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与历史学——俞金尧研究员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
【作者简介】俞金尧,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西欧经济社会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承担和参加过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时间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工具,还是作为史学的方法或是视角,是无处不在的,它在历史学中是弥漫性地、渗透性地存在着的,甚至整......
-
〓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与古代希腊的历史
自从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欧洲的无产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承认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有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于这个问题,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明确指出,并且不断根据新的历史事......
-
〓 中国问题与欧洲经济:托尼及其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摘要:1931年英国著名经济史家托尼向太平洋国际学会提交了他的中国经济史方面的名作《中国之农业与工业》。书中托尼认为,中国的农业是一种“小农经营”,中国没有土地贵族阶级,中国的租佃问题不及金钱借贷问题重要。中国的工业总体上仍处于大工业兴起以前欧洲的状态,中国尚未建立起有组织的工业制度,中国的工业资本主义不是自发产生......
-
〓 秦汉史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秦汉史研究;东汉史研究;秦汉社会【摘要】2011年8月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着东汉史与秦汉时期的南阳、社会政治、社会法制、经济与地理、儒学与思想以及考古、简牍与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此次会议既有历史地理的考证和文献阐释的学术问题,也有研究汉代货币经济、乡村政......
-
〓 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
【内容摘要】目前有关社会文化史的讨论中,论者偏重于汲取西方“新文化史”理论和方法,而对中国史学资源甚少提及。本文认为,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仍可资借鉴。社会文化史内容丰富,论题亦不限于大众文化一隅,可从多方面拓展和深化。【关 键 词】新史学;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作者简介】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
-
〓 论超经济强制
内容摘要:封建时代各国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直接生产者,大都具有超经济强制的力量,就是经济外的政治、法律、习俗等对他们的人身控制,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种依附关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直接生产者经济上不独立。它的表现形式因时间、地点等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应该是指直接生产者对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的依附,而不是国家和臣民的关系。依附关......
-
〓 古代史研究的拓展:中国与世界
应当指出的是,西方的古代史研究走到今天,实际上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邦制度让公民成为国家舞台上的主角。无论是古代传下来的史料,还是近代根据古代文献撰写的以政治和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史,如梁启超早已意识到的,都是“民史”而非“君史”,即公民群体的历史。在那里,处于历史舞台中心的是公民大会及其选举出的官员的......
-
〓 诗词校勘略说——校勘学摭谈之二十六
诗国中华,先人留下的诗词不下数十万首。整理古籍,诗词如何校勘?诗词是高度凝炼的文学作品,所有意象都囊括于少至几十字、多则百余字之中。诗词之体裁样式,决定了校勘方式必然亦不同于其他文章类的古籍。读《范仲淹集》校样,重点检核校记,因对诗词校勘产生一些想法,择例示范,略加申说。一、他校诗词与文章不同,由于篇幅短小,往往不待书......
-
〓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想遗产
【提要】认真总结九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遗产,是反思以往和展望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五四”时期,唯物史观的传播“风靡一世”,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信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建之初,李大钊等先驱者撰写的论著,已鲜明地显示出“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学术品格。继之,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 全球史视野下的秦汉考古学体系重构
【内容提要】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
-
〓 “形象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新视角
【核心提示】形象史学的任务当然不会停留在对于“物”的“观看”,而是具有史识的“阐释”。形象史学打开大门,将一切物都放了进来,在我们对于这些空前的史料丰富性应接不暇的时候,传统史学“文”的基本素养,正决定着我们其中的谁,更能穿过物的表象而接近史实真相。“形象史学”是以历史形象为主体构建的历史研究样态,由我国学者提出并倡导......
-
〓 考古学与哲学联手打开新视野
【核心提示】考古学离不开哲学,因为考古学的精华部分就是哲学。 考古哲学为现代哲学的一个分支,借助现代哲学思想,对考古学的证据、方法、价值和对人类文化有着普遍意义的结论进行哲学考察,其主要考察对象是考古学的理解模式。这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学科,反映了哲学与考古学之间怎样的关系,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 我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
一、对于封建一词的争议近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一个中心课题,也引起国外学者的注意。所以,在讨论中尽管意见十分分歧,但提出许多有益的看法,值得重视。首先,外国学者对封建一词就有争议,他们认为封建制度不单纯是指经济的意义,而是包括有政治、法制上的含义......
-
〓 历史学与价值观建设
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价值观的建设,历史学在这一工作中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本学科的社会价值。历史学有四个任务历史学的任务有四点:求真、明理、弘德、经世。它们无不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求真,即探求历史的真实面貌。要做到这一点.在很多时候就需要具备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视真理高于生命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这曾......
-
〓 中国的封建王(皇)权——《封建经济政治概论》第十三章
一、专制主义王权概念的由来中国古代本来不用专制形容统治者或者政权体系。“专制”二字是用来形容臣下或地位低下的人对上级的控制和做事独断等。如《汉书·袁盎传》:“大臣专制”;《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为人臣者,……委身致命,事无专制,所以为忠也”。所以即使号称中国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也没有说古代的君主制是专制制度,他只是从......
-
〓 评英国历史学家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1]是由西方专业历史学家从评估一种历史研究指导理论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所做的评说。[2]作者斯蒂芬.亨利。里格比(Stephen Henry Rig.by),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教授。他的主攻领域是英国中世纪史,是一位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与社......
-
〓 拓宽西方史学史学科的跨学科视野
张广智先生主编的6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认为,西方史学史学科要进一步发展,拓宽跨学科的视野并关注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过去,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可以说无所不包,......
-
〓 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村社制和奴隶制残余
人们在研究中国史时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诸如中国历史上的时局,有如走马灯般的变动,封建王朝不断兴衰更迭,农民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不时出现新贵族代替旧贵族,游牧贵族代替农耕贵族的情况;其在财产权上也不是很稳定的,所谓“千年田,八百主”,即足说明其间变动的剧烈。从表面上看来,随着新王朝的建立,似乎一切都变了,人也变了,......
-
〓 60余年来中国瑶学回顾与展望
【核心提示】瑶学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必须打破学科封闭,进行学科交叉,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早在隋唐之后,瑶族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真正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访问团开始,经过几次对瑶族语言、社会历史与民间文学的大规模调查,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瑶学研究成果,培养出了......
-
〓 认知生态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
认知生态学囊括了生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应用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使认知的研究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刻。这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认知生态学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认知生态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旨在将生物学领域中的生态学和进化论整合并纳入到认知的研究中,实现认知的生态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