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时代,还需要重读《老子》吗?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老子》(又名《道德经》)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人工智能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时,我们该如何看待《老子》无论是之于个体生命还是社会的意义?4月23日,“科学时代重读‘老子’的意义”思想碰撞会暨《老子智慧八十一讲》出版座谈会在华东师大举办。活动现场图华东师范大学......
-
〓 韩剑律师:古籍点校不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
在著作权理论上,此案争议不大,古籍点校、校勘等智力劳动不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理由:1.据现代语言规则,以恢复古文原意为目的,如果据此进行点校的成果享有著作权,那么中国就没有人可以再进行古籍点校工作了,因为后者必然侵权。2.参照多个底本,对古籍文字进行纠错、补遗,属于文字性修改,并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如果此类智力劳动......
-
〓 感谢李世石生命般的抗争 现在我敢说AlphaGo的命门其实很简单
2016年3月13日,人机大战第四局李世石执白180手中盘胜AlphaGo。说这一胜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胜也不为过,就不多说了。从围棋技术与算法上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张AlphaGo的败局谱,明确知道AlphaGo有重大bug,前三局过后看似威力无比的机器,发起疯狗症竟然会走出那么可笑的招法。现在终......
-
〓 刘金平:周敦颐对儒学的新发展
周敦颐思想学说是融合儒释道的结晶,但主调仍是传统的儒学。周敦颐始终没有忘记儒家的根本立场,出入释老的目的是援儒,最终促进儒学的全面复兴。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面貌焕然一新,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颓势,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
-
〓 张涛:今日易学何处安身
2013年6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与此同时,易学经典研究工程启动。这一新成立的科研机构,将进行易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和体系建构,发挥易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鉴作用。日前,在青岛举行的首届自然国学大会上,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作为高亨、郭沫若先......
-
〓 中华书局“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上诉状
8月31日,历时一年多的中华书局与国学网之间的“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一审正式宣判。中华书局因不服判决结果,于9月14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书局“二十四史著作权案”上诉状因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上诉人不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二○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作出的(2011)海民初字第12761号民事判决,现提起上诉......
-
〓 书法不是闹着玩的
眼下玩书法成风。君不见某些所谓的书法中人,大笔一挥,横涂竖抹,墨点四溅,笔走龙蛇之间,还大言不惭地大讲特讲:书法就是玩出来的。甚至扩而大之,一言以蔽之曰:艺术都是玩出来的!书法真是玩出来的吗?对这种“玩的理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好像巴金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会见南斯拉夫作家时提到过:“我主张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
-
〓 光明艺点:中国画如何雅俗共赏
有人说,中国画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人说,欣赏中国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更多百姓了解、喜爱中国画,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出系列访谈,让大家走近中国画。栏目主持:张玉梅本期嘉宾:杜滋龄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刘健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画家谢志高国家一级美术师 传承和弘扬是恒久命题刘健:中国画的践行者,始终要面对两个......
-
〓 中华书局诉国学网胜诉
2012年09月05日 10:27新京报讯(记者张弘)中华书局诉国学时代公司(即国学网)二十五史侵权一案,历经一年半审理后由海淀法院近日宣判,中华书局获赔两万元。中华书局律师任海涛称,“这标志着另八个起诉国学网的案子胜诉几率很高。”2万元赔偿太少?2011年3月,中华书局一纸诉状,将国学网的9个产品以剽窃罪告上法庭,仅......
-
〓 雄立东方 唯我有先——传承与弘扬黄帝文化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人文始祖黄帝,离不开孕育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黄帝文化,离不开推进国家繁荣进步的黄帝文明。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一⒈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的第一段文字写的就是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
〓 对古籍整理著作权的认识
【编者按】何谓古籍,何谓古籍整理,何谓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何谓演绎作品,何谓古籍点校,何谓古籍校勘,何谓古籍数字化,何谓“实质性相似”,何谓复制,何谓抄袭,如何确定侵权的依据等等,这些都是在著作权纠纷中非常模糊、容易出现分歧的地方,以致于在司法实践中,相同性质的案件,不同法官对相同证据材料出于各自不同的理解,做出完全相......
-
〓 你以为你是谁?打捞失落的家族历史
演员陈冲知道自己的外公张昌绍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但她不知道外公自杀前的所思所想。央视主持人阿丘心中一个巨石般的家族隐私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到底是不是叛徒?他们是被谁抓走杀掉的?收藏家马未都一搭眼就能辨别古瓷真伪,但他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当年何以离家参军,自己的母系家族来自何方,为什么扎根北京。历史学家易中天熟读中国数千年历......
-
〓 中华书局经典古籍成盗版重灾区 扫描版善本变劣本
2012-08-13 09:52:59一批原本日日与古书为伴、恍若生活在唐宋的古籍整理人士,倏忽之间又被拽回到了现代。“本来,我们有笔有纸有古书,生活也就够了,可日渐猖獗的数字盗版,已经控制我们的根了!谁都可以扫描我们的东西,我们就甭想生存下去了!”谈及惨遭盗版侵袭的古籍整理行业,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揪心地说。经典古籍......
-
〓 中国不止贡献“四大发明”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任何一个新名录提出后引发争议,也属正常现象。造成分歧的原因,是一些学者将发明、发现、创造等混为一谈,而且评价发明创造的标准不一。4月26日,北京市华严北里一间简朴书房的主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觉明,交给记者一份打印文稿,题目是......
-
〓 古籍数字化遭遇侵权尴尬 难题真不少
投入大、产出小、防盗版难…… 古籍数字化 难题真不少昨天,本报头版刊登的《文史研究迎来“E考据”时代》提及古籍数字化为文史研究开启美好前景,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这固然是一道吃起来很香的“大餐”,但与此同时,烹制这道“大餐”的厨子——古籍数字化产品的提供方却有些为难。记者通过采访古籍出版界人士了解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
〓 中国政法大学黄震云教授谈二十五史版权之争
随着法制建设的步伐,学术界也随之舞蹈,官司不断,热闹非凡,还出现了一些打假名人。我上个月在《法制日报》发表的文章中举过金文中诉讼的例子,指出法律不仅要承担打击犯罪的任务,还应该尽到和谐的责任。这个问题在刑诉中已经开始体现,效果很好。不能打了一场官司,留下许多遗憾,更不能以法律的名义,上失其道而杀其下。孔子说必也无讼乎?......
-
〓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
-
〓 韩剑:论点校古籍的著作权
点校古籍的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权?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点校古籍的性质,其次需要澄清著作权法保护什么以及保护标准,据此方可回答上述问题。一、点校古籍的性质。1、何谓点校古籍?点校古籍,指对古籍的古文原文进行校勘和标点,而校勘和标点是古籍整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基础性工序。2、何谓古籍整理?根据古籍整理学者刘琳、吴洪泽合......
-
〓 顾青:真正的古籍数字化是建立一套综合的知识服务体系
【编按】2013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指出:理所当然的文物性善本不一定是文本性的善本。古籍数字化,依据的主要是文字,而不是文物。设想中的真正的古籍数字化,应该是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献以及学术研究成果有机关联而建立的一套综合知识服务体系,能够提供检索、类聚、信息链接、知识提示、乃至跨学......
-
〓 古琴艺术继承与发展的紧迫性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沉寂多年的古琴乘势而起,愈来愈活跃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焕发出久违的生机和蓬勃朝气。在“申遗”成功八周年之际,本报约请古琴大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龚一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