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体制的再认识
【摘要】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关系体制,不应看做由一种清政府完全控制的静态的制度,而是在中西互动过程中经历了再建构的过程,西方商人集团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鸦片战争前的一段时期,广州中西贸易实际上处于中西共管的状态,代表西人利益的商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来华西方商人及其团体,利用各种手段,对清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
-
〓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
一、区域背景江南地区的核心是环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荡汊港等水体形态密集分布于内。其水源主要来自西部茅山、天目山的溪流,经苕溪(分东苕、西苕)、荆溪等大流汇入太湖,再经由“三江”下泄入海。明清时期的“三江”地区一般是指吴淞江、刘河、望虞河等。明人早就指出,“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①。清代人普遍认为,苏......
-
〓 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
一中国的白银,到了明代(1368—1644),要比过去具有更高的购买力。关于当日白银购买力提高的原因,作者在《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1]一文中,曾经从白银的需要方面加以讨论。可是,事实上,明代白银价值所以提高,除由于社会上对银的需要增加以外,当日白银的供给情况,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本文之作,拟对明代银矿生产情......
-
〓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基于龙祠周边的考察
【内容摘要】晋南山麓平原地带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地表水资源:流量稳定的泉水和季节性的洪流。在龙祠周边,龙子祠泉是最重要的泉水资源,经过千余年的开发,于明代末年形成较为稳定的渠道系统和灌溉区域。在渠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对发源于山间的洪流,引泉灌区通过避、堵、疏三种技术手段加以防治,并用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予以保障。被引泉灌区视......
-
〓 [清代]河东池盐业和淮南海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六节
第六节河东池盐业和淮南海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河东池盐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哇归商种河东盐池在山西境内中条山北麓,东起安邑,西至运城,长50余里,宽约7里,池居中央,四周皆高,形如釜底。盐池因居黄河东面,秦时在那里置河东郡而得名;又安邑、运城明、清时属解州,故又名解池。池西有数小池,盐质不好,平时封禁,当解池受灾时才启用。......
-
〓 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摘要: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在海上对外贸易中,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在上述时期,通过海上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有6亿两。流入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其中约1/3通过中日直接贸易输入,2/3为转口贸易输入。流入美洲白银约4......
-
〓 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大一统”与全球化以及政治能力
清朝统治合法性的再阐释所谓“早期全球化”,在赵刚看来与19世纪初叶以后西欧工业革命增长所引起的全球化过程有所不同,1800年前长达300年的时间中,西方势力在美洲地区之外的世界各地并不占上风,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接受和遵循非西方社会的地方性游戏规则,才加入到区域性贸易体系之中的。在此期间的全球化进程是西方主导和非西方主......
-
〓 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即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永乐帝作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达到了鼎......
-
〓 试析清代巴蜀地区的人口压力及其缓解途径
【内容摘要】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清代巴蜀地区的人口压力日渐增长。而在清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下,缓解人口压力的途径无非有如扩大耕地面积、周期性动乱减少人口以及劳动力的自然分流等。本文意欲通过对清代巴蜀移民经营各行各业、小手工业、小商小贩或佣工的分析,探索当地缓解人口压力的一个途径。【关键词】清代;巴蜀地区;人口压力;......
-
〓 重评“大明宝钞”——《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三篇
前言早在宋代(960-1279),中国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宋代初期的纸币(交子),在性质上大抵是近于现代本票(promissory note)的一类,并不是属于严格定义的货币(bank note)。[1]后来,金(1115-1234)、元(1260-1370)两代相相承继了宋代纸币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及发展。到......
-
〓 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并讨论了商品经济对资源配置主体间和资源配置机制间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关键词】清代前期;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商品经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问题,都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如何配置资源就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
-
〓 洪武祖制与嘉靖前期革新
【作者简介】田澍,1964年出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出版《朱元璋传》(合著)、《宦官》等3部专著, 并在《文史》、《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跨世......
-
〓 论清代商业网络传播与国家的社会控制力
——以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为中心
【内容摘要】清代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一直被视为一起重要的文字狱,本文则探讨伪稿在清代走向鼎盛时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笔者认为: 各个层级的商人是伪稿案的主要传播者,他们通过商业中心的商行、会馆获得信息,再通过商业网络将伪稿传向不同区域,成为当时基层民众表达和发泄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政治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商业社会......
-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缓及其历史作用第一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于明后期,比起西欧来已晚了约两个世纪。到清中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中,还是微不足道的;在手工业中,亦只占极小比重。经过300多年,直到鸦片战争前,也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比起欧洲,大为落后了。【1】......
-
〓 [清代]云南铜矿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二节
第二节云南铜矿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云南铜的开发,是清前中期一项大事业,并因铜是货币材料,朝野重视,遗留文献较多。严中平同志早有《清代云南铜政考》,论证精详,近年来学者又有新的著述。我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的。对于云南铜矿业中有无资本主义萌芽是有争议的,争议多半源于清廷对待滇铜的政策,即所谓铜政。本节准备先将清代滇......
-
〓 矿业监管与政府调控: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述论
内容提要:清代矿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矿业发展政策有密切地关系,而国家矿业监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矿厂奏销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国家矿业监管提供了矿业产销动态信息,便于政府进行适时调节和控制,促进矿业发展,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清代国家矿业监管的认识。关键词:清代 ......
-
〓 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摘要】市场经济首先是货币经济,一国货币存量的大小也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模。本文因此企图通过估算明代经济中流通钱币的数量来考察其市场规模。有明一代铸钱很少,银矿开采也不发达,主要依赖前代遗存货币和国外的贵金属输入,其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货币流通,因为材料无征,一向无法得知。最近有关窖藏铜钱的考古报告日益增多,本文作者主要利......
-
〓 在比较中认识中国商品经济社会的萌芽
——历代资本发达程度与“明清淮盐经营和徽商"的比较
【内容摘要】以对米的实际购买力进行折算,从所见史料看,春秋后期范蠡的商业资本,可达人民币数百万元;齐桓公的盐业资本(作为战国时期的案例),可达人民币2000万元;西汉武帝时期的巨万之家,可达人民币4300万元;北宋仁宗时期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亿元;南宋绍兴年间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3亿元。尽管这些数据都......
-
〓 明代的白银性质问题及其流动的考察——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
【内容摘要】总体来看,明代白银的流通和性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即:明代中前期的实物货币阶段和明代中后期的贵金属货币阶段。明代白银货币的性质发生重大的变化是与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相伴随的,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结构演变史上的重大转折。明代白银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和......
-
〓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远非仅仅是一种中国内部社会变迁的变革,而是一种世界整体经济正在建立、发展的变革。然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货币思想延续至明清时期,显然无法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变革相适应。这内中复杂的原因需要去探讨,但是如何从当时中国迎接国际契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明清的货币思想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