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与儒学能够融会贯通,创造中华新文化
本人曾读过一些研究、探讨、批评儒家学说的文章、专著,也许我孤陋寡闻,挂一漏万,但我始终怀疑,一百多年来新儒家、已故的儒学大小宗师以及批评者们,连儒学的根本性问题都没完全搞清楚,特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没有被询问自然也没有看到解答:从孔子起,儒者们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获得知识并建立他们的学说体系的?本源性的问题都没明白,没......
-
〓 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
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诸子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耀眼夺目,但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与精英们所达到的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社会上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我们从近年颇受关注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就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杂的避邪驱鬼法术。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对于祈神求鬼以致......
-
〓 中国学术从“经学”到“国学”的时代转型
【摘要】中国目前学界可谓:经学热中无经学,国学热中无国学。真正的国学应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第一,就其性质而论,国学既非西方的“汉学”(sinology),也非原教旨的“经学”,而是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学术;第二,就其方法而论,国学并非学术史(史学)那样的对象化或“客观”化的“科学研究”,而是经典诠释;第三,就其形式而论,国......
-
〓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新儒学”
学界人士对长期以来几成定论的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提出的质疑,确实值得认真考证,重新厘定。但关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的“始作俑者是班固”,“所谓《三策》是班固所伪造”,而“司马光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正式泡制者”云云,却值得商榷。即使董仲舒确实向汉武帝进献......
-
〓 韩国青年眼中的儒家文化:渗透进韩国人日常生活
韩国深受过儒家文化影响,当代韩国青年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韩国留学生——25岁的林贤宰。儒家文化渗透进韩国人日常生活刚到林贤宰的宿舍门口,就见他起身朝记者鞠躬并伸出了手。进入房间,书桌旁早已摆好两张椅子,直到记者落座,他才微笑着坐下。“在韩国,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老子、孔子和庄子,知道他们所......
-
〓 禅宗的意义世界——从文化学角度对中国化佛教的解释
文化的目的是在特定时代与地域界限内尽可能好地解答问题。产生于人类一定发展阶段之上的佛教,无疑可视为古代印度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人生哲学。因此,探讨它的中国化至少需要把握这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所蕴含的印度文化的思维内核是怎样为中途思想家所改铸纳入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的;二是,作为一种关于人生价值及其实践的理论,它是怎......
-
〓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传统中国文化无疑是多元多样的,儒学只是其中之一部分。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流动与变化着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是流动与变化着并与其他文化传统相交织的。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儒学已经衰落,特别是人们对儒家社会与儒学相对隔膜,看法上存在着诸多分歧。因此,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大标题就会令人置疑。人们可能会说:儒学与......
-
〓 当代大陆传统文化复兴现象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传统文化日趋衰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特征。尽管文化保守主义势力的反抗从未间断,但无法改变这一“历史趋势”。1976年之后,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终结,官方有组织地反传统文化活动停止了。但是,传统文化的厄运并未结束。伴随着新一轮对外开放,民间自发的反传统思潮开始泛滥。这一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达......
-
〓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赵敦华) 一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产物,由韩愈杜撰、经道学家弘扬才大行其道;或以为儒家思想丰富,流派繁多,难以归结为单脉相传的线索。如果我们现在把“道统”......
-
〓 儒家诚信观念: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再如,孔子明确地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
〓 孔子论孝道
陈德述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同上)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
-
〓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汤一介) 儒学的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儒学对于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正面价值已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从一个方面谈谈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它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儒学的现代意义,但是有一......
-
〓 纪宝成: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
-
〓 学者: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
周启荣(美国伊利诺大学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中国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去年的10月底为止,在全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正在经历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由一个政府推动宣传儒家文化的行动。对此,中外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
-
〓 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
摘要 儒学已经走向世界,其重要标志是在美国形成了两个儒家学派:波士顿儒学和夏威夷儒学。波士顿儒学以对话为主要特点,夏威夷儒学以诠释为主要特点。两派在思想主张上虽有不同,但在把儒学推向世界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对儒学参与世界化进程肯定会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关键词 儒学;波士顿儒学;夏威夷儒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看到......
-
〓 为什么孔子建议“毋友不如己者”?
“毋友不如己者”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学而篇第一》,一次在《子罕篇第九》。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出现两次?有编者认为是“重出”,也就是“重复出现”。我以为这样解释当然没错,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孔子非常强调这一交友的原则,以致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论语》时,受到他的......
-
〓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下)
四基于对儒家文献的解读还原或创造性诠释,徐先生明确指出,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具有甚至富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精神。1、自由。根据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区别于一般自由或主观感觉自由的社会政治范畴的自由,即指在良法限制下的主体不受强制的自愿选择的行动。[84]尽管儒家不可能作出这一理论概括(在西方近四百年的自由主义思想史......
-
〓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一 “中”、“和”是中国哲学一对古老的范畴。《尚书·舜典》有如下记载:“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亦有言:“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不过,相较于上......
-
〓 中国终于有了原创哲学著作
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这是大陆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原创哲学著作。什么是原创?从一部著作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模仿得来的,都可以说是原创,但这只是从写作角度说的原创,哲学的原创不仅如此,更必须要是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思想体系......
-
〓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上)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徐复观先生的政治思想,并参照现代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对徐先生的儒家政治观进行了勾稽和评价。徐先生早年投身军旅乃至参与枢机的经历,使他对于通过最高统治者所体现的现代中国政治的专制本质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和非常强烈的厌恨。由此导致他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相当深入地挖掘了专制政治的历史根源,提出了秦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