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细亚生产方式之研究与商榷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争中各派的意见研究历史,首先需要知道生产方式,根据特定的生产方式来区别某一社会的经济构成(或经济形态),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生产方式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关系,和种差对于生物的发展规律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谓生产方式,在马克思《资本论》全书一百多条的论述中,是指“特殊的生产资料和特殊的劳动者......
-
〓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方法
【摘要】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存在若干认识误区,这对环境史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加以纠正。环境史并非完全等同于环境变迁史,学者们必须在学理上突破历史地理的藩篱,拓展研究领域并转换视角。环境史也不能与环境保护史混为一谈,学者们不应持有激进的环保主义立场,要努力规避衰败论的认知与叙述模式。环境史与传统史学间也并不存在不可调......
-
〓 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三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之一,是世界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依据。国际组织亦基于PPP理论横向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如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上述的横向比较以及由......
-
〓 社会形态演进的分析——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概述及读后所思
一人类最早的婚姻状态是群婚。即一个原始群内部生理成熟的男女之间不受限制的杂乱性交。(它主要是从对近现代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的考察及对历史记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之所以是人类最初的两性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人的生理上看,人类比其他动物有更旺盛的性欲,经常地处于发情期,因而性成熟的男女之间的性交就更经常、普遍......
-
〓 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学术深层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总结学术研究时常常感叹,中国学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上受西方影响过多,近现代以来没有什么独特的建树,以致造成中国学术的自我失语。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没有话语权,即使是国内泰斗级的人物,在国际上也默默无闻或处于边缘地位。所以,中国学术的一个深层问题是学术话语权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状况?如何破解......
-
〓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与古代希腊的历史
自从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欧洲的无产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承认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有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于这个问题,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明确指出,并且不断根据新的历史事......
-
〓 秦汉史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秦汉史研究;东汉史研究;秦汉社会【摘要】2011年8月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着东汉史与秦汉时期的南阳、社会政治、社会法制、经济与地理、儒学与思想以及考古、简牍与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此次会议既有历史地理的考证和文献阐释的学术问题,也有研究汉代货币经济、乡村政......
-
〓 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
【内容摘要】目前有关社会文化史的讨论中,论者偏重于汲取西方“新文化史”理论和方法,而对中国史学资源甚少提及。本文认为,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仍可资借鉴。社会文化史内容丰富,论题亦不限于大众文化一隅,可从多方面拓展和深化。【关 键 词】新史学;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作者简介】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
-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议——《莱芜续集》第三卷
我们研究的是经济史,主题是经济。经济的研究主题是生产、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大概也就是今天常说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可是我们研究的不是一般社会的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而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封建社会的经济有什么主要特点?它的体制有什么主要特征?如果把它和资本主义的体制比较一下,这两种社......
-
〓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
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学者们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理论地位及其在当代世界的理论意义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深层的一致性,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
-
〓 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
【作者简介】李珍,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北京10001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后进一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基本事实,决定了民族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与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民族史观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密切相联,与此同时,它的......
-
〓 个体生命与大历史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笔谈(下)7
“碎片化”是否已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问题,这恐怕需要具体的实证说明。比如,这个问题在中国是由谁提出的?谁在提倡碎片化?谁在反对碎片化?各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什么样的研究是碎片化?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大致占据怎样的比例?别的不说,《近代史研究》中有没有,分量如何?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弄不清楚,谈碎片化似乎是无......
-
〓 功力、视野、理论——当代历史研究学术创新之本
【提要】当代历史学研究能否不断取得学术创新,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即学术功力、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学术功力包括研究者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品德、史料搜集和掌握、历史知识贮备、语言文字运用、分析和批判等专业能力;获得和运用整体视野、多元视野、比较视野和跨学科视野,即可为学术创新奠定牢固的根基;史学研究实践推动史学理论的突破,......
-
〓 论断代史《汉书》中的通史精神
【内容提要】《汉书》在体例上是断代史,而班固著书的自我期许却是横罗多重学术、纵贯古往今来,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十二帝纪为断代史,而八表、十志则充满通史精神。八表分为三类:第一类按封爵分有六表,以《异姓诸侯王表》居首,其中的异姓诸侯王皆为项羽主持下所封,故起点早于汉之统一,已溢出断代范围。表序在内容上与《史记·......
-
〓 评英国历史学家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1]是由西方专业历史学家从评估一种历史研究指导理论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所做的评说。[2]作者斯蒂芬.亨利。里格比(Stephen Henry Rig.by),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教授。他的主攻领域是英国中世纪史,是一位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与社......
-
〓 什么是灾害?——国外灾害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流派评析
只有在我们澄清和获得关于灾害概念最基本的共识后,方可继续灾害的特征及其结果等方面的研究。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先行者Enrico L. Quarantelli曾说:“只有在我们澄清和获得关于灾害概念最基本的共识后,方可继续灾害的特征及其结果等方面的研究。”他主编的两本同名著作《什么是灾害?》(What Is a Dis......
-
〓 论地主经济——《封建经济政治概论》第三章
本章试图探讨世界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一些特征。这么做的前提,就是我认为世界的历史虽然千差万别,但在大致相同的经济条件下,有其大致相同的发展规律。本章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中国和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封建时代的,有其局限性,请读者留意。一、定义问题地主经济应该是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却有说明的必要。......
-
〓 语言、用法与法国概念史——概念史笔谈之四
【作者简介】张智,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概念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是在具体的实证研究方面,法国学者都做出了重要尝试。他们一方面参与概念史研究的国际合作,并在方法论上同国外概念史学家进行交流。一些著名学者参与了德国的概念史项目:《法国基本政治概念和社会概念手册,1680—1820》(Handb......
-
〓 古史研究的……博物学-知识社会史转向
从敦煌古城遗址往西,在西出阳关之前的中途,在党河河谷的北岸,今天的西千佛洞显得比较寂静。从敦煌古城遗址往西,在西出阳关之前的中途,在党河河谷的北岸,今天的西千佛洞显得比较寂静。开越野车的司机是当地人,他说虽然只是与敦煌市区相距三十多公里,但来参观的游客很少,游客去得最多的当然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湖等景点。从他浓重的当......
-
〓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
一种社会历史观在其创立者谢世一个多世纪后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并在理论界引起持久的争论和在现实中产生久远的影响,这表明了该历史观的独特性、复杂性和生命力。历史唯物主义从其诞生以来,围绕它的理论本质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出现过种种解读和“重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尚未被厘清,即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一个多层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