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章 “论语学”研究
研究孔子思想,首先面对的困难是资料问题。因为,孔子不像后世的思想家,尤其是不像今天的思想家,动辄以大部头的著作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并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喜欢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思索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而不转借于文字之繁。这样,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今天对孔子思想进行研究所凭借的资料并不是孔子......
-
〓 黄玉顺·〖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
仁爱以制礼,正义以变法: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摘 要】将法家与儒家截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法家其实是儒家的支流之一。法家在现实政治中的成功,乃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儒家的正义原则、尤其是时宜性准则;而其最终失败、及其个人悲剧,则是由于背离了儒家的仁爱精神,以至正义原则成为了无源之水。【关键词】商鞅 ......
-
〓 破解孔仲尼猜想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易经》,厘清了它和儒学以及卜筮的区别和关系,发现了孔子对《易经》的非凡猜想并破解了它。得出了“易”的本质是“太极思维法”的创造性结论。作为太极思维法的使用例证,本文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和哲学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易经孔子儒学卜筮历史 第一章绪论世界上大概没有什......
-
〓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
摘要: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情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
-
〓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内容提要: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
-
〓 王艮、何心隐世俗化的儒学政治思想
王艮及其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特色,在于其以阳明心学为契机,将儒学由庙堂之学变而为民间之学、由经院之学变而为大众之学(1)。兹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对王艮、何心隐的世俗化儒学思想予以论析。一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生于黄海之滨一个世代灶户之家,是由经商(贩盐)致......
-
〓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是与物质生活对待的名词,孔子尚中庸,并没有绝对的排斥物质生活,如墨子以自苦为极如佛教的一切惟心造;例如论语所记“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狐貉之厚以居”,谓“卫公子荆善居室”,“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对衣食住行,大抵持一种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态度。但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不可兼得的时候,孔子一定......
-
〓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更加理性地分析儒家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中以"中庸"为基础的和谐人生理想、以"仁"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关系构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人......
-
〓 论王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
元代以来,程朱之学风靡一时,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其哲学、政论和道德观深入人心,几成学界定论。到明代中叶,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学术界出现批评程朱之学的思潮。心学崛起,一时间获得广泛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广泛影响。王阳明上承孔、孟,“范围朱、陆而进退之”(1),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着重发挥宋明理学中正人心的思想及传统儒......
-
〓 任登第 ·〖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到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经历[内容提要]外来文化本土化是一切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更是中国至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生搬硬套、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化三个阶段。认真总结这三个阶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从而更加自觉地高举......
-
〓 周敦頤論「誠者聖人之本」
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開創者。他以儒學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開闢宋代理學的形而上學。他以《易傳》、《中庸》建構其思想體系——道德的形而上學;並根據先秦儒學的仁與誠等概念作為道德實踐的根源和動力建構其宇宙論、本體論與工夫論。關鍵詞﹕ 周敦頤 誠 聖人之本北宋初期,胡瑗、孫復、石介等人倡導儒學,著重解釋經典的義理,並且旗幟鮮......
-
〓 易学与近代科学
自十七世纪始,由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乾嘉学派中几位可谓身兼“科学家”的易学大家已有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从近代科学立场解释和阐发易学始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当时的欧洲,关于中国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对东方的“挑战”作出的反应。其实并非如此,追求进取精神正旺的西方学者很快发现了......
-
〓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1“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2然而,李约瑟也充分肯定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作......
-
〓 熊十力、梁漱溟佚札三通与佚文一篇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2000年春季拍卖会古籍版本专场于是年6月17日在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举行。为此,朵云轩公司事先印制了精美的图册。从图册中看,拍卖品606号为熊十力函札一通,608号为梁漱溟函札两通,分别标价3—5千元人民币。兹据彩色图片,将此三通函件整理如下,并考证其年代,略作注释,顺便纠正一些误记。著名文学家......
-
〓 李承贵 ·〖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
[内容提要]在当代中国儒学史上,内容不同、特点各异的开展儒学的形态已然形成,它们就是:宗教儒学、政治儒学、哲学儒学、伦理儒学、生活儒学。此五种儒学形态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意蕴,更有其深刻的实践意蕴。它既是对中国现代性价值资源的探寻,也是对儒家思想的自觉性调适,因而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儒学普遍主义的追求,而是一种在思......
-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一点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
-
〓 乐爱国 ·〖北宋儒学背景下沈括的科学研究〗
[摘要]沈括是北宋乃至整个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当我们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位科学家的时候,发现他更是一位儒家学者。他推崇儒学,研习儒家经典,养浩然之气,行君子之道,穷理尽性,以民为本,所特殊的是他对自然界事物及其变化的兴趣和爱好;北宋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怀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科学研......
-
〓 《从政》:"三誓""三制"或者"三慎"?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第五简:“闻之曰:敦五德,固三折,除十怨。”[1]其中关于“折”字之隶定,张光裕先生谓:“‘折’,楚简中所见‘折’字多读为‘制’,亦可读为‘誓’,今取后者。”并取楚帛书与《尚书》以“誓”名篇者为证,谓“固三誓”“犹约法三章也”。[2]然而,“三誓”于文献未见旁证,且“德”与......
-
〓 周桂钿 ·〖儒家社会等级观〗
[内容提要]儒家认为社会等级是必须的,按等级分配是合理的,贫富贵贱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贫富差别两极分化的时候,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整,抑制富强者,救助弱者。在这一仁爱与合理的原则下,在治理社会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来。政府不能与民争利,逐渐减少不平等性,最后达到消灭财富方面的差别,达到大同。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相通。从......
-
〓 向世陵 ·〖两种辩证法与“仇必和而解”〗
[内容提要]两种辩证法一般指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但在中国现代(新儒家)哲学,又有所谓“仇必仇到底”与“仇必和而解”两种辩证法之说,将张载的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对立起来。本文说明,冯友兰先生对张载思想的理解和片面性的概括,不符合张载思想的原貌;提出并不存在冯氏意义的“两种辩证法”的对立,张载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