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场层级与“容量梯度”——以近代安徽米谷市场计量问题为例
【内容摘要】中国历史上的度量衡始终存在国家实行统一制度与民间使用不统一的问题.要研究民间杂乱的量器之间是否有规律可循,须了解市场的内部联系。近代安徽米谷市场上量器种类繁多,单位量值参差不一,但在市场层级体系中存在着“容量梯度”,即量器单位量值的大小与市场层级成反相关关系。市场层级越低或离中心市场越远,其容器的单位量值越......
-
〓 【清代】苏松棉布加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五节
第五节 苏松棉布加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纺织业是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之一。十七世纪,英国的呢绒织造业中就逐渐出现包买商;十八世纪后期,日本的棉纫织业中也有包买商向农民放机收布。我国自明后期起,棉布即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代,棉纺织已是产值最大的手工业,棉布具有仅次于粮食的广大国内市场。并出口国外。但......
-
〓 鸦片战争前主要商品市场估计说明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一节(附录)
附录:鸦片战争前主要商品市场估计说明一、人口全国人口,据孙毓棠、张寄谦:《清代垦田与丁口的记录》(载《清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1835年为4.017亿,1840年为4.128亿,1845年为4.213亿;较晚材料如1887年为4.015亿,1901年为4.264亿。1840年的记录可能偏高,为便易计,我们把鸦片战......
-
〓 近代灾荒赈济的几个侧面
【内容摘要】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扰。文章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对近代灾荒赈济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进行审视,认为尽管赈济举措未能从根本上控制流民的生成,但近代中国在赈灾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还是应当肯定的,而其中的教训亦非毫无时代价值。【关键词】近代中国;灾荒;赈济;流民【作者简介】池子华(1961......
-
〓 债券质押贷款与近代华资银行投资铁路模式———以浙赣铁路为中心
【内容提要】债券质押贷款是一种政府以公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它成为吸引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华资银行向铁路放款和投资的有效模式,代表近代铁路融资方式的重大转变。浙赣铁路是这种转变的起点和蓝本。在这条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华资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债券质押贷款为主的投资规模大、风险防范机制完备的铁路放款和投资模式。【关键词】杭江......
-
〓 学术与政沧:民国时期学术独立观念的历史考察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近代学术观念的加速引进及传统文化的日渐没落,学界愈益关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主张政学分离,并摆脱致用观念的束缚,确立起学术以求真为目的的独立价值和地位。在此期间,学术独立观念与外部生态环境如学术研究水准、政治和社会背景等相对应,各时段独立意识的强弱、讨论內容的偏向及其深度和影响力都有所不同,......
-
〓 民国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以1913~1933年间的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内容摘要】国内铁路联运制度创立于1913年,是应中国早期铁路运营之需,由铁路中央管理机关(交通部、铁道部)和各铁路管理局共同推动创立、完善及实施的一项特殊制度。到1933年,这一制度已推行于华北、江南、东北等地区的多条铁路,并与运输负责制度相结合,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推进了铁路运输秩序和设施的改善......
-
〓 试论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的非生态导向
【内容提要】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在激发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热情的同时,也被认为是导致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本文分别从强势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征服自然的观念的发展、还原论理论对世界认识的琐碎化和对自然价值的否认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所蕴涵的非生态导向,并指出改变人们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念是走出全球环境危机的前......
-
〓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上海茶业
【作者简介】刘芳正,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一、民国时期上海的茶叶市场体系上海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茶埠,肩负华东茶叶出口和华中茶叶转运复出口的重任(陶德臣:《上海开埠与近代上海茶市》,《古今农业》1999年第2期)。依托华茶出口发展起来的上海茶叶市场,以服务出口贸易为核心,形成了包括......
-
〓 “价值”优先下的“事实”重建:清季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自秦汉以下皆在退化或循环中。但按照社会进化论,它也就意味着中国处在人类历史“公例”之外,面临必然被淘汰的危险,这促使一批新史家在中国历史中寻找“进步”的迹象。然而,因为传统政治和学术主流皆被视为“专制的”,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梁启超等人为此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把中国历史描述为一......
-
〓 灾荒与近代社会变迁——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简介】 梁严冰(1970—),男,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容摘要】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
-
〓 银行资助与农村内生金融的形成
——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
【摘要】如何建立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是近代中国农村金融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0世纪20—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表明:农村信用社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农村经济衰败的情况下需要银行出资推动建立。这一主张体现了经济合理性,但银行的出资者身份易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终决策者,银行的逐利行为......
-
〓 《自由中国》的经济思想——“五四”后期人物对经济自由的探索
【内容摘要】《自由中国》是195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一份刊物。通过分析和展现其经济思想的特点与主题,重新思考和观照《自由中国》所集结的一批可称为“五四后期人物”的知识分子对经济自由的探索,及其探索自由民主的历程中所具有的突破性的时代意义。【关 键 词】《自由中国》;经济思想;经济自由;五四后期人物;自由主义【作者......
-
〓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土地问题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与西方学术界为主流的现代性范式,都提出了程度不同的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核心是需要重新处理地权、赋税与租佃关系的变动。其中,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地区的城乡变革与阶级分化尤其关键,它导致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租税关系剧......
-
〓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四节之一
第四节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运输业的初步发展第三章中已介绍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和航运业产生的经过。那时,它的进展十分缓慢,至1894年,估计投资还不到二千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民间工商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商办轮船公司兴起,并一度倡行民办铁路,民间金融业也发生变化,新式银行出现。这种发展势头大体到......
-
〓 外国资本的扩张(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二节之二
四、工矿业包括表4—7的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1914年,外国在华工矿企业的投资估计共有196.3百万美元,占全部企业投资的20.4%。可见,甲午战争后,尽管列强已正式取得设厂权和攫取了大批的矿权,但实际投资并不多;只相当于商业投资354百万美元(进出口和杂项)的一半多一点,运输业投资531.3百万美元(船运、铁路和......
-
〓 外国资本的扩张(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二节之一
第二节外国资本的扩张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外国资本的银行、保险、贸易、航运、工业和公用事业等企业的建立过程,外资在华企业已初具规模。甲午战争以后至1914年,是外资企业大发展的时期,但除铁路、矿业、纺织工业等新辟部门外,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张。因而本节中,除重要者外,不再逐一介绍其发展过程,而着重从各......
-
〓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总需求视角
【内容摘要】近现代经济研究中需求导向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藉此有助于探析工业化本源。需求一商业革命一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总需求增长缓慢构成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发展的重要约束,而总需求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缺乏一个发达的近代市场、大规模的贸易扩张以及商业革命的未完......
-
〓 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内容摘要】曾国藩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对两淮盐政开展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力图收复川盐济楚失地,二是在淮南推行保价整轮,三是在淮北实施改票轮售。曾国藩的改革,承前启后,是晚清盐政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梳理两淮盐政改革脉络的基石。虽然曾国藩的改革取得了税收上的成功,但也彻底颠覆了原......
-
〓 浅议近代中国GDP核算中调查资料的使用问题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的大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等经济史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调查资料数量众多,可以支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定量研究,然而也存在着诸如调查质量参差不齐和取样不够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地域和行业的复杂性,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整体性的估算,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注意对其进行甄别、修正和折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