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冰壶秋水二孟先生
二孟,也称东孟南孟。东孟即山东孟我疆(秋);南孟即河南孟云浦(化鲤)。据《明史·列传》记载:“化鲤自贡入太学,即与秋道义相勖,后为吏部郎中,而秋官尚宝,比舍居,食饮起居无弗共者,时人称‘二孟’。”张阳和曾作“二孟歌”以记之。清人黄宗曦在《明儒学案》中也说:“二孟先生如冰壶秋水,两相辉映,以绍家传之不坠,可称北地联壁。”......
-
〓 姚锡佩:周作人购房“买契”引出的往事
在我的手头有友人送我的一份周作人购房“买契”影印件,系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元1942年)“北京特别市公署财政局”发给“新业主周作人呈报置买XXX房产,座落在内四八道湾十五号”的印契。其中写明买主姓名地址“周作人,内四八道湾十一号”,购买十五号产业种类“瓦房三间,灰房壹间,共四间半”,面积“壹分玖厘捌毫......
-
〓 新闻人物:黄永玉的幽默
黄永玉 资料图片记者与黄老第一次的见面是在五年前,在他的“万荷堂”。而这次,在7月28日举行的《黄永玉全集》首发仪式上,面对记者他依旧可爱幽默,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抽烟斗。 首发式上,黄永玉说:“我没有什么可讲的,就因为我是湖南画家中还活着的最老的一个,所以就给我出了这样珍贵的一本书,我很感谢!”如此简短的发言让所有......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姜亮夫在成都高师念书。某日侍林山腴先生于霜柑阁。林先生问姜近读何书,姜答读《文史通义》,但多不了了。林先生笑曰:“你还老实,读不懂是应当的,此类书如某某诗话、词话、史论、经论等等,作者可能是一生心血,而读者如君辈,则不过助谈资而已。廿四史未读过,如何能读《文史通义》,工部全集未读过,如何能读诸论杜诗之作?论史论文在学......
-
〓 东方朔:嬉笑中有锋芒
提起西汉人东方朔,最为后世乐道的是其滑稽行状。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予他“滑稽之雄”的封号,明人吴承恩甚至把“东方朔偷桃”的逸闻写入《西游记》,使其化身为东华帝君的门下仙童。实际上,在东方朔另类诙谐的性格之下,隐藏着难得的智慧与眼界;而嬉言笑语掩不住的,又是怎样一种志趣抱负无以伸展的痛苦。要理解这点,先要从他两度自荐的故......
-
〓 《过云楼日记》和《家书》中的戈鲲化
1874年,日本对台湾用兵,剑锋所指,威胁闽浙两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此,史书上已经有了不少记载。顾文彬的日记和家书,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还原了当时浙东地区备战的情形,有一些细节很珍贵,特别是戈鲲化作为宁波英国领事馆的属员,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出来,为政府做出正确判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角色,打一个可能不确切......
-
〓 “昆曲清口”第一人吕成芳:传唱昆曲的美妙
吕成芳在弹奏古琴。本报通讯员 王思哲摄身着粉衣罗帽,款步姗姗地走上只有两平方米的舞台,一把琵琶、一张古琴、一副亮嗓……许多人慕名来到江苏苏州平江路上的伏羲古琴文化会馆,只为一睹吕成芳版《牡丹亭》的风采。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苏州平江路,寻访这位传播昆曲艺术和苏州文化的民间艺人。吕成芳何许人也?她是一位业......
-
〓 寒夜中的火光——记巴金的抗战岁月
从28岁到42岁,著名作家巴金人生中的这一段“黄金时期”是在抗战中度过的。战火蔓延,吞噬一切,然而,不能摧毁的是巴金和同胞们的意志。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巴金就坚定地表示:绝不能苟安,“只有抗战一条路”。他义正辞严地宣布:“对于危害正义、危害人道的暴力,我发出了我的呼声:‘我控诉!’”在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中,巴金创作了总......
-
〓 李一氓:坚守古籍整理出版之路
李一氓 198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国务院决定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五十三人,李一氓任组长,周林、王子野任副组长,另聘三十四人为顾问。”当时,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19位成员只有二人健在,小组工作已停顿多年。时年78岁的......
