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划分社会形态的多重维度
【内容提要】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史和文本的考察,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內容及其特色可以大体归结为多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似自然史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和有机的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三个主要方面。其中,社会形态划分理论是从宏观上考察社会历史分期,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从动态中探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形态结构理论是从静态中剖析......
-
〓 语言、用法与法国概念史——概念史笔谈之四
【作者简介】张智,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概念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是在具体的实证研究方面,法国学者都做出了重要尝试。他们一方面参与概念史研究的国际合作,并在方法论上同国外概念史学家进行交流。一些著名学者参与了德国的概念史项目:《法国基本政治概念和社会概念手册,1680—1820》(Handb......
-
〓 生态史学:用“过程”来理解生态学
【核心提示】生态史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回到生态与历史之间的关联问题上来。这需要具体、深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用“过程”来理解生态学,才能促进生态史学的发展。5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70余位来自中、美、德等国科研机构和......
-
〓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大势
【内容摘要】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有其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也是如此。探讨它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存在形式,可以为当今的历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经历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阶段,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的繁荣和嬗变阶段。本文旨在阐述这一发展......
-
〓 对于中国历史GDP核算和数量经济史问题研究的一点想法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八
各位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清代GDP核算问题发表看法。我的发言分为三部分: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看法、对中国历史GDP研究的看法和对青年经济史学者的一点建议。一、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一点看法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中国经济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
-
〓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
仅以此文纪念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五周年——作者(2011年9月8日)提要:“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和路径的一种概括,作者通过史学史上的及其亲历的实例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如在“古今”关系上“相续相涵,互补互证”,在“中外”关系上“相抗相依(对立统一),亦异亦同(个性共性)”等......
-
〓 在历史的深处展开未来的想象
——“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高级研讨会述评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性质、特点、道路及其历史前提?这是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得出科学的认识。不能求助于远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凸显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的当代意......
-
〓 所有制关系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形成中的基础意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列宁称之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 “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2]他强调说,“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3]这个评价是十分正确和中肯的。而社会形态理论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思想。没......
-
〓 略论历史归纳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简介:张耕华(1952-),男,浙江鄞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上海200062)归纳方法的功能之一,是从“特殊事实”中提取“普通事实”,进而推导历史一般状况或一般常态,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满地荆棘”、极易失真的一环。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个别缺乏天然的齐一......
-
〓 黄宗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1.阅读方法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
-
〓 “唐宋社会变革”的再认识——以法律和消费观念为例
目前学界对于“唐宋社会变革”的探讨,可谓是风起云涌,俨然成为学界的一个重大热点。但是许多人对于“唐宋社会变革”不多加思考,凡是论述到唐宋的问题时,都是必言“社会变革“。不但“变革”体现在了唐宋时代的经济领域,而且扩展到许多层面,如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土地产权,乃至于消费风俗等领域。他们不区分主次,以宏观的表象......
-
〓 新时代如何编撰史学史
——多重视野下的外国史学史编撰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这两个问题是相伴而生的。简单说,历史就是我们人类过去的经历。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过往经历天然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历史学之产生,是因为人类想认识自己,因为人类始终在关注生存的意义”,这就是人类历史能够存在的共同的基础。而对于人类过往经验的这种知识的探求就是历史学。所以,一般所谓的历史,实际上指的就是......
-
〓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按:本文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的代前言,《论丛》第一辑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将本文发表,以飨各界读者。【作者简介】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邮编:l00009一、关于建设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2005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
-
〓 怎样理解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找到了把历史当作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服从客观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的途径。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发展是一个由生产力发展不同高度决定的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承认不承认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服从于统一的客观规律,把人类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元的还是看作是多......
-
〓 经济史理论与研究
——纪念吴承明先生逝世一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0862012年8月18日,为了纪念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逝世一周年,来自海内外30多名专家学者集聚在吴老生前长期工作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同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当代经济史研究室的各位同仁一起,共同回顾吴老不平凡的一生,深切缅怀吴老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与学术风范,坦......
-
〓 以开放的心态读书问学
【核心提示】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难以描述的巨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延续,人们的旧有观念和做法受到了冲击,知识的更新速度与传播方式发生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转瞬间,21世纪的第12个年头将被我们悄然抛在身后。一句墨西哥谚语说:“别走太快,你会丢掉灵魂。”它仿佛在提醒我,该停下脚步回望一下刚刚走过的路,审视一下匆忙......
-
〓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内容摘要】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
-
〓 60余年来中国瑶学回顾与展望
【核心提示】瑶学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必须打破学科封闭,进行学科交叉,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早在隋唐之后,瑶族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真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访问团开始,经过几次对瑶族语言、社会历史与民间文学的大规模调查,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瑶学研究成果,培养出了......
-
〓 概念史研究对象的辨析——概念史笔谈之二
【作者简介】周保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范式,“概念史”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对其“合法性”的诘问:为什么是“概念史”,而不是“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或“词语史”(history of words)?“概念史”与传统的“历史语义学”和“语言分析”有何不同?而......
-
〓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核心提示】一个人最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进入一个新领域,就像挖金矿,挖新矿容易出成果,如果一个地方人家已经挖了五年,要想再挖出新矿,就比较困难。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美籍华裔科学家。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