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为何逐渐退出了历史大舞台?
诸子百家争鸣不休 然而,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发展,依稀可见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绽放与发展,而墨家却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特别是秦朝之后,墨家缘何被历史淘汰呢?又有怎样的落幕过程呢?相比于墨家与道家专注于学术的学派 其一:,相传是宋国贵族的没落后代,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普通的工匠;其二:,虽在成名之前不过是民间的无名小卒,......
-
〓 <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台湾学者陈立夫先生提出,儒家思想来自《周易》,道家思想来自《归藏易》,墨家思想来自《连山易》。(见陈立夫主编《易学应用之研究》第1辑,台湾中华书局)程迥提出:“《连山》、《归藏》宜与《周易》数同而其辞异。”(朱彝尊《经义考》卷二·易一)这话恐有一定道理。既然同称为《易》,三者在一些基本点必定是相同的,卦象应是三易能够对......
-
〓 “儒商”、“墨商”之商榷
墨商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群体,是相对于儒商这个群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凡是在商业和为人处事两方面 都较有作为的人通常被尊称为“儒商”,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称谓实际上有诸多不妥之处:一方面,真正的儒学大师和儒家思想的追随者们都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对商人的逐利行为......
-
〓 墨子的不幸
读先秦诸子,墨子总是让人产生莫大的同情。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墨子》一书是中国思想百花园中的奇葩。可是,在《墨子》中,墨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都是极端非人格化的,他没有刻意留下什么个人的身世,甚至其姓氏与国籍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关于他的姓氏,最通行的说法是姓墨名翟,亦有史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
-
〓 关于梁启超与墨家逻辑研究
【论文摘要】梁启超在继承前人和广泛借鉴同时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学知识,运用当时先进的西学学术手段对墨家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近代墨家逻辑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并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影响深远。本文探讨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历史地分析其墨家逻辑研究前后不同时期的研究动机,揭示其墨家逻辑研究的价值与意......
-
〓 墨家侠风
墨家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齐名的显学。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墨家不曾被钦定为官方哲学,对雅文化的影响微弱些,但是墨学的精神却强烈地渗透到俗文化,特别是侠文化中去了。可以认为,中国侠士的崛起是与墨学的诞生分不开的。从可以做官而不肯为仕即为隐士的标准衡量,侠隐之士的确大量存在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但我们的笔触只能撷取这......
-
〓 墨学现代化、新墨学和元墨学
一、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1.墨学现代化的实质,是墨学的现代性变化,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论,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研究范式的变革,而范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科学理论体系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现代学者,适应现代需要,变旧墨学为新墨学,是势之必趋,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
-
〓 墨子情怀
墨翟先生是一个淳厚长者,这是读《墨子》的第一印象。周代八百余年,前期的西周大约政通人和,气象万千,为后人景仰,老子、孔子、墨子都是景仰者中人。东周孕育乱象,终至有了战国时期的纷纷攘攘,也终于导致了秦统一天下。秦始皇固然残暴,但是社会希望安宁的愿望却更为强烈,这也是后来历代兴亡的原因之一。读老子、孔子、墨子诸先贤的书,可......
-
〓 墨子十大主张(Z)+桃化运测试
看了《墨攻》,对墨家思想产生了兴趣。转了他的十大主张和大家分享。 墨子最为后世景仰的是他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墨子十大主张的推行实施是有具体针对性的:“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 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
-
〓 关于《墨子》兵技巧诸篇的研究
以前,在《墨子》书志的考察中,虽对《墨子》这一典籍的沿革做了探讨,但就书志调查的 局限也做了溯本求源。其结果明白了,在汉代,71篇版本《墨子》与另一种版本即关于技巧的12篇版本《墨子》并行。可是,这12篇版本的组成发行是否与71篇版本无关,或者是到了 西汉末才从71篇或72篇中分离出来另行——据书志的调查提出的这一问题......
-
〓 墨子"兼爱"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一、“兼爱”: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墨子》一书中记述墨子思想的重要文章,除《兼爱》外,还有《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等命题。从这些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墨子的主张名目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为推行他的兼爱学说而创造条件。俞樾......
-
〓 简论墨子的实践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之际,占据教育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篇》),它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对开发民智、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起了巨大的作用。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是一位倡导实践教育的教育改革家,以他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就蕴涵了实施实践教育的基本理念、准则与方法。他的“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
〓 墨子的心路,和现代人一样走过——《墨子智慧心解》-
墨子的心路,和现代人一样走过——《墨子智慧心解》 王雨墨\中国墨子学会理事 自二00二年开始在网上宣传墨学以来,相识墨学界朋友无数,但如陈伟兄这样还是不多。同样是民间墨家学者身份,他却研究墨学早了许多年。几年前我DIY了一个“墨子世界网”,最近也申请了国际域名www.mohists.com。他在上面留言,后来发邮件来询......
-
〓 墨子“义”探微
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义》篇云:“万事莫贵于义”。《天志上》篇也提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行”,首先便是尊重......
-
〓 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谈墨家文化在维护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一 冷战终结后,国际格局发生剧变,国与国之间显性的对抗方式更多地以隐性的非对抗方式出现,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加强,愈演愈烈。各国不仅重视经济、军事等传统权力资源的“硬权力”的发展,且更关注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软权力”的栽培。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
-
〓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
-
〓 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璀璨的时代。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从时间上看,墨家......
-
〓 任继愈:墨子非攻读后
非攻学说是墨子的基本思想之一。文章结构谨严,推理明晰,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非攻篇,开始说:“今有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而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下文接着举出“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取人牛马,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以其亏人愈多。”“......
-
〓 《墨子三字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líng , rǎn yú cāng rù yú huáng 人 之 初 , 性 本 灵 , 染 于 苍 , 入 于 黄 。 人的天性并无善恶之分,而是天真纯洁,易受环境的影响,墨子有一天走到染坊看到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就发出了对人性的感叹。《墨子,所染》“子墨子言......
-
〓 《孙子兵法》梗概
《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直到今天,《孙子兵法》的许多合理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泽,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其基本内容为: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