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断裂”与“兼容”:儒学复兴面临的困境
【内容提要】 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全面转型造成了传统的“断裂”。当人们开始审思现代化的局限时,试图通过复兴传统文化例如儒学来弥补现代化的缺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种选择。然而,我们不仅需要弄清楚要复兴的是儒学的哪个方面(制度、思想或习俗),而且需要明确儒学之复兴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确......
-
〓 郭齐家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6):《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续
【作者按】这里是第二部分。 儒学与人类科学的重建 David认为,现在西方文明内部有一种内在的分裂或紧张,即精神价值传统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分裂与张力,科学、技术的运作逻辑与人的精神成长的逻辑“风马牛不相及”,这造成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的精神生活无法同步增长的弊病。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中最大的精神价值传统,但是从根本上说,基督教......
-
〓 出土简帛与经学诠释的范式问题
一、百年来经学与经学史的研究范式经学无疑是传统学术之最重要的门类。百多年来,传统学术,从分类到研究方法,都被强势的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的标准、规范所限制和宰割。这些规范和标准,以单线进化论为背景,系从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移植过来。此一话语霸权,套在中国传统学术上,这就是今天中国人文学术的尴尬。中国经学自不能以西方宗教、......
-
〓 冯俊 ·〖浅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儒学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儒家知行观、民本观、和谐观、德治观、社会理想等几个方面重要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生根、发展并被中国化,正是由于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紧密结合,使其相互交融、发展,从而促进了马克......
-
〓 先秦儒家道德教化的不同范型之分析
一、从周公的礼乐制作到孔子的以仁成礼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调是由周公奠定的;其施行的“封建”制度用意深远。周公建构了一种家国一体、宗子维城的政治制度,利用血缘亲情联系来扩展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血缘亲情是天然合理的,不需要论证。在这个意义上,情意联系就成了一个基本原理:彼此的忠诚义务依照亲情的远近而得到规定,血缘情感被确......
-
〓 儒学何在?儒学何为?——试论儒学的现存状态和未来命运
摘 要:本文首先清理了“何为儒学”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其次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儒学的现存状态,最后批评了新儒教说和政治儒学说,并借此探讨了儒学的未来命运。关键词: 儒学 现存状态 未来命运 新儒教说政治儒学 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儒学是一个巨大、持久的热门话题,围绕它展开了大量学术聚讼和思想纷争,支持和批评它的力......
-
〓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众多帛书中,有一篇被名为《五行》篇。整整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荆门郭店村第一号楚墓出土的众多竹书中,有一篇自名为 《五行》篇。 二十年前的研究已经指明,这个《五行》篇,正是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作为子思孟轲学派代表作来批判的那个“五行”说;二十年後它与《缁衣》等相传为子思......
-
〓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
内容提要:先秦儒学的三大坐标为孔孟荀,其基本思想虽同,却有很大变化发展。其间的变化轨迹,由於资料缺乏,一直看不清晰;特别是孔孟之间的一百七十年。最近湖北荆门一座战国墓葬的竹简被整理出版,为了解战国中期及前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前所未知的宝贵资料。本文认为,这批竹书属思孟学派著作,是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文献;它的出土,补足......
-
〓 万俊人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一、引言:回应麦金太尔的会谈邀请尽管自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Polo)发表其旅中《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欧洲人的“中国知识”兴趣已露端倪,且经过16世纪中晚期以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O)为代表的耶教传教士的经年努力,这种“中国知识”的西方了解逐渐形成一种学术传统,即所谓“汉学......
-
〓 “儒教”争论应关注国外研究成果
一.儒教争论的历史性与世界性 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的争论最初是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大体来说,我认为关于儒家是否宗教的争论可非分为五大块。找不到更好的术语,姑且称之为五大“时区”: 第一时区:公元16-19世纪,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争论。公元16世纪时,利玛窦来华传教,就曾提出儒家不是宗教的观点。此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未中断。......
-
〓 儒家传统和人权
论文摘要: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与实践,导致了儒家传统由先进文化走向反面。程朱理学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过去被忽视了,二程及朱熹之罪被转嫁到孔子头上,应还历史本来面貌。 一、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了中国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其统治者(除了秦始皇)不像欧洲那样依靠刑法来维护专制统治,而是......
-
〓 关于儒教研究的几点思考 ——贺社科院“儒教中心”成立
作为一位对儒学—儒教感兴趣的研究者,我首先对中国社科院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儒学—儒教研究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同道参考。 一、认清儒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儒学研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 其一,学术上综合性加强,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宗教学、哲学、史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等。 其二,思想性加强,......
-
〓 郭店楚简与《中庸》
《中庸》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宋代列入四书以来,其影响更为深远。但对其成书与真伪,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争论集中在两点:(一)《中庸》是否为子思所作;(二)《中庸》是否为一个整体,是否有后人增饰的成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人们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笔墨官司打了近一千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
〓 把儒教放在更广阔的视野里来观察——序李申著《中国儒教论》
儒教不是宗教,中国有没有宗教,在我国古代本来不成为问题。这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重新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学术问题之所以引起争论,总是由于发现了新材料(文献的、考古的)引起大家的兴趣。惟独儒教引发的这场争论,并没有发现新材料,双方的根据都引用“四书”,同样的根据引出不同的结论。这一特异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韩非......
-
〓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风动一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之肇因,后来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亦发源于此。“在这场震撼西方的运动中,中国,至少是耶稣会士们看到的中国,有它的责任”,[1] 启蒙运动中的翘楚如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的重要思想,很多都来自中国儒学,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 耶......
-
〓 黄玉顺 ·〖儒学与生活: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通常的学科体制上来讲,这是所谓“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但实际上则是试图对儒学进行一种当代的阐释,我给它一个概括的符号,叫做“生活儒学”。首先指出一种现象:最近一些年来,具体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动向,今天有人把它称为“儒......
-
〓 评梁漱溟重建儒家思想体系的尝试
[内容概要]:本文以梁漱溟建构新儒家思想体系的工作中对儒家核心概念的阐释为线索展开,试图厘出一个思想史中作为儒者身份的梁漱溟,以澄清他的这一尝试对后学的开示作用及其影响。[关键词]:新儒学 重建 仁 理性THE ATTEMPT OF RECONSTRUCTIING CONFUCIANISM BY LIANG SHUMI......
-
〓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新探索 ——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撰写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近日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以翔实的史料论述了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相互关系,具体地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儒家文化对于科技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作为中国......
-
〓 儒学——站在科学的肩膀上 (中国思想与现代理性)
摘要:儒学是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的阐释,在这种阐释中,它也成为了儒学自己,这种学术的元学的性质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性与西方文化理性的区别,如果说西方的文明表现为一种理性化的存在,那么儒学就是一种存在的理性。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和现代科学哲学的内容和方法正是反映了西方理性向阐释学的转变,现代科学的前沿理论已成为了对科学自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