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分流到合流从边缘到中心——全球史视角下西方的中国史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物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愈来愈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学者们开随始把区域研究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尤其是对互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在全球视野下进行区域史研究的核心议题。由此,研究者们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19世纪以来内化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欧洲中心论”,新的全球视角倾向于将区域史放在全......
-
〓 西北民族走廊:五彩缤纷的学术田野
“要发展这个民族分散在各处的多民族地区,必须有一个以河西走廊为工商业的中心基地,才能把四围的腹地带动起来,以上是我从同惠的遗梦中扩大出来的那一个开发中国西部的大梦。”“西北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它是指由河西走廊和陇西走廊组成,内部自成一体的独特地理单元。裕固族、土族、撒拉族、保安......
-
〓 中国传统商业招徕市声
中国传统的商业广告民俗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色彩、造型等视觉标识播布信息的招幌,一是通过有声语言和器乐音响招徕顾客的市声。根据经营方式和商品特点,或采用前者,或采用后者,或两者兼用。招徕市声,源远流长,透过这独具风采韵味的漫长乐章,可使人置身于充满乡土情思而别有洞天的风俗画长卷之中,获得一种天籁境趣的享受。一、叫卖吆喝......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在“通古今之变”上,本文以......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目录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王元林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目录序………………………………………………………………………………………………………………………1前言…………………………………………………………………………………………………………………1第一章泾洛流域气候变化……………………………………………………......
-
〓 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空间展布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提要】历史时期南方山区经济开发的进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1)自原始稻作农业起源,至2世纪末,南方山区的经济形态以采集渔猎为主、原始种植农业为辅;(2)自六朝至北宋末,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山间盆地逐步被开垦成农田,局部地方形成了梯田,建设了中小型农田水利,但刀耕火种性质的烧畲仍是......
-
〓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明清时期》,余新忠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余新忠,l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
-
〓 “天下之中”与古代中原生态环境的变迁
自全新世以来,尽管中原地区地貌略有变化、气候也不断波动,但总体而言中原的生态环境是优越的。一、“生态过渡带”的气候特征(一)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代——温暖湿润的适宜环境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距今约1万年左右,在此期间,地球的发展经历了更新世最末一次冰期之后进入了全新世时期。在此之后,气候不断回暖,......
-
〓 以驯鹿为生的沙米人——兼论游牧社会若干问题
今日世界完全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已很少,生活在欧洲北极圈内部分沙米人现在仍靠牧养驯鹿过活。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是复原和研究人类历史上游牧社会的重要资料。1991—1992年承挪威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AVF)邀请,我除在几所大学任教外,还对北极地区的沙米人进行了考察。友人勃克曼、刘白沙夫妇驱车数千英里,带我们遍访沙......
-
〓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一
【作者简介】鲁西奇,男,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厦门,361005。冀朝鼎在其名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曾经谈到水利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发展水利事业或者说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实质上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其目的在于增加农业产量以及为运输,特别是为漕运创......
-
〓 古代突厥民族历史意识兴起原因探析
【内容摘要】突厥民族的历史意识兴起于第二汗国建国时期。由于唐朝将突厥降附部众与其它不同民族安置于河曲地区,彼此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差异,促使突厥民族族群意识的形成与民族认同感的提升。阿史那骨咄禄起兵反唐时的重要谋臣阿史德元珍曾入侍于唐,深受汉文化影响,了解“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骨咄......
-
〓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中犹文化交流的绮丽
开封犹太社团的消失是由自身孤立无援的处境、与主体民族通婚、开封水灾以及城市的衰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近代以来,在中国的上海、哈尔滨、天津出现了规模不同的犹太社团,特别是二战时期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形成,为中犹关系史谱写了新的篇章。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
-
〓 斯大林问题,一份悬而未决的历史遗产
按:本文是作者对《否定斯大林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一文的重新改写。苏联的立国和亡国无疑是贯穿和影响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处于这一历史事件核心位置和漩涡中心的历史人物无疑就是斯大林,所谓亡党亡国的苏联问题也就是斯大林问题。在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后的整整20年里,世界各国朝野对其真相和原因的讨论一直争论不休,斯大林问题成......
-
〓 不断升华的锡伯族弓箭文化——走进锡伯族之五
锡伯族射手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如同射一支箭一样短暂,要射中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有一种专注的精神,克服名利和虚荣的干扰,做到身心合一,全心投入,方可命中目标,而不虚度此生。”这是锡伯族人射箭的意境和精神的准则。弓箭文化是锡伯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该民族时间最长、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其文化性质随着社会......
-
〓 亲属关系的扩展——《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第五章
使得家的各个成员联系起来的基本纽带便是亲属关系。但家并不把它自己只限制在这个群体之内。它扩展到一个较广的范围,并使亲属关系形成较大社会群体的联系原则。1.父系亲属关系的扩展家是一个未分家的,扩大的父系亲属群体,它不包括母亲方面的亲戚和已出嫁的女儿。父系方面的较大的亲属群体是这样一个群体:即其成员在分家后,仍然在一定程度......
-
〓 “古苗疆走廊”研究拓展边疆理论
“古苗疆走廊”是什么,与其他“民族走廊”相比存在哪些异同,在研究方法论上又有什么新的启发?4月21日,由贵州大学主办的“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大学等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就“古苗疆走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古苗疆走......
-
〓 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多自称“中国”,以及当时一些政权虽没有自称“中国”,但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并仍被称为“中国”等原因,致使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以后仍然存在复数“中国”的现象。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的发展,到了元朝统一全国,复数“中国”开始过渡为单数“中国”,明朝时期稍有反复,到了清朝......
-
〓 气候的历史与历史的气候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话题,更是历史纬度下的综合议题。新近出版的《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采百家之言,究内在机理”,历时八载而成。我们邀请相关研究者介绍书中部分主要观点,管窥气候变化的历史中,历史“气候”的风云诡谲。古籍与石笋剖面图20世纪变暖与隋唐暖期高度相似......
-
〓 山西传统耕犁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内容摘要】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关键词】山西;耕犁;特点;成因【作者简介】胡泽学(1964—),男,湖北红安人,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所长、研......
-
〓 长城的意义指向及其所体现的边疆意识
得胜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明代大同以北重要关隘。明隆庆年间,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在得胜口设马市,这里不仅成为边关人员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成为蒙古族与汉族进行物资交流的主要场所。 长城本身的位置是固化的,位置固定的长城是否可以作为边界呢?“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一个固定的边疆,包括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