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战时期,郑振铎最冷僻的文学工作
【光明书话】 小说戏曲说唱等俗文学文献,在中国古代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藏家甚少着眼。20世纪初,王国维、吴梅、马廉、郑振铎等一批学者,为了配合学术研究而大力搜访此类古籍,逐渐带动起俗文学文献的整理收藏风气。其中,郑振铎(字西谛)购求戏曲善本尤力,其家藏曲籍被誉为“海内私家之冠”。同时,作为学术与收藏的风向标,郑......
-
〓 鲁迅味蕾上的乡愁
多年来,笔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以鲁迅先生为圆心的民国作家身上,他们之间的相识、相交与相离意味深长,其中“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比比皆是,大有意趣。有一次,笔者见到鲁迅曾经发给姚克的饭局请柬,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鲁迅参加的饭局整理出来,一定非常有趣。于是,就写了一批文章,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俟机缘足具......
-
〓 一位耶鲁教授眼里的张充和
张充和在给苏炜和他的学生邵逸青、温侯廷上书法课。 前不久,被媒体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著名“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充和先生在美国康州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102岁。张充和先生是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其三位姐姐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1949年,张充和随丈夫......
-
〓 马玉萍:守好老调 唱出新曲
河南坠子是以坠胡为伴奏,运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地方曲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谈起河南坠子,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当代坠子名家、“马派”坠子创始人马玉萍。她6岁学艺,10岁登台,一唱就是80多个春秋;她对“老腔老调”进行创新性演绎,将亲切动人的坠子乡音唱到海内外。 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
-
〓 范用的出版品格
范用,笔名叶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1938年入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入党。1959年起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1985年底离休后仍发挥余热,继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直至病逝。所谓出版品格,即出版与人格的有机结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出版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
-
〓 林冠夫:萧斋寂寂一灯红
【述往】 林冠夫先生是知名红学家,既有极高的文艺理论造诣,又亲身进行诗文创作。他常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开设《目录文献学》和《诗学》两门课程,讲授古典文献的源流、古典诗词的批评与鉴赏。十几年前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时,有幸聆听林冠夫先生的这两门课,顿生倾慕之情,后来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听他聊学问、聊往事。林先生......
-
〓 风义平生——程千帆的师友交谊与《全清词》编纂
学人小传 程千帆(1913—2000),湖南宁乡人,文史学家、教育家。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曾于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执教。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曾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著有《校雠广义》《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
〓 雾峰林家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
雾峰林家以台湾五大家族中抗日最力而闻名,其中以族人林献堂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组织一系列文化抗日活动的事迹最广为流传。林家堪称满门英烈,除林献堂外,林朝栋祖孙三代人亦值得铭记:林朝栋于中法战争中抗击法国,林季商于清末民初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林双盼与林正亨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革命,这些可歌可颂的事迹代表百年来不同时期台湾人......
-
〓 傅璇琮与天一阁
在天一阁博物馆内僻静的一方,有一座名为“甬籍名人库”的藏书室,傅璇琮先生所捐赠的数百册著作即贮于此。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他与天一阁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长期来一直关心支持天一阁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在繁忙的行政、学术工作之余,还受聘担任天一阁博物馆馆刊《天一阁文丛》的顾问。20......
-
〓 编辑手记:编辑的乐趣
钱锺书启 功季羡林 干了30多年编辑工作,对题目中的问题有一些体会。但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大人或老师总会问:长大了干什么?可以说小脑袋里会出现各种答案,但绝对不会想到编辑这种工作,因为认识的人中没有干这差事的,老师也不会提到。而我后来恰恰选中的就是这个职业,且已干到行将退休了,还乐此不疲。 那么,编辑的乐趣在......
-
〓 李滨声:玩味人生九十载
李滨声 新华社记者 李琰/摄 90岁的人生怎么度过?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得主李滨声用“玩味人生”四个字向世人解读人生的真谛。 6月,漫画大师李滨声迎来90岁生日。面对画界同仁的恭贺,这位被尊为“滨老”的老人连连摆手,“可别把我叫老了,我是‘90后’。”更谦虚的还在后面。90高龄的他甚至给自己下了这样的定......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西南联大数学教授赵访熊结婚之日大雨,有客曰:“天公太不作美”,潘光旦先生妙语解颐:“既云且雨,天地交泰之象......
-
〓 执着和赤诚的文化寻矿者——追忆著名出版家范用
《存牍辑览》立体封面范用生前在读书看报。资料图片 9月14日,是我国著名出版家范用的忌辰。5年前,为新中国文化传播事业贡献毕生的范用永远地与读者离别。由范用编撰的《存牍辑览》《叶雨书衣》和《爱看书的广告》三本书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与此同时,三联书店新老编辑数十人举行追思会,共同缅怀这位具有大家风范的出版人。 ......
-
〓 孙犁作品的出版与海外传播
今年是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诞辰110周年。作为一位横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创作生命达六十余年,且在生前即被文坛公认为“文学大师”的重量级作家,孙犁及其作品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和读者,同时也是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出版与海外传播的重要样......
-
〓 是专家教授,也是送餐员志愿者——抗疫中的上海高校教师
“14天封控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与回忆。”3月17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疫情管理模式从封闭式转为准封闭式,年近七旬的土木工程系教授叶志明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 这14天中,除了日常教学,他还为本系的青年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座谈会、示范教学课与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线辅导,与新疆塔里木大学开展远程沉浸式......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数学家杨武之先生讲课之前,经常会和学生闲谈三五分钟,然后再言归正传。他闲谈的内容很广。有一次他在讲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向量内容时,在黑板上画了几条带箭头的长短不一的同向向量,说他曾在德国访问过,看到德国人很讲齐心一致,就像一批方向一致的向量那样,指向同一方向,所以力量就大,做事往往能事半功倍。 ◎1947年......
-
〓 翰墨往事:“两张”之缘
▲张大千山水画作 张大千临摹石涛画作几可乱真,故初到北京时,引起京城一些画家的反感。1935年2月,北平画家谢子衡举行盛大婚礼,著名工笔画家徐燕孙抓住这次画家大聚会之际,事前在送给新婚主人的人物图卷头空白处,题上了暗讽张大千的词句:“比翼人兮,姗姗来迟,亦为子衡弟催装,此种画法,余合目可为之。而蜀客张某且以知之。......
-
〓 大家·同心同行:一寸丹心图报国——田汉的精神求索
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也是了不起的诗人,还在电影、音乐、书法等领域颇有造诣。田汉的一生,不断追求光明,不断奋斗创造,不断探索前进。在他身后,留下了60余部话剧歌剧、20余部戏曲、2000余首诗歌。少年诗心最是真1898年,田汉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山村,父亲为他取名寿昌。他家境清寒,......
-
〓 悼念季塔连科
惊悉“汉学泰斗”于2016年2月25日病逝,甚是悲痛!多日来,睡梦中萦绕着季塔连科的音容笑貌——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我和季塔连科相识于50多年前,我们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也是中俄友好关系的见证人和亲历者。记得去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会上,季塔连科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因身体原因未能来上海领奖......
-
〓 王蒙:不服老,做“最浪漫的事”
王蒙 CFP “我还在不停地写作,尽量抓紧一切时间。”刚从医院看牙回来的王蒙,没顾得上休息,便坐下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再过一个多月,王蒙就80岁了。从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61个春秋,45卷约1600万字的《王蒙文集》正是岁月的见证。 “你们看,这个夏天我是不是晒......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