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的“头号中国通”费正清——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八
费正清(约翰·金·费尔班克JohnKingFairbank1907——1991),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博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
-
〓 钱碧湘:与钱锺书先生的一段往事
《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哲人哲言,也应到了我身上。1970年3月中,我抛夫别子,孤身一人去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干校报到,军宣队安排我暂栖文学所连队。我剖腹产后体虚多病,有好心人代为说项,把我从工地转到老弱病残组。我就此因祸得福,认识了钱锺书先生。当时,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盖宿舍,和泥的和......
-
〓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何以不仕
有一位学者说孔子是“丧家狗”,所谓丧家狗就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他很牺惶,也很无奈,焦唇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流浪狗。这位先生不仅辱骂了孔子是丧家狗,而且把所有怀抱理想而未能如愿的知识分子都骂为丧家狗。在这里,他不仅骂了孔子,也可以说是骂了几千年尊......
-
〓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叶嘉莹(资料图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月10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致辞仿佛把人们带回永和九年。是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生日庆典以叶嘉莹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诗学理论研究、传统吟诵与教育研究,以......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解体与重建——美术批评家刘骁纯先生访谈
邹跃进(以下简称“邹”):从您的硕士、博士论文,到《解体与重建》这本书我都读过。这中间我体会最深的是您对辩证法的运用。我知道您是王朝闻先生的学生,王先生在研究中也比较注重辩证法。在研究中,您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刘骁纯(以下简称“刘”):在关于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上,我确实受益于我的老师王朝闻先生。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秦......
-
〓 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笔下的日本(上)
留学日本时期的刘文典卢沟桥事变前,刘文典(右)在北平故居与友人合影《告全日本国民书》胡适题签章太炎书赠刘文典的对联 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挖掘国学大师刘文典的生平与逸文,试图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打捞,还原这位以性格狂狷、特立独行而闻名的“狂人”的真实镜像。 在搜寻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我们所认识的刘文典,其实在......
-
〓 “古城文学家”赵荫棠和他的《影》
赵荫棠《影》 赵荫棠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但在华北沦陷时期,赵荫棠却是唯一一位被称为“古城文学家”的小说家。 赵荫棠,1893年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师从钱玄同学习声韵学,1926年毕业。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原音韵研究》,颇得钱玄同的好评。“卢......
-
〓 “我只是一名老师”
罗国杰 资料图片顾明远 CFP黄达 CFP 第三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三位朴实的教授——罗国杰、顾明远、黄达。 大学学习哲学专业的同学恐怕不会忘记,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是入门必读书籍。 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也荣获了本届终身成就奖。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是......
-
〓 徐志摩、徐悲鸿的美术观念之争
1929年,民国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全部展品分为七大项:“书画”“金石”“西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美术摄影”,总共万余件。为此次展览还印有《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和《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蔡元培为特刊作序并撰文《美术批评的相对性》。另有讨论文章编入《美展》(亦名《第一次全国美术......
-
〓 李兆顺:以画疗“心”
资料图片李兆顺的《荷塘月夜》被清华大学赠予比尔·盖茨收藏。资料图片在英国的泰晤士河上,有座历史悠久的波利菲尔大桥,原本是黑色的。曾几何时,一些抑郁的人常常在这里自杀。专家建议把桥身漆成绿色,此后的一年来此轻生的人开始大量减少。古时的隋炀帝曾多病缠身,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医生莫群锡只是送上一幅青绿山水画,请隋炀帝反复观赏,......
-
〓 走近文艺家·田连元:一人撑起一台戏
80岁的他,是一代口吐莲花的评书大家,将评书这门“半身艺术”变成了“全身艺术”,并首次把评书搬上电视,其电视评书作品《杨家将》曾引发收视狂潮。他说,评书要说出味道,重在一个“评”字,拿着人家的书照本宣科讲故事,那是朗读者,不是评书家,真正的评书家要做学问。采访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是件“养眼”的事,他不光说,还带......
-
〓 “一代棋圣”吴清源走完传奇人生
吴清源 赵和平画 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被日本媒体盛赞为“昭和棋圣”的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医院因衰老去世,享年100岁。 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共同社等主流媒体都迅速报道了吴清源去世的消息及其详细的生平事迹。吴清源的葬礼将于3日举行。 得知吴清源去世的消息......
-
〓 汉译译者谭·汲喆:翻译是“真诚的背叛”
自1999年赴法留学,2007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明学院任教至今,汲喆离开中国已经21年了。虽然人在国外,但他和国内的师友仍保持密切联系。不过,由于他的多数著作是以西文发表,所以国内的学界同行,尤其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们往往是通过他的译著了解他的。2016年12月他曾担任......
-
〓 汪曾祺的书与画
松鼠葡萄图 汪曾祺作于一九八三年无题 汪曾祺女儿汪朝说画中小鸟很像父亲 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笔似有神力,写什么,什么都精彩。写作余暇,汪先生做什么呢?唱京剧,哼昆曲,韵味十足。兴致好时,也作书画。其书画,简洁明快,遣兴自娱,颇见文人书画气息。他画画,不惯设色,以素净为主。想着画什么,顺手裁张宣纸,就着案头笔墨,随心所......
-
〓 我眼中的名人·顾彬:爱上中国文化的德国诗人
顾彬今年七十岁了。他的许多同辈学者皆已仙逝,而他却“每天骑单车,每周踢足球”,又性嗜登攀,所以至今身体倍儿棒。前些天,他到济南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似一般学者“晚年惟好静”,刚下飞机,他便背上小书包,马不停蹄地爬山去了。这样的秉性,在忙着整理国故的老先生队伍里,确是罕见。作为享誉学术圈的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顾彬甚至......
-
〓 书生伉俪——忆何兹全先生、郭良玉先生
【述往】 说起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的“风水宝地”,大家公认是家属区的红楼区。六座看似平实但透着典雅的红色小楼,均匀分布在幼儿园的北侧,花木舒朗,林影婆娑,小径蜿蜒曲折,草坪起伏不一。若干元老级、大师级人物栖身其间,更使小红楼成为一片充满故事、具有丰富历史感又与现实紧密关联的区域。何兹全先生一家改革开放后搬至红二楼2......
-
〓 高手在民间·滩头木版年画与钟星琳
滩头木版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滩头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年画无虫蛀,遇水不褪色。“开脸”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即要给上好色的人物点眼睛、涂腮红、描嘴唇、画胡须等,以使其更......
-
〓 山东单美华家庭:为农村孩子创建书院
单美华和丈夫李济远都是山东省高密市的普通乡村中学教师,生活在农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孩子们在家,课余时间无人看护也无处可去,经常在街头追逐打闹,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发生过溺水悲剧。李济远决定开办一间小图书室,让孩子们放学后来看书,既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一举两得。李济远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单美华......
-
〓 硕士绣娘
不久前,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确定的100名候选人中,有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硕士绣娘”,她就是苗族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彭艺。 彭艺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酷爱苗族手工艺,2015年9月考取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硕士。彭艺上高中时曾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才顺利考上大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