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 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 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 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 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
-
〓 庄子随想之知北游
世间万物都是依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变化,无论是其内在本质还是外在的形式。具体地说,万物有个性与共性两种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物”,只有相似的“物”,即使是同一个“物”,此时与彼时也不同,此即个性;万物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万物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是依“类”而分的,不管是主观的“类”还是客观的“类”,......
-
〓 周易参同契—明辨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阴 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 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 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神见形象,梦寐感慨 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 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
-
〓 周易参同契—同类合体章第十二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金 以砂为主,秉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终始自相因。欲作伏食 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谷,覆鸡用其卵。以类补自然,物 成易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 宝。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时 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材。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
-
〓 周易参同契—二气感化章第二十一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 炁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 月,水火为效徵。...
-
〓 周易参同契—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衔 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 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 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即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 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
-
〓 测字秘牒—元字(一)
一人书元字问六甲:“男女何居?”余断曰:“二八之形, 巽卦之变,生女无疑。”复以问他相字者,则不察字理,辄曰 :“生男。”至分娩,果产一女。...
-
〓 测字秘牒—谐声测法
倒到秤称 叉差加家 非飞桃逃梨离 秤心(即称心) 齐(内中差了即差在内也) 耗(来日 到了,倒到同音) 莺(如问晴雨,但莺阴音同,主天必阴难问晴矣)...
-
〓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现代意义
人的存在大体上分为认知、伦理和审美三种方式。“审美生存”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是对认知、伦理的审美化,是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庄子始终从人的问题出发,以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衡量一切关系的标准,他以“道”观物,反对世俗的知识和道德观,还原它们的本真美,把人与世界实用、功利的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把人的现实生存世......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3)
可以理解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对于国人来说,顺理成章:请看,人的命名是人。人与牛马羊猴等合起来命名为动物,再与树木花草等一起命名为生物。生物与金木水火土等无生物合起来命名为万物。与怪力乱神梦幻,与人的心、意、爱、怨,与种种人文存在等合起来命名为万有或众有。再概括一步便是有,而有的反面与有的发展结局或有的产生以前是无,是......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3)
中国的佛学显然也受到了道家道教的影响,反对造作与夸张,反对高高在上,反对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对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反对摆出动辄一个人与整个地球开战的架势,主张自自然然,平平淡淡。 这是因为,不论你对思辨与感悟有多么伟大神奇奥妙、超凡入圣的激情与骄傲,你的一切认知仍然来自生活,来自尘世,来自此岸。一切的形而上的伟大,......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1)
大道是不好讲述的,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最本质、最至上、最主导、最永恒、最深刻却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见识。 同样,那种至上的本质,也是不好称谓、不好命名即找不到最适宜的概括的。真正最高的本质概念,难以言说。我们一般可以述说、命名的东西,都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概念......
-
〓 言与道——读《道德经》札记
一《道德经》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在这种诗里回响着事物和它自身的原始关联,它让物象世界处处显示出诗意的光辉。这种诗很难简单纳入我们现在所建立的诗歌分类系统。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 比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更具有完整性的意义,或可称之为诗之诗。从诗学的观点重新解读《道德经》,我们也许可以在这种思与诗之如此聚密结合的语言......
-
〓 道与仁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他们创立的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于这些思想,学界更多地是注意到了两者的差异,而对其统一性认识得并不深入。我们从道德和仁爱这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入手,看一看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统一性。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的涵......
-
〓 朴散为器与老庄伦理
“朴散为器”的“朴”是指“原木”。“朴散为器”,是说木匠通过对“原木”的削砍雕琢,将“木”制成各种器具。“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考工记》),而“桔槔”则可使人“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庄子·天地》)。“朴散为器”给人带来的便利和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这“朴散为器”还促使人类思维的进步。那就是人在“朴散为器”过程中......
-
〓 研究《老子》的一部新作
——评《老子道德经新编》董京泉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内在逻辑,对原有文本进行了重构,将其分为道论篇、德论篇、修身篇和治国篇,使老子的思想观点更为集中、脉络更为清晰。该书有两大特点:富有理论创造性。该书各章在原文、注释、译文、述评之外,特设“辨析”一栏,对......
-
〓 太极图里的哲学韵味
“太极图”是在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特殊和珍贵的图案,我们除了了解“太极图”的来源之外,更应该探索和了解“太极图”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的理念,它不仅代表着浓厚的中国哲学韵味,而且还浓缩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意韵。首先,“太极图”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的基本范畴——“阴阳”。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与人生的根本观念。在中国古......
-
〓 论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这是很多年前我就读于中国文化书院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时的一篇毕业论文。虽然光阴荏苒、世事变迁,自己和社会一同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但在今天,当我有闲暇的时光,重新打开并静读这篇尘封的文章时,心中又有了很多的感受。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无时不在改变着我们民族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
-
〓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
《庄子》一书,思想惊世骇俗,艺术手法怪出尘端。为表现其骇俗思想,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趋于极端化。在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隐显思想的极端化手法庄子思想与世不合,但他似乎不愿与世人作对,而又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有意将思想隐藏于文字中,故意制造朦胧模糊的云山雾海。他往往并不直奔主题,而是风诡......
-
〓 老子“六相”说解密
先与后(上)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阐明了美论和善论之后,立即,一连说了六个“相”。就是: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及前后之相随。美论与善论,似乎偏重于总的理念,而接下来的“六相”,似乎偏重于做事做人的实际方法。“有无之相生”,就是无中生有,然后有又归还于虚无。在我祖父的时代,做梦也想不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