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一点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
-
〓 陈来 ·〖现代中国文化与儒学的困境〗
一般认为,二十世纪的变革给儒家思想或儒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现代儒家哲学是对于儒学现代困境的一种哲学的回应,甚至在现代哲学论域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却仍然不能改变儒学在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尴尬处境。在接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拒绝这一事实,即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离散、飘零的历......
-
〓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根据传统的说法,《周易》的产生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在远古时代,伏羲根据他对自然界的理解,画出了八卦,上可通神明之德,下可类万物之情。第二、八卦产生之后,后人将其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进入夏朝以后,六十四卦的最初形态《连山》易形成,《连山》以艮卦为首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第三、进入商朝,演变成《归藏》......
-
〓 《从政》:"三誓""三制"或者"三慎"?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从政(甲)》第五简:“闻之曰:敦五德,固三折,除十怨。”[1]其中关于“折”字之隶定,张光裕先生谓:“‘折’,楚简中所见‘折’字多读为‘制’,亦可读为‘誓’,今取后者。”并取楚帛书与《尚书》以“誓”名篇者为证,谓“固三誓”“犹约法三章也”。[2]然而,“三誓”于文献未见旁证,且“德”与......
-
〓 陈卫平 ·〖当代中国普及儒学的五个问题〗
摘要:从历史经验、解读方法、思想内容、价值取向、主要渠道等方面来看,当代中国普及儒学需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制度层面与义理层面;二、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三、通俗性与深刻性;四、学做圣贤与平民化人格;五、大众传媒与学校教育。文章由此对当前的儒学普及作了分析,批评了某些倾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儒学无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精......
-
〓 《从政》重编校注
重编校注按:在试编的基础上,本重编进一步试图完善《从政》的编连。由于残简和缺简的关系,此编连仍待求证,个别简亦难以编连,惟望读者留意。根据重编,这里对《从政》亦进行了初步性的校注。注释参考了已有的初步研究成果,并注出。校读字以“{ }”号标出。由于个别字一时仍难考究其义,暂作阙疑。[第一简,42?5,35字]闻之曰:[......
-
〓 民主、市民社会与儒学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学的复兴今天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对于此问题人们似乎还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余英时先生曾指出,儒学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宗族社会,正是在这一土壤中,儒学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呈现出其现实意义。今天的情形完全变了:血缘关系让位于公民关系,等级制度让位于平等制度,“礼制”让位于法治,圣贤治国让位于民主治国。儒学......
-
〓 “孔子”为什么要走向世界
今年4月9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全球已开办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便得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作者按】David R. Schiller严格说来不是波士顿人,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波士顿邻近之地,且经常往来于波士顿,故而勉强纳入于本系列。David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知名学者。但是作为一名儒学的业余爱好者,却对儒家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10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语》的翻译中,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的《论语》......
-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王中江 ·〖“和”的道理和价值〗
[内容提要]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是如何作为原理被思考和领悟的?中国哲学家对于“和”都贡献了什么样的重要见解和智慧呢?作者,从“和”的“差异”与“活力”、事物的秩序和状态、从“治国”到“平天下”、“身体”和“心灵”的修炼四个方面探讨了“和”作为生成原理、存在原理、人类相处方式以及健全生活之道,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宝贵......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2):杜维明论儒学复兴的几件事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修时间我傍听了不少课程。在这边听课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而且可以借听课之机了解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听课之外,也对个别学者进行了私人访谈,围绕有关观点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值此访问行将结束之时,我忙里偷闲写了一点东西,把我在美期......
-
〓 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下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孟子评价其为“出类拔萃,生民未有”(《孟子·公孙丑上》)......
-
〓 论民初孔教是否宗教之争
孔教是否宗教,是聚讼多年、迄未定论之问题。该问题在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领域里曾成为争论之热点,各界要员卷入其中者甚多。该讨论正值社会嬗变、文化转型时期,无论对当时的舆论、政局,抑或对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潮,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清末民初康有为等人试图创孔教的实践,近年来有不少专著和论文进行了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
-
〓 程敏政的心性之学及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
程敏政的心性之学源于薛瑄 1)。薛瑄(1389一1464年)之学“以复性为宗,濂洛为鹄”(2),以为“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3)。他依据所谓“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4)、“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5)的儒学传统,提出其“内外交修”的“复性”方法:学者“当下心意言动上做工夫。心必操、意必诚,言必谨、动必慎,内外......
-
〓 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
一 明清易代之际,面对社会的陵谷迁变,那些曾是明朝臣子的士大夫,不可避免地要进 行新的社会角色选择。从大的方面讲,他们要在生与死之间表明立场,不少人看到故国 沦亡,家园罹难,国恨家仇,使他们举起“复明”的旗帜,奋起反抗,乃至为国捐躯, 如陈子龙、黄道周、瞿式耜等,都牺牲在抗清战场,做了千秋雄鬼。也有的人吟咏着“ 惭无半......
-
〓 解放日报:奥运会开幕式,该不该“抬孔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位文化名人日前建议:在明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让更多外国人领会中国和谐文化的精髓。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热议。有人说,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可以借此将孔子这一丰满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加吸引世人关注中国文化。也有人认为,宣传孔子与奥运会“更高、更快、......
-
〓 郭齐家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6):《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续
【作者按】这里是第二部分。 儒学与人类科学的重建 David认为,现在西方文明内部有一种内在的分裂或紧张,即精神价值传统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分裂与张力,科学、技术的运作逻辑与人的精神成长的逻辑“风马牛不相及”,这造成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的精神生活无法同步增长的弊病。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中最大的精神价值传统,但是从根本上说,基督教......
-
〓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篇被名为《五行》篇。整整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篇自名为 《五行》篇。 二十年前的研究已经指明,这个《五行》篇,正是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作为子思孟轲学派代表作来批判的那个“五行”说;二十年後它与《缁衣》等相传为子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