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之际的学术话语转型与儒学的转折
关于中国“近世哲学”是否具有“近世性”或“现代性” [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其答案不取决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与论者对明清之际学术的性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因为明清之际代表中国“近世”学术从宋学走向清学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上述所谓“近世性”或“现代性”的问题,如果换一种表述,也可以转陈为这一“转型”是否使中国“近世”哲学“转......
-
〓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内容提要: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
-
〓 陈启智 ·〖论《易传》的学派属性〗
摘要: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易传》为儒家的典籍,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只是表明了《易传》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易传; 学派属性; 儒家;......
-
〓 杜维明认为:儒家文化推动东亚社会发展
新华网杭州10月28日电(记者姜瑞)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日前在杭州提出,目前在西方之外现代化发展唯一较为成功的例子是东亚社会,是儒家文化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杜维明是新儒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他25日在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作上述表示。杜维明说,东亚社会指的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
-
〓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儒学的核心概念是“仁”,……孔子也很重视“天”和“天命”概念,在《论语》中出现19次“天”概念,3次“天命”概念……这里的“天”都带有超人世,超自然的......
-
〓 龚鹏程 ·〖儒学复兴年代的隐忧〗
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文化愈来愈受重视,各种被描述为“国学热”、“儒学复兴”的社会现象,目不暇给。既有学院中竞设国学院所、争开国学班之状况,也有社会上遍是文化讲坛、儿童读经班,乃至出现国学辣妹、汉服运动之类。各地又或祭孔、祭三皇、祭五帝,或大讲姓氏文化、尊祖报本,或抬出乡贤名儒,号召儒商。凡此等等,无法殚述,形成新时......
-
〓 张 践 ·〖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内容提要]实学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学术思潮派别。“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实学精神,对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词] 实学 现代化 崇实黜虚 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东亚诸国,实学思想在推动社会从传统农......
-
〓 儒学的使命 ———专访杜维明
编者按:数千年前一个老人认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但对于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应该如何看待,1840年以来中国人却是数次变易,甚至倒转。悲观者认为孔子死了,正如“上帝死了”一样;乐观者则认为儒家思想必将为世界作出其应有贡献。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浴火重生。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的转型无疑更加缓慢且艰巨。但我们仍愿......
-
〓 关于宋代书院儒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院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既带来了教育上的一系列变革,也更加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普及,使儒学教育呈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向。并且,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书院,在传递与发展文化、培育人材与化育人生乃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面、真......
-
〓 向春玲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词]人本主义 内圣外王 天人合一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
-
〓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学习这些精神,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崇德尚义 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
-
〓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曾经是传统社会读书人必读书和传统教育核心文本的《论语》,今年来在一些高校的课程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我服务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中文系都开设了《论语》的课程,而且成了常规课程,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但学生还是踊跃选修,我曾在一个学期同时开两个班,选课学生近五百人,但仍然有许多想修这门课的同学未能如愿。问题并不在今天的学......
-
〓 超越中的新儒学
洙泗学人思想摘述 “儒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同生命体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这门古老的学说要实现与时同新,要引领潮流,就要不懈地去开拓、革新。当代新儒学者们正在进行着多种积极的尝试,其中著名的新学说有陈明的“文化儒学”、蒋庆的“政治儒学”等。同时,来自纯民间的声音也正作着积极的回应。所谓“民间”其实就是指一......
-
〓 北宋儒者文士与党争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很享有美誉的。元末赵汸《观舆图有感》五首之五自注云:“世谓汉、唐、宋为后三代。”(1)《宋史》卷三《太祖本纪》赞语本之而谓:“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北宋所以能赢得后世史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其间主要原因之一,如朱熹所云:“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
-
〓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样,他的养生思想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源泉。尤其是,他的“仁者寿”的概念作为儒家养生学的基石,不仅是历代养生家的炼养旨要,而且也可成为今天养生保健的行为指导。一、概念的提出 孔子提出“仁者寿”的概念可见《论语·雍也》。......
-
〓 葛荣晋 ·〖马克思主义与构建现代“新实学”〗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悠久的实学传统。在哲学文化上,要使中国古代实学由“旧实学”转化为“新实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与中国哲学的民族形式相结合。“实事求是”、“实践论”、“明经致用”和 “史学经世”既是中国传统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代实学传统最为密切的四个对接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实学走向现代......
-
〓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引文及史实订补
摘要:《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发表颜炳罡教授《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一文,其中史实和引文有不少错误,爰据有关文献予以补订,附带就个别问题略做商榷和讨论。关键词:孔教运动、孔教会、史实、征引文献近代以来的孔教会及孔教运动近数年来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论及孔教会或孔教运动。不过,在孔教会及孔教运动......
-
〓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论语》是本纪念册 《论语》在过去是《十三经》之一,被视为是记载圣人行迹的经典。其实就《论语》的原始意义而言,它应该是本纪念册,是孔子去世后弟子(包括再传弟子)为追念恩师所编纂的恩师言行录。 孔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伟大教师,传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许多弟子们长的追随他数十年,短的也有十几年。那时的教学方式是师生相对......
-
〓 孔子的管理艺术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啊,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
-
〓 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审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例
晚近汉语学界开始关注中国解释学问题 ,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流行于当代西方人文科学中的诠释学(Hermeneutics)思潮的一个自觉回应。而考较中国解释学,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是:如何估价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本文认为,汉学与宋学各代表一种诠释路向,如果说前者是语学的、史学的,从而是实证的,那么后者则是哲学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