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周礼》为代表的儒家经济制度思想
第一节 引 言《周礼》一书与《仪礼》、《礼记》并列,统称为“三礼”,而且《周礼》还被推为“三礼”之首;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学者以为:“我国后来之经济制度,泰半以此为根据,该书价值之大,不言而喻。” “研究该书,可知我国各种经济制度之源流”[1]。胡寄窗先生也曾指出:“《周礼》是古代典籍中记载政治和经济制度最......
-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1993年清理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在1998年公布;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海博物馆楚简,自2001年开始发表,迄今仍在继续出版之中。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出现,迅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究热潮,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方面,但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应推学术史、思想史。两批简内大量丰富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
-
〓 儒学的变迁
这是1978年9月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发言稿。 孔子所奠立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像一切源远流长的古老学说一样,儒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着检验,充实着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都是承袭与演变的统一。不承袭,它就没有延续传统的历史依据;不演变,它就没有......
-
〓 礼不下庶人? 乡野百姓更懂得中国传统礼仪
许多年来,与作为“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一起流传的还有“礼不下庶人”之说。关于后者,历代文化人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但被一般人认同的说法是:“庶人”没有资格享受什么礼遇或讲究什么礼节礼仪。因为那些自西周以后就被称作“庶人”的“农业生产者”们大多没有读过书,根本就不知道礼为何物。谬种流传,偏见成真。于是世世代......
-
〓 朱熹心灵哲学初探
心灵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哲学。人的心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个概念和其相对应,那就是心。在朱熹那里,心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人心,另一个是道心。这两种形式来源于《尚书》的一段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大禹谟》)那么,这里所讲的道心和人心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朱熹的心灵哲学中分别处于什......
-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现科学发展战略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现科学发展战略王能宪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那么,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第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石勇:这不仅是他们几个人的文化主张。由中国一些名望和身份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很高的、具有某种抽象的代表性的人来发表宣言,于是便在媒体和公众的解读中成了“中国文化的宣言”。陈壁生:该《宣言》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6)
陈壁生:胡适完全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整理中国思想。在比较哲学的背景中,胡适通过他对西方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领域的了解,把西方的整个哲学史模式搬到中国,把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统统套到这个体系中进行剔取、整理与评估。他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看待中国哲学,把中国哲学中一切他认为不符合西方“哲学”主题的内容全部剔除,而特别注重那些......
-
〓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
各位学者,在这里听大家的一些发言后,学到了许多东西。可能经常上网的人也知道,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批评蒋庆先生的,另一篇是批评康晓光先生的。在此我愿将自己的理由说明一下,欢迎听到大家的批评。我对蒋庆先生的批评,针对的主要是他的《政治儒学》(三联书店,2003年)表现出来的两点理论事实。第一点,他在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史实上......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7)
石勇: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判断中国有没有哲学和有哪些哲学,这本身就不是“哲学”的。陈壁生:从胡适到冯友兰到牟宗三,这种哲学化儒学的进路,在学院中普及化了。有人说儒学变成了“大学儒学”,就是出于对这种进路的反感。哲学化儒学,在理论上造成了非常大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是,用哲学的框框来套儒学之后,儒学变成了西方“唯物”、“唯心......
-
〓 儒家伦理与郑家栋“缺德”、中国式腐败的关系
著名儒学学人,郑家栋竟因连贩“6妻”而被捕。拍案惊奇之余,人们纷纷著文,探讨郑家栋何以犯案,郑案与儒学的关系,郑家栋究竟缺什么?一时间,刑案变成文案,私案变成公案,学界煞是热闹。笔者被《价值学》砖著所压,无暇专文评析,便将旧文摘出一段,算是也来凑一热闹。 我的观点,说来很简单。郑家栋缺什么?“缺德”!但这“德”是现代社......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3)
陈壁生: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要集体向后看的思潮产生,总会有其特别的条件。譬如“五四”前后的反传统思潮,刺激了一大批儒家的同情者,于是与“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相随的,是国故的整理和新儒家对儒学的重建,而像康乾小学的兴起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国学热,则缘于压力下的清谈。在2004年,似乎没有直接的原因会推动“读经”、“......
-
〓 《国学举要——儒卷》序
儒学是“国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构成“国学”核心内容的部分,这一点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何谓儒学?儒学之“学”与所谓儒道之“道”、儒教之“教”又有什么关系?这类问题历来有争论,近现代以来更有甚,而且至今没有结论。本书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在这里简单地作一交代。 在历史上,对于儒家学派及其学说,确有“儒学”......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8)
陈壁生: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里,中国哲学领域发生了一场甚为热闹的讨论,那就是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这种讨论可能让专业外的人们惊骇,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实际上,这场讨论本身背后的问题意识,就是对从胡适、冯友兰以来的“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的一个反思。这种反思自然很难有可见的结果,但是反思本身意......
-
〓 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考
《左传》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奠基石,被誉为“百代文章之祖”。而关于《左传》的成书,却是至今依然扑朔迷离的一大疑案。两千年来,由于传统经学观念的束缚——特别是汉儒炮制的“孔圣人作《春秋经》”的经学神话,将人们导入了误区,或者说是引入了迷宫,所以人们对此尽管有种种的怀疑和推测,却始终未有根本的突破。对于这一直接涉及史学、文学、......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1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
〓 荀子的人性论及其“成人之道”评述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学乃至中国文化十分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千百年来,对“人性是什么”的问题,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都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在中国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超善恶论、性三品论、性善情恶论、性二元论以及性日生论等观点。下面就荀子关于人性方面的思想论述及其“成人”之途......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5)
石勇:身体自由,心灵不自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悖论。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工业化会伴随着传统的“没落”,比如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中世纪的那些道德就象一块烂布被撕碎。但在中国,对传统进行“解构”的不仅仅有现代性的逻辑,而且有意识形态的狂热。反思现代性完全必要,因为它已经造成了很多问题。然而,我们陷入了一个近乎是两......
-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伦理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关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伦理理念与伦理现实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容易将伦理与道德混同。但实际上伦理与道德存在哲学上的差异。简明地说,伦理重在探讨“人”与“伦”的关系,道德重在探讨“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现实生活中,伦理作为“本性上普遍......
-
〓 非文化渗透?何必讳言孔子学院是软实力
6月22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保加利亚议会保中友好小组主席斯托伊洛夫和中国驻保大使于振起为索非亚孔子学院揭牌。当天,索非亚孔子学院在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中心举行了开院典礼。截至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课堂)156所,它们分布在5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人士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此外,世界各地还有2......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