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华简的文献特色与墓主身份蠡测
对于清华简,李学勤先生曾幽默风趣地说,这次“挖到了一个历史学家”。但清华简的拥有者可能不仅仅是“历史学家”这么简单清华简是在2008年7月15日入藏清华大学的,在此之前李学勤先生曾看到了一些竹简的照片和摹本,发现其中有《尚书》的《金縢》篇,另外他还看到竹简上有关于西周和春秋历史的记载,十分振奋。竹简入藏清华后,科研人员......
-
〓 自由与力量:叶秀山先生的书法美学
在当代书法理论的发展中,书法美学的研究始终是书法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运用历史哲学交叉融合、中外文化横向比较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繁杂的语录体书法理论,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各自的审美哲学思想基础,从而总结出了独具新意、别出心裁的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发展体系,是当代以哲学研究书法的重要......
-
〓 弘扬黄河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研究阐发黄河文化的内涵精髓,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增强文化自信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1.传承弘扬黄......
-
〓 庄子思想与中华文脉
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不同时代的优秀思想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包括庄子的重要贡献。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中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思想家。他的丰富、深邃、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华文脉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行冰如飞”的中国古代冰上运动
历史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资料显示,人们对滑冰技术的掌握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经过长期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的生产生活实践后,人们终于学会了冰面行走的基本技术,开始征服冰面的第一步。 据有关资料显示,至少在唐代北方民族部落中已有冰上活动的记载。《新唐书》在描述当时北方拔野古民族部落时这样说......
-
〓 中国古代史学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古代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诚如日本学者西嶋定生所言:汉字、儒教、佛教和律令制度,构成古代东亚世界的“四大支柱”,因为汉字的使用构成东亚各族共同的文化基石,儒教促进精神文化的整合,佛教维系共同的宗教信仰,律令制度为东亚各国所共同实施的政治制度。其中,佛教是中国化的宗......
-
〓 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在近代奥运历史上,由于国力和体育运动普及的原因,中国曾经只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不过,随着国家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和奥运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当“我和你,同住地球村”的歌声响起,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世界的时候,中国热情拥抱了世界,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理......
-
〓 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世界文明体系如同百花齐放一般,独立却又包容,共生共存,一同构成了灿烂绚丽的人类文明;而各种文明之间并非完全对立......
-
〓 古代的文学史书写
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建立,一百多年来数千上万种文学史著作相继问世,代表了学界对于文学史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孜孜追求。而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书写历史的传统,文学史亦在其中,并在先唐时期就确立了足以令当代继承和发展的书写范式。由汉至晋,文学自觉,史部独立,依托于历史书写者的视野和......
-
〓 由文入质 文质彬彬——古代诗歌的若干形式标志和内容分层
古代诗歌的字词、词组、句、句群、段落、篇章,都有内容分层时需要研究的问题。有的诗歌字词的字义或词义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含义却可以不同。 例如,李商隐《无题》诗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两个“难”字,都是“困难,不容易,做起来费事”的意思,但是第一个“难”侧重客观上的困难,后一个“难”侧重主观上情感的困难。诗歌上下文......
-
〓 三节合一话清明
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兼具节气与节日二重属性,兼有自然与人文两层内涵,又兼备哀伤与欢乐双重情感,这就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节”融合而成的岁时节日“清明节”。清明节以“农事生产”“祭祖怀远”“游春祈福”为核心节俗,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感恩”“传承”“立德”的主题,反映出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与......
-
〓 庄子“三言”新说
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的基本言说方式。《庄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一般说来,寓言,指虚拟人、物的言语;十九,指这类文字所占比重。重言,指年长者的言语。卮言的解释较多:有司马彪的“支离”说;郭象的“宥卮”说,成玄英的“无心”说,罗勉道的“卮酒交欢”说等。在当代学者中,以李炳海先......
-
〓 《锄禾日当午》作者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有名的悯农诗,在十多年前,曾有过一场著作权的聚讼。 原来,对这首名归于唐代李绅的诗,有人突然发现在清人编的《全唐诗》中,居然又出现在聂夷中的名下。并且在聂夷中名下收录之后,还注有“此篇一作李绅诗”。这一发现,就使这首在清代已是“妾身不明”的诗......
-
〓 秦陵的考古发现、研究及其价值
【光明学术笔谈】 本期主持: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新认识 主持人语 由于秦统一及秦政建设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影响深刻,秦史与秦文化研究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近年多有论著面世。许多研究者突破以往专注政治史的学术惯性,力求全面探索并说明历史的真实,提出了若干新见。多学科理论与......
-
〓 “诸子学”与中华文化复兴
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刘歆作《诸子略》后,所谓子学、子部、诸子思想的说法,主要是针对先秦诸子各家各派思想学说而言。而近代以来所谓的“诸子学”,是在中华文化不断势弱的过程中,士人针对传统内部的“经学”“儒学”以及外部的“西学”,提出的一种中华文化新的整体形态。不过,这种“诸子学”本质上只是针对“经学”“儒学”的弊端,以及......
-
〓 从杜甫“凡百慎交绥”谈起
杜甫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之《夔府书怀四十韵》末句“凡百慎交绥”,自宋人郭知达始,古今注说多据晋代杜预对《左传·文公十二年》“乃皆出战,交绥”句的注解“古名退军为绥”(引自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认为此句表达的是诗人希望诸将奋力进攻而不可轻言退兵之意。近来有同志提出“交绥”即“交战”,“慎交绥”实为“慎交......
-
〓 新辑诗话的类型与原则
无论是从目录著录看,还是就研究价值说,诗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书籍类型。古籍编辑和出版的诗话,如果是原有其书,经过今人校点笺释而出版,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如果是原无其书,经过今人辑录成书而出版,这就是新辑诗话。新辑诗话,古有其例,于今尤盛。新辑诗话实际上是在编纂新的古籍,其间存在一些需要讨论的编辑问题。新辑诗话的......
-
〓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谈钟嵘《诗品》东渐
《诗品》东渐日本的故事 《诗品》东渐日本,是一个优美的中国故事。 钟嵘《诗品》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成为“百代诗话之祖”。《诗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理论的经典,而且是世界文学理论的经典。在进入日本诗人、歌手的“期待视野”以后,东渐日本;并对日本文学......
-
〓 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之路,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器艺、制度直至思想文化及其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文明的契约论传统,本质上就是“重构”了人类社......
-
〓 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货运动是历史学、经济学、广告学、新闻传媒与文学等众多学科聚焦的对象,既有从宏观视角对国货运动展开整体研究,以不同区域为考察点探析其流变,又有透过广告、女性化妆品、国货商标等细微处剖析国货运动推进过程的特点及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本文则以消费行为为视角,从催生国货运动的历史因素、改变市民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