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盛顿邮报》: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复兴和争议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7年7月24日文章:儒学思想在拜金盛行的现代中国盛行(莫林-樊/Maureen Fan)中国郑州——关涛(GuanTao)是一家网站的总监,妻子是学校的老师。刚开始,当他们把5岁的儿子送到本市一家孔子学校学习时,原因只有一个:学校离家仅有几步之遥。但随着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对所看到的一切也......
-
〓 心道天地与浑厚生意:魏庄渠先生的大心说
提要:中华心性儒学的目的是以生机、活力和生意为道,希望万物和人类生生不息。儒家个体的秘诀是从自家生活和生命上做工夫。心性学的过程表现为对生意境界秘诀的体验、反躬和涵养。《易经》的“复旦天心”、“生生不息”和圣人洗心要法,包含工夫的法门。孟子的“存心养性”、“尽心知性”和以大山、大海为胸襟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开创大心说的学......
-
〓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
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儒学的当代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从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分析了儒学有没有当代性;其次,考察了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在建构儒学当代性中的得失;最后,谈论了儒学在今后进行当代性建构中必须要做的几项工作。 从宏观上着眼,当代围绕着儒学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问题,即儒学的当代性问题和历史性问题。前者指涉的是......
-
〓 袁济喜·〖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主讲人:袁济喜 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是中华文化之魂。中华文化有着人文地理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在洪荒年代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中萌生的,其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蕴与历经沧桑而不泯的血脉,植根于这块黄河长江流淌滋润的农业文明大地之上。《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
〓 杜维明认为:儒家文化推动东亚社会发展
新华网杭州10月28日电(记者姜瑞)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日前在杭州提出,目前在西方之外现代化发展唯一较为成功的例子是东亚社会,是儒家文化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杜维明是新儒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他25日在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作上述表示。杜维明说,东亚社会指的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港澳......
-
〓 郭齐勇 ·〖先秦儒学关于社会正义的诉求〗
——郭齐勇教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关于正义问题,西方自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到当代的罗尔斯都有很多讨论。在我们的国学中,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其实也是有一些思想资源的。儒家的社会理想与制度设计多是针对当世的社会弊病提出,并用来批评、指导当世的;儒家思想与专制体制是有距离、有张力的。大家知道......
-
〓 豫章“三代”之治观念论略
豫章罗从彦(公元1072-1135),字仲素,今福建沙县人。北宋末政和二年壬辰四十一岁受学于杨龟山先生之门,绍兴二年壬子六十一岁,豫章以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官满,则入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途。豫章乃宋代道学“道南”一脉中承前启后之人物,有谓豫章严毅清苦,宁静淡泊,在杨门中为独得其传者。一环顾当前整个学术界对豫章思想之......
-
〓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引文及史实订补
摘要:《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发表颜炳罡教授《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一文,其中史实和引文有不少错误,爰据有关文献予以补订,附带就个别问题略做商榷和讨论。关键词:孔教运动、孔教会、史实、征引文献近代以来的孔教会及孔教运动近数年来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论及孔教会或孔教运动。不过,在孔教会及孔教运动......
-
〓 陈卫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个问题(提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里就这一结合谈以下四个问题:1、一个本质:两个接着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就其理论建构来讲,在本质上是既接着马克思主义讲,又接着中国传统讲,是这两个接着讲的统一。毛泽东在延......
-
〓 《易传》中的君子教育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本来是一本卜筮之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本以“推天道明人事”为基本理念的文化典籍。《周易》肇端于上古,成书于商周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资料。《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
-
〓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郭齐勇时间:2007年3月15日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北京大学哲学系会议室主讲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齐勇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下午好!(掌声)我讲一个老题目:“亲亲相隐”和容隐制,目前它又引起了新的争论。大家可能知道,我于2004年主编了一本书《儒家伦理争鸣集—......
-
〓 王珪、魏徵:儒家诗教观的履践
王珪、魏徵都是北方人[1],皆经历隋末的大动乱而进入贞观宫廷,他们不同于“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而是象房玄龄、来济之辈一样“以材术显”[2],渐为太宗所器重,成为心膂。在唐初并存的关陇、江左、山东三大地域文化体系中,显然属于以经世致用、致身通显为特色的山东文化,因此二人倾注心力于......
-
〓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黄枏森中国改革成功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19世纪以前基本上是各自发展的,虽然汉唐以来有所交流和互相影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渐渐加大,大到开始改变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面貌,20世纪全盘西化思潮......
-
〓 竹帛《五行》篇比较
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本被名为《五行》篇。整整20年後,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本自名为《五行》篇。 两篇《五行》的最大不同是:帛书有《经》有《说》,竹书有《经》无《说》。《经》的部份,除几个章节次序互换外,内容方面基本相同。 20年前的研究已经......
-
〓 余秉颐 ·〖孔子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致思方向〗(论纲)
孔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哲学著作一般都从天命观、历史观、人生观、认识论等方面,论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不过笔者认为,这些论述所注重的是中国哲学的理论内容方面,而没有重视它的致思方向方面。实际上,孔子思想对于中国哲学致思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中国哲学自其产生以来,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人们的社......
-
〓 三重道德论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礼记·中庸》 庞朴二十世纪之尾,郭店出土了竹简《五行》,回应了20年前马王堆帛书《五行》所引起的学术震撼,坐实了思孟五行说,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只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似乎还没能跟上。我们多半还沉浸在思孟五行学说终于被发现了的喜悦中,而很少解答《五行》......
-
〓 贯穿了易学思想的《大学》与《中庸》
《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一、关于《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
-
〓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就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好会议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
-
〓 儒家的发展:《礼记》和《易传》(下)
五、八卦和大衍之数《易传》的渊源也始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传《易》于弟子鲁人商瞿。《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世传孔子作《易十翼......
-
〓 驳“儒家文化崩溃论”
儒学的现代困境,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其萧条没落的一种表现,毋宁说是其生命力的另类彰显。儒学在自我反思,在奋力挣扎,它正在浴火重生。没有生命的东西,譬如列文森眼中的古董展物似的儒学,自然也就没有反思和挣扎,也就自然没有重生的可能。 儒学的这种反思和挣扎,自身是痛苦的,进程是复杂的,时间是长久的,路途是艰难的。然而,儒学更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