-
〓 也谈鲁迅的出版观
鲁迅以其犀利的目光,很能看到社会的不足之处,但他看世界的主旨还是希望社会光明。在出版方面,鲁迅尤其看它是新文化和光明的象征,希望出版成为一种向新和向上的力量。出版的基本功能与定位鲁迅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还有过自己的出版活动。早在晚清的1903年,在东京求学的鲁迅就自费印行过自己的翻译作品即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来一......
-
〓 学人小传:阎宗临
阎宗临,1904年出生,1978年去世,山西五台人。历史学家。1929年入瑞士弗里堡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山西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50年回山西大学任教。著有《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巴斯加尔传》等,主要著述被整理......
-
〓 邢福义的国学研究与家国情怀
邢福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也是国学大家。他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曾刊发文章20余篇,后连同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结集为《光明语学漫议》,由商务印书馆2020年出版。 邢先生的国学类文章大致可分四方面内容:其一,语言学与国学的关系,如《语言研究的“向”和“根”》《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等......
-
〓 敬话鬼谷子
10多年前,我受邀写18集电视连续剧《鬼谷子》的时候,曾在鬼谷子修行的云梦山深入生活半月有余。在此之前,我只听说鬼谷子是位神仙级的人物,没想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全是他的门生:如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和庞涓,著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包括那个以自荐留名青史的毛遂,以及为秦始皇去东瀛寻仙丹的徐福……当时震得我......
-
〓 翻译型的研究家与研究型的翻译家—梁志学的德国古典哲学翻译与研究
梁存秀(1931—2018),笔名梁志学,是我国著名的德国哲学翻译家、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60年以后,曾担任《哲学译丛》责任编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自然辩证法》常务副主编,主持翻译并出版多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并撰有相关的研究专著。梁志学先生既是翻译型的研究家,也......
-
〓 读懂潘京乐——记一位皮影艺术大师
2020年8月7日,潘京乐去世。潘京乐是谁?一个91岁高龄的农民,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人说他生不逢时,20世纪90年代,民间文艺凋零,他艰难地支撑着碗碗腔皮影戏匍匐前行;等到21世纪初,民间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了,他却因多次中风,口齿不灵、思维迟钝,而淡出舞台,也淡出了观众的视野。有人记得他,大概是因为199......
-
〓 学人小传:晁福林
晁福林,1943年出生于河南杞县。先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196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著有《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夏商西周史丛考》《上博简〈诗论〉研究》等。...
-
〓 朝廷之外的李鸿章——摘自《李鸿章传》
李鸿章被西方誉为晚清第一名臣,本书以独特视角透析了这位中国晚清“名人”的一生,作者运用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同时,本书辅以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让读者有机会全面了解这位大清国“糊裱匠”的真实人生。下议院的大厅里总有许多精彩的典礼场景,每天由权杖引导,在牧师和秘书的陪同下,斯皮克先生的队伍会从大厅......
-
〓 王扶林:把古典名著写进中国电视史
有人说,作为导演有一部代表作都实属难得,而王扶林导演却创造了电视剧史上多个奇迹——他导演的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先河;执导的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接连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多年以后,年逾九旬的王扶林深居简出,游离于大众的视野之外,过着波澜不惊的晚年生活。但......
-
〓 杜甫不作海棠诗,引多少猜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海棠乃是蔷薇科名花。名人写名花,妙笔国色一相逢,本应产生绝妙的诗篇。事实上杜诗虽然取材广泛,诗料无所不入,却并没有对海棠的书写,可以说杜甫与海棠了不相涉。而对于杜诗何以不写海棠,文人们有许许多多的猜测,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与海棠又有密切的关系。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晚唐诗人郑谷。他在《蜀中赏......
-
〓 徐规先生的金玉良言
虽然1998年的浙江四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使我的本科与硕士生母校杭州大学从此走入历史,其历史系也“城头变幻大王旗”,改名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我则可以理直气壮地混充称是浙江大学的校友,但是,我心里清楚得很,自己仅仅是浙江大学的“山寨”版。其实,我内心深处,始终是以杭州大学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