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安石诗文佛典注释辨正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中所用佛典的解释都不够准确,遂略作辨正,以求教于方家。《与僧道升》诗二首见于《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据朝鲜活字本影印)卷三。其二云: ......
-
〓 黄玉顺 ·〖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
——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引言今天我想讲这样一个题目,那就是关于儒学复兴的问题。当初张杨教授 [①]跟我谈这件事的时候,还没有定题目,我是有点儿犯踌躇的:到“科技”大学,我能讲什么呢?但当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1923年,那个情景与此有点类似。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派别,叫“现代新儒家”,这个学派的第一次浮出水......
-
〓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
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作为德川时代“町人的哲学”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学与儒学有关,从而具有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价值;心学阐释职业伦理与商人赢利的合理性等,与中国经济思想史有联系,成为两国经济思想比较以及东亚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心学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称为类似......
-
〓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一 五四时期的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拥护德、赛二先生。诚如陈独秀在反驳对《新青年》杂志的种种非难时所说:“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
〓 现代经管启示从孔子开始
研究儒家文化对于当代和未来社会,尤其是对于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中国乃至世界学者常创常新的恒久课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一书的作者唐任伍教授认为,研究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首先要从研究儒家文化开始。东亚一些被称为儒家文化的国家和地区,诸如日本、韩 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
-
〓 私學與政治權力的結合
以王安石為核心的北宋「荊公新學」學派,自熙甯變法至宋末六十餘年間,在政治權力的庇佑下,獨享學界統治地位。由王安石領銜編撰的《三經新義》取代唐孔穎達《五經正義》,成為國家頒佈的、士子應考必讀的教科書。與當時的關學、洛學、蜀學等學派相較而言,「新學」的特殊性在於,其核心人物王安石身居相位,因而得以建立一套變私學為官學,以國......
-
〓 《易传》中的君子教育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本来是一本卜筮之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本以“推天道明人事”为基本理念的文化典籍。《周易》肇端于上古,成书于商周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资料。《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
-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孟子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①受业子思之门人。②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
〓 顾建军 ·〖修齐治平求和谐〗
——儒家的治国方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内容提要]儒家政治思想核心的理念是《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和谐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精神和理想目标。儒家修齐治平的治国模式、追求和谐的历史传统及其内在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
〓 答邓晓芒教授
答邓晓芒教授陈乔见邓晓芒教授曾作《再议“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载《学海》2007年第1期,下引此文简称邓前文,并随文夹注页码),有感于该文对《游叙弗伦篇》的惊人误读,笔者撰文《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载《学海》2007年第2期,下引......
-
〓 靳凤林·〖臣民道德的生成机制、双重面相及现实境遇〗
[内容提要]本文对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阶级所独有的“臣民道德”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臣民道德赖以形成的小农经济基础及其政治表现;二是臣民道德的核心内容和一体两面性;三是如何看待这一道德形式在当今时代的现实境遇和出场路径。[关键词]小农经济;宗法政治;臣民道德臣民道德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以前,农民阶级所具有......
-
〓 邵龙宝 ·〖儒家伦理与和谐社会理想人格建构〗
【内容提要】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本文从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态与社会三个子系统及对制度、机制和人格发展的互动视角的考察,论证了中国公民人格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
〓 黄玉顺·〖儒家之仁爱、信仰、教化及宗教观念〗
一近些年来,儒教问题再度成为一个思想学术热点。这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需要、或者说是一种迫切的精神渴求。因此,儒教问题确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然而对于“儒教”一词的实际所指,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儒家的宗教”(Confucian Religion)[①];一是指“儒家的教化”(Confucian Enl......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作者按】David R. Schiller严格说来不是波士顿人,但是由于他家住在波士顿邻近之地,且经常往来于波士顿,故而勉强纳入于本系列。David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知名学者。但是作为一名儒学的业余爱好者,却对儒家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10几年如一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语》的翻译中,为了保证翻译质量,他的《论语》......
-
〓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顾炎武曾指出,周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至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凡一百三十三年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史文阙轶”的情况呢?孟子曾说“诸侯恶其害己,皆去其籍。”这是说一些对诸侯不利的文献典籍被人为地有意地毁掉了。当然,“史文阙轶”可能也还有别的原因。......
-
〓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黄枏森中国改革成功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19世纪以前基本上是各自发展的,虽然汉唐以来有所交流和互相影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渐渐加大,大到开始改变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面貌,20世纪全盘西化思潮......
-
〓 侯才 张瑞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提要]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和发展;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甚至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殊的民族文......
-
〓 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视野看儒学复兴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儒家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所谓“回归”,是反思,是回味,是恢复记忆,是再到祖宗的怀里吸吮民族的营养丰富的乳汁;现在这种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还是点点滴滴的星火,但是其势不可挡——“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这个题目正符合儒家的思想,也正符合当今时代对儒家思想的期待。由于喜欢“它”,甚至是信奉“它......
-
〓 略论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及其限度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楚文字竹简。1998年5月,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校审的《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发行。几乎就在同时,5月2日,北京的一批学者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就郭店楚简中的早期儒家思想进行了首次讨论;5月22-26日,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
-
〓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