发蒙”,才能使他们明理而“致亨”。而要使小孩子“发蒙”,正需要用圣贤经典教化他们。也就是说,小孩子不懂,倒恰恰成为要把圣贤之言灌给......
-
〓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两汉是儒学独尊的时代,以武帝改制为起点,儒家思想与王朝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两汉君主尊儒崇经,稽古礼文,对儒学的研习逐渐形成儒家政治格局下的一大历史传统。封建皇权在儒学领域的理论行为,提高了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质,成功地维系了思想统治,影响到君主的临朝决策和治国施政。这种传统不仅赋予汉代历史以特殊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生态,而......
-
〓 《国学举要——儒卷》序
儒学是“国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构成“国学”核心内容的部分,这一点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何谓儒学?儒学之“学”与所谓儒道之“道”、儒教之“教”又有什么关系?这类问题历来有争论,近现代以来更有甚,而且至今没有结论。本书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在这里简单地作一交代。 在历史上,对于儒家学派及其学说,确有“儒学”......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七)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七)19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译文]做人不讲礼仪,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仪,就不会成功;国家不讲礼仪,就不得安宁。19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荀子·不苟》) [译文]公正产生光明,偏私产生黑暗;端庄产生通......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 103·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只有天下最大的诚心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一)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一) [译文]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113·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1......
-
〓 孔子,最早的健康养生倡导者
—摘自听南怀瑾讲《论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南怀瑾先生对这段话的理解与以往的儒学观点相差坏了,你再去在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经蚂蚁等昆虫怕松了的泥巴墙,本身便是不牢固的,岌岌可危,这种里面不牢靠的墙外表粉刷得再漂亮也毫无用处。南先生......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五)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五) 287·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 (李 《二曲集》卷一) [译文]首先检查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再从思想上检查自己错的原因。后悔以前的错误,截断再犯错误的根源。力求达到没有一个念头不纯,没有一点时间稍微松懈的程度才算罢休。288·吾人迁善改......
-
〓 论儒学与哲学的关系——对任文利先生批评的回应
当中国哲学界、儒学界还在热衷于讨论诸如“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类无聊问题的时候,哲学本身在当今世界的某些“前卫”思潮中早已是声名狼藉了,哲学已被宣告“终结”了,而所谓“后哲学时代”也已被宣告来临了。然而我个人对所谓“合法性问题”、所谓“后哲学时代”均不以为然,认为前者是一个伪问题,后者是一个伪概念,所以不予理会,而依然致......
-
〓 “中庸之道”的平衡智慧
儒家的“中庸之道”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诸多来自思想史方面的智慧启迪。 “中庸”一语始见于《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宋代孔子”之誉的朱熹曾对中庸之“中”的含义有过这样的解释:“中只是个恰好的道理”。可见,中庸即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遵循适度原则。因此,可以把中庸的高明之处理解为......
-
〓 梁启超章太炎——两位叛出师门的大师
梁启超章太炎——两位叛出师门的大师清末民初,有这样两位在经历和资望上堪称双子星的人物,他们是梁启超、章太炎。二人都是著名的学问家,一个追随康有为革新改良,一个狂狷特立职志革命共和,而其相与叛出师门的人生轨迹也颇为叠合。 梁启超自戊戌亡命日本后,接受新思想洗礼,与乃师龃龉日多。康有为以保皇保教祀天配孔诸义硁硁自守,梁氏则......
-
〓 孔子理性建立的道德秩序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61至公元前479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他的政治生涯是在一位侯爵那里作政治幕僚。像柏拉图一样,他在政治方面没有什么成就。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就对教育方面的热情、付出而言,我足以与他人相比,但是我却没有获得一种贵族的生活(言外之意,他作为一个侯爵的幕僚,只是把自己的道德思想付之于现实)。因此他作为......
-
〓 孔子是否还能哺育我们
(蒋迎春) 255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在今山东曲阜。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的思想给中华民族以深远的影响,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孔子及儒学闪烁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智慧与美德,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今年9月28日孔子......
-
〓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梁启超(1922年8月20日) 一 今日我感觉莫大的光荣,得有机会在一个关系中国前途最大的学问团体——科学社 的年会来讲演。但我又非常惭愧而且惶恐,象我这样对于科学完全门外汉的人,怎样配 在此讲演呢?这个讲题——《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是本社董事部指定要我讲的。我 记得科学时代的笑话:有些不通秀才去......
-
〓 大陆当代儒学巡礼
纪念孔子,提倡读经,赞美儒学道德,谈论儒学的复兴—— 这是大陆今天的现实,如果时光倒退过去若干年,这些都不可思 议。这样做的人在七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封建 顽固派,在二十年以前会被认为是反动的封建复辟派,是应该受 到口殊笔伐,乃至被打翻在地的。可是社会发展遵循着物极必反 的规则在螺旋式地上升,人们从对传统的......
-
〓 经学的终结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辛亥之后第一代新传统主义者终于因政局的变动而以尴尬告终,但他们提出的那些问题并没有因其失败而结束。也就是说,当中国不得不面对世界而走向现代的时候,传统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传统与现代是否就是对立的两极,传统难道就没有一点积极的意义吗?平心而论,无论新传统主义者的论证多么荒谬,多么漏洞百出,但他们所关注的这些问题本身无疑是对......
-
〓 关于叶适对《中庸》、《大学》的批评
他首先对道学诸儒郑重提出的《中庸》乃孔子传于曾参、曾参传于子思的说法(1)予以驳难,指出: 孔子尝言“中庸之德民鲜能”,而子思作《中庸》;若以《中庸》为孔子遗言,是颜(回)、闵(子骞)犹无是告,而独閟其家,非是。若子思所自作,则高者极高、深者极深,宜非上世所传也。然则言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必有谬误。(2)他细考《论......
-
〓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当语文老师不教语文说到语文教材改革,笔者不由得问一句:我们还记得刚上学时的语文课文么?我现在回想起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真觉得充满着荒诞意味。我1977年上学,尚未行改革开放,课本中遗留浓厚的极左色彩。有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