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JYA84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10BZS05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060)【作者简介】孙语圣(1967-),男,安徽肥东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E-mail:sys04@126.com【主要摘要......
-
〓 古史研究的……博物学-知识社会史转向
从敦煌古城遗址往西,在西出阳关之前的中途,在党河河谷的北岸,今天的西千佛洞显得比较寂静。从敦煌古城遗址往西,在西出阳关之前的中途,在党河河谷的北岸,今天的西千佛洞显得比较寂静。开越野车的司机是当地人,他说虽然只是与敦煌市区相距三十多公里,但来参观的游客很少,游客去得最多的当然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湖等景点。从他浓重的当......
-
〓 问题意识、內在学理与典范融合
——“新汉学与《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国际圆桌座谈会侧记
你知道北美汉学研究的“三剑客”么?你知道与《剑桥中国史》齐名的《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么?你知道伦敦、普林斯顿、台北、北京、上海的“汉学交流圈”么?2012年5月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清华大学“汉学的典范转移”整合型研究计划、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普林斯顿校友会联合主办的“新汉学与《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国际......
-
〓 认知生态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
认知生态学囊括了生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应用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使认知的研究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刻。这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认知生态学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认知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旨在将生物学领域中的生态学和进化论整合并纳入到认知的研究中,实现认知的生态学......
-
〓 跨学科研究是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趋势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跨学科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大趋势。从广义上讲,跨学科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下一层次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再下一层次,则可指社会科学某一学科如历史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客观事物自身都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但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从各......
-
〓 对我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一些设想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2011年初,在考古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前夕,为了制订考古学的十年科研战略规划,全国十一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专家云集吉林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后来又经多次会议的征求意见和多方咨询,形成了一个规划草案。这次《社会......
-
〓 历史GDP估算中的计价问题刍议
内容提要:价格核算是历史GDP估算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现行核算方法讨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几种扭曲。首先,估算跨地区GDP时,用横向平均价格容易带来总值的高估。其次,估算一定时期的年均GDP,若用估计期的平均价格计价,其偏差方向与估计期的长短有关。再次,采用年均价而不考虑季节性,可能带来GDP结构估计的偏误。最后,本文讨......
-
〓 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社会科学战线》编者按】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学研究在选题拓展、新史料发掘与新方法运用诸方面有了巨大的进展。目前,原历史学一级学科又调整为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新的变化,必然催生学科的新发展。因此,本刊特别邀请国內相关学者以“史学研究的新趋势”为主题,就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研......
-
〓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讯(记者薛倩)2月13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该论文集的主编来自11个国家。论文集的文章从在世界大会6场主旨发言、14场名家讲座、217个专......
-
〓 历史学与价值观建设
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价值观的建设,历史学在这一工作中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本学科的社会价值。历史学有四个任务历史学的任务有四点:求真、明理、弘德、经世。它们无不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求真,即探求历史的真实面貌。要做到这一点.在很多时候就需要具备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视真理高于生命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这曾......
-
〓 关于中国历史上GDP研究的一些浅见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七
虽然对中国历史上的GDP研究,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记载经济活动的数据查找比较困难,或者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因此,这一研究的意义值得怀疑。但是,作为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我个人认为这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以下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个人体会。一、中国历史上GDP研究的意义关于这项研究的意......
-
〓 GDP数值估计的三个原则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六
关于历史上GDP研究的适用性及可能性,还有争论和分歧。分歧和争论的存在,表明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同时也说明有继续探讨的空间。GDP的统计和推算是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数估的变化,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我们并不缺少数据,而是缺少可靠的精准数据。如何做出具有公信力的成果,应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
-
〓 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敬老崇文论坛上的讲演
像陈其美、李平书这样,在上海城市的历史记忆中,本应占有显著位置而事实不然的情况,是历史记忆中的非正常过滤的典型。考其原因,除了历史学者对他们的贡献研究、介绍、宣传不够,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移民社会双重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的多元与淡薄。除了中国人,近代上海居住过数量可观的外国人,其中有些......
-
〓 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三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之一,是世界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依据。国际组织亦基于PPP理论横向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如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上述的横向比较以及由......
-
〓 生计与生态:生态人类学的田野实践
生态人类学是目前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方法创新等理论层面的研讨取得了不少成果。无论是对西方生态人类学理论前沿的追踪,还是对我国生态人类学发展史的回顾,都有具体而深入的评述、反思与总结。但从现有的相关经验研究来看,内容庞杂,角度各异,缺乏明晰的主导性研究方向。我国生态人类学如何适应变迁的......
-
〓 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
【内容摘要】近三十年来(1978-2008),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革命史、经济史、社会史。从研究现状看,革命史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宏大叙事逐渐让位于细部深描,动辄全国性的题目和以论带史的定性研究被更多区域性的题材和个案分析所取代。经济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而给这门传统学科带......
-
〓 突破与发展:历史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兼评《缅彝语音韵学》的贡献
编者按:语言学研究向来关注具体问题,方法可谓具体研究之良具,因此,本版将陆续推出关于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的文章。栏目名中“旨归”之意取自《温病合编·自序》:“其于卷帙浩繁者,必要旨归,琳琅珠璧,无美不搜……”希冀将语言学方法论之美文尽收于本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历史语言学如日中天,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分类蔚为风......
-
〓 战犯审判、历史认识、民族和解
——关于“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的讨论之一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史学“竭泽而渔”面临急功近利挑战
对于史料,前辈史家主张竭泽而渔,奉此为治史的金科玉律、不刊之言。他们相信,只有穷尽相关史料之泽,方能捕得全部的史实之鱼,有了全部史实做研究的基础,得出的论断才准确、可靠进而科学。于是他们以“读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为高尚理想,汲汲于如烟似海的史料,黄泉碧落,搜求证据,虽细如毫发、密若繁星而不敢忽。竭泽而渔是他们的治......
-
〓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编纂当代中国史
【作者简介】有林,1929年生,研究员,1946年3月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参加革命工作,任民运工作队员、组长、中共城关区委委员,1950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学习、任教,1961年5月调红旗杂志社做编辑工作,1971年1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7月调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1979年4月调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后为中央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