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三角盐业与城市发展(序)
作者简介:刘志伟(1955一),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两年多前,东莞市举办了一次“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东莞)区域史国际研讨会”,邀我做主题发言,谈谈自己对东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历史的角色的一些想法。我在发言的时候,提及东莞作为帝国行政体系一部分的历史,是从设立盐场盐官开始的,国家最初在这里设立的行政机......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序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乌日陶克套胡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序一蒙古族是人类中一个伟大分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其所建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是东西方融合、文明进步的契合。我数次去过内蒙古的一些地方,蒙古族同胞的豪放、热情至今难忘,他们悠扬的歌声使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为之倾倒。在北方辽阔的土地上,......
-
〓 丝路新疆段:跨越时空的文明通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之一。丝绸之路新疆段是其中最具魅力的路段之一,沿线曾经繁盛发达,留下了多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印记与见证。考古学家将其奉为一块“宝地”而神往不已。随着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项目的开展,丝路新疆段正在迎接“新生”。举世瞩目的丝路文明“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柏林地理学会主席冯·李......
-
〓 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摘要:在封闭的庄园经济包围中,西欧内地没有市场,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商业的复兴,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13世纪,在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推动下,货币经济终于代替自然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从而把西欧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西欧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海洋文明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引导整个西欧走......
-
〓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上)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第三章(上)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 及其演变有其显明的区域特点。[1]近十余年来,以一批中青年为主体的研究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总的说来,现有研究分别在两个领域进行:在历史学领域,一般侧重于经济开发史研究,也涉及经济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但因多为分阶段研究,对长时段......
-
〓 论家国一体问题
内容提要:在中国和西方古代君主制社会中,都有“君主是民之父母的思想”发生、流传。但西欧的这种思想没有中国的强烈,因为西欧国家还有教会,教皇、神甫、牧师等独占了民之父母的称谓和地位,使得国王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机会减少。中国君主力量强大,特别是宋代之后,明清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专制君主制,皇帝、官僚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情况大为增......
-
〓 奇特的汉字“风”
“风”是—古老的汉语常用字,却又隐藏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由这个“风”字辐射的语义场,曾经覆盖了炎黄子孙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所有层面,并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生态文化精神。“风”的语义场所显示的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为重整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建设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促进人性的健全发展,提供一个......
-
〓 寻找古昆仑山——困扰中国学者两千三百多年的一个伪命题
引言众所周知,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圣地,海内外华人共祖的轩辕黄帝乃昆仑山之神。可是,这块圣地究竟在哪里?从2300多年前的屈原开始,就已经发生了疑问。此后,雄才大略、驱匈奴于万里之外的汉武帝;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中国现有版图基础的康熙大帝,都曾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追寻,却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定论。此外,上至开创中国史书......
-
〓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下)——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四、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和计价标准的变化地租买卖数量不受田号、丘块的限制,可以随意抽取和拆卖,又无须勘验、交割土地,契据则往往因“同他产相连,不便缴付”,多不验交,地租买卖变得异常灵活、简便。卖主为了减缓田底的流失,通常在满足现金需求、解决家庭困难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零敲碎打的办法,减少每次售卖租额的数量。一般每次......
-
〓 蒙古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任何民族和国家的一定生产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每个民族和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而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息在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蒙古族,在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游牧经济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与牲畜、牲畜与草场、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发展的关系,保护了生态环境和......
-
〓 从战国成语玺看先秦时期人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必有不同。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君权神授”影响的日渐衰微,人们开始抛开身份约束,大胆展现并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时期,儒家积极入仕的思想逐渐被世人接受,人们无论贵贱均志在博取利禄功名。这种变化不仅在传世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在以战国成语玺(包括吉语玺和箴言......
-
〓 关于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监督员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村规监督员是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重要执法者,是保证村庄共同体正常运转的重要成员,本文通过对监督员的选举、人数、身份以及职能等方面的阐释,试图揭示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其发展变化来进一步的了解中世纪的英国社会。【关 键 词】英国;村庄共同体;监督员;村规【作者简介】陈立军,男,1976年生,......
-
〓 陌生的古老文明
▲基克拉底文明出土的大理石小雕像。资料图片基克拉底群岛人们通常所知爱琴海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文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那么在这两个文明之前是否还存在过更古老更成熟的古希腊文明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基克拉底文明。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这个古老文明初露头角的岁月。19世纪晚期的希腊还沉浸在民族国家......
-
〓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作者简介、目录、后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作者简介吴太昌1947年12月出生,江苏如皋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经济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代表作:论文《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略论中国封建......
-
〓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Xu Guoqi , 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 England, 2011.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六章第二节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第二节家庭结构、规模与亲属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魏晋南北朝的家庭发展出现了某些异动,这首先表现在家庭的结构与规模上,其次表现在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具体来说,文献中不断出现的“千丁共籍”、“百室合户”以及“累世同居”之类记载,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当时的家庭结构比秦汉时代要复杂,家庭规模有......
-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取了大连、旅顺的统治权,建立了“关东州”,并且控制了南满铁路。日本国内从官吏、商人到军界、财界,都在热烈讨论“经营满洲”问题。1906年,日本设立南......
-
〓 秦汉时代普通民众的家庭生计——《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第五章第四节
第五章秦汉时代的家庭面貌第四节普通民众的家庭生计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与消费单位,其生计方式既与家庭制度和形态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国家政治(特别是赋税徭役政策)等多种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同一时代的普通家庭的生计,通常会表现出某些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地位、职业类型、劳动能力等等的不同,具体......
-
〓 关于农业与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唐珂(1969—),男,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辉煌历史。作为泱泱农业大国,有着上万年的农业文明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物品,也为中华文化......
-
〓 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与大地伦理学和敬畏生命的观点较为接近,用这两种观点去分析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这种思想的真实内涵。一、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也是立足于“各种生命体都拥有内在价值”之立论基础上的。这一点在早期蒙古人的伦理思想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据《史集》记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