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扈鲁的葫芦缘
资料图片 小小葫芦,平平常常,有何神奇?但是,当你遇到扈鲁,探访过葫芦画社和葫芦文化馆,这种看法会顷刻改变,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大乾坤。天道酬勤 深耕画坛 1962年,扈鲁出生在沂蒙山葫芦崖,传说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宝葫芦即采自此山。“我上小学时的第一幅素描作品就是画家门前的葫芦。”从那以后,他便与葫芦结缘,更萌......
-
〓 敬话鬼谷子
10多年前,我受邀写18集电视连续剧《鬼谷子》的时候,曾在鬼谷子修行的云梦山深入生活半月有余。在此之前,我只听说鬼谷子是位神仙级的人物,没想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全是他的门生:如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包括那个以自荐留名青史的毛遂,以及为秦始皇去东瀛寻仙丹的徐福……当时震得我......
-
〓 我心中的郭沫若先生——记与郭老的几次通信
我没见过郭老,却与他有过多次通信的交往。那时候,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关于郭老的传言也各种各样,他自己也说,要把他的作品全部烧掉。可是,当我们得到他的回信时,仍然“大喜过望”。 时间如飞,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现在,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仍然......
-
〓 学人小传:晁福林
晁福林,1943年出生于河南杞县。先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196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著有《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夏商西周史丛考》《上博简〈诗论〉研究》等。...
-
〓 踏遍千山万水 追寻万语千言——孙宏开先生的学术人生
中国境内有多少种语言?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有何关系?70年来,孙宏开一直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登上苗岭,迈进十万大山,翻越岷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喜马拉雅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居住的一个个高山峡谷,都留下了他求索的足迹。通过数十年田野调查,孙宏开为世人描画出一幅幅中国语言的壮丽图景。在田野中淬炼......
-
〓 学人小传:霍松林
霍松林,字懋青,1921年生,甘肃天水人,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名誉院长。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
〓 大家·同心同行:一寸丹心图报国——田汉的精神求索
田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也是了不起的诗人,还在电影、音乐、书法等领域颇有造诣。田汉的一生,不断追求光明,不断奋斗创造,不断探索前进。在他身后,留下了60余部话剧歌剧、20余部戏曲、2000余首诗歌。少年诗心最是真1898年,田汉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山村,父亲为他取名寿昌。他家境清寒,......
-
〓 邢福义的国学研究与家国情怀
邢福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也是国学大家。他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曾刊发文章20余篇,后连同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结集为《光明语学漫议》,由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 邢先生的国学类文章大致可分四方面内容:其一,语言学与国学的关系,如《语言研究的“向”和“根”》《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等......
-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有人说,作为导演有一部代表作都实属难得,而王扶林导演却创造了电视剧史上多个奇迹——他导演的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先河;执导的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接连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多年以后,年逾九旬的王扶林深居简出,游离于大众的视野之外,过着波澜不惊的晚年生活。但......
-
〓 姚锡佩:周作人购房“买契”引出的往事
在我的手头有友人送我的一份周作人购房“买契”影印件,系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元1942年)“北京特别市公署财政局”发给“新业主周作人呈报置买XXX房产,座落在内四八道湾十五号”的印契。其中写明买主姓名地址“周作人,内四八道湾十一号”,购买十五号产业种类“瓦房三间,灰房壹间,共四间半”,面积“壹分玖厘捌毫......
-
〓 作为教师的陈子善
陈子善老师高中时的理想是“做‘无冕之王’——新闻记者”,命运却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他从上海到江西农村做知青,插队务农六年。好不容易回城,参加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培训班,但依然是高中文凭。而比他年长的钱理群老师、吴福辉老师、赵园老师都读过硕士研究生,王富仁老师还读过博士研究生。对陈子善老师来说,学历低是个大......
-
〓 活成了传奇的乐黛云先生
一名女性被人称为先生,一定不同凡响。她肯定在某个领域作出了出类拔萃的贡献,且德高望重,具有独特的风范和魅力。无疑,我们的老师乐黛云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先生。当年汤先生还在世时,每次我去看乐老师,汤先生开门见到我时总是会向屋里喊一声:“乐先生,小高来了。”连汤先生都称呼乐老师为先生,可见,她的先生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乐先生一......
-
〓 学人小传:阎宗临
阎宗临,1904年出生,1978年去世,山西五台人。历史学家。1929年入瑞士弗里堡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山西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50年回山西大学任教。著有《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巴斯加尔传》等,主要著述被整理......
-
〓 读懂潘京乐——记一位皮影艺术大师
2020年8月7日,潘京乐去世。潘京乐是谁?一个91岁高龄的农民,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人说他生不逢时,20世纪90年代,民间文艺凋零,他艰难地支撑着碗碗腔皮影戏匍匐前行;等到21世纪初,民间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了,他却因多次中风,口齿不灵、思维迟钝,而淡出舞台,也淡出了观众的视野。有人记得他,大概是因为199......
-
〓 徐规先生的金玉良言
虽然1998年的浙江四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使我的本科与硕士生母校杭州大学从此走入历史,其历史系也“城头变幻大王旗”,改名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我则可以理直气壮地混充称是浙江大学的校友,但是,我心里清楚得很,自己仅仅是浙江大学的“山寨”版。其实,我内心深处,始终是以杭州大学的......
-
〓 李一氓:坚守古籍整理出版之路
李一氓 198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国务院决定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五十三人,李一氓任组长,周林、王子野任副组长,另聘三十四人为顾问。”当时,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19位成员只有二人健在,小组工作已停顿多年。时年78岁的......
-
〓 集贤储才 共研国史——先父邓广铭与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述往】 今年是我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创立40周年。中心的建立,凝聚了多位老先生的心血,先父邓广铭也是其中一位。一 提到北大中古史中心的创立,朋友们常会想到“邓先生”。看到今天中心的蓬勃景象,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筚路蓝缕、举步维艰。大家都知道中心成立于1982年,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当时为成立这一中心,......
-
〓 马玉萍:守好老调 唱出新曲
河南坠子是以坠胡为伴奏,运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地方曲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谈起河南坠子,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当代坠子名家、“马派”坠子创始人马玉萍。她6岁学艺,10岁登台,一唱就是80多个春秋;她对“老腔老调”进行创新性演绎,将亲切动人的坠子乡音唱到海内外。 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
-
〓 范用的出版品格
范用,笔名叶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1938年入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入党。1959年起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1985年底离休后仍发挥余热,继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直至病逝。所谓出版品格,即出版与人格的有机结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出版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
-
〓 汤一介:不要把儒家意识形态化
“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北京大学的前校长胡适曾这样说道。世事何其难料。“五四运动”中健将林立、旗手迭出的北京大学,如今却成了儒学复兴的一个重镇。距今不过91年时间,“孔家店”又重新挂牌开张了——继2000年成立国学研究院之后,20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