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忆钱存训先生
1948年邓嗣禹、董作宾、钱存训(至左向右)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合影钱存训据美国人文社会科学在线网2015年4月10日披露,著名华人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留美学者钱存训先生于4月9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岁。由于外公邓嗣禹(1943-1947年兼任馆长)与钱存训先生曾经是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前后任馆长,对于钱......
-
〓 陈漱渝:我所了解的台静农
台静农是谁?他本姓“澹台”,是个复姓,有数方印章即刻“澹台静农”;原名“传严”,二十年代初改名“静农”。 台湾人一般都知道这是一位大教授。他是1946年10月15日抵达台北的,受聘于台湾大学国文系,直到1973年退休。当时文学院长叫钱歌川,中文系主任叫魏建功,学生还一个都没有。1947年开始招生,后来台静......
-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其四)
赵元任:语言很好玩儿语言天才并非天生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紫竹林的一座宅院里。当时,他的祖父赵执诒是直隶州的知州,后来辗转在北京、保定、冀州等地任职。8岁之前,赵元任一直跟着祖父在北方生活。赵家人祖籍常州,惯常说隶属于吴方言区的常州话。但毕竟工作和日常生活是在直隶一带,赵元任的祖父和父辈只得入乡随俗,尽......
-
〓 “出版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缅怀导师肖东发先生
肖东发 老师经常对我们学生说,国家、民族要兴旺、发达,一要办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二要办好出版,传播优秀文化,并常说“出版是永远的朝阳产业”。4月16日下午我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第22期博雅论坛,晚上回到家,接到一位同学打来的电话,告知肖东发老师去世了,猝不及防,无比震惊。心存侥幸,不停给北京的几位同学打......
-
〓 杜子劲与“新语文”
1950年4月17日,《光明日报》在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支持下率先创办《新语文》周刊,由杜子劲、曹伯韩、孙伏园、陈健中等任编委,成为国内最早正式使用“语文”字样的报刊。 杜子劲的文章《新语文运动的性质跟目前的任务》刊登在《新语文》创刊号上。他在文中回顾了六十年来中国语文运动的概况,认为前四十年是属于资产阶级学者所领导......
-
〓 我所认识的何兹全先生的治学道路
岁月悠忽,何兹全先生已是85岁高龄了。作为后学,认识何先生也有40年了。读何先生的论述则还早一些,40年代末,在上大学时就读过他在抗日战争前发表的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的文章,50年代初,又读过他40年代写的关于魏晋兵制的文章。以后何先生的论著,多数读过,有些至少也接触到。我的认识是,何先生是一位眼界开阔而......
-
〓 智海观澜:小和尚吟诗救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争夺天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大战十八年。陈友谅出身渔民,英勇善战,在一次战役中,把朱元璋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朱元璋抛下残兵败将,慌不择路,只身逃至一深山老林,突见前面有一古寺,急奔前去。一小和尚正在门前扫地,见朱元璋狼狈而至,便询问:“请问将军尊姓大名?如此匆匆而来,有何贵干?”太祖遭遇惨......
-
〓 六十多年后的祭祀——永志不忘饶家驹
核心提示 他是一位法国神父,名叫饶家驹。在中国,很多人都读过《拉贝日记》,知晓约翰·拉贝。而饶家驹,一位同样挽救过无数中国人生命的法国人,却一直默默无闻。 9月10日,柏林秋雨绵绵。在古朴凝重的长笛声中,圣湖公墓里举行了一场肃穆庄严的祭祀仪式,前来参加祭祀的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中国的吊客。这里......
-
〓 愿与文明零距离——发生在湖南省安仁县豪山村农民图书馆的故事
65公里,这是豪山村与安仁县城的距离。湖南省安仁县是罗霄山片区贫困县,金紫仙镇豪山村又是全省的重点贫困村。很多年前,在村民看来,豪山村与文明富裕的距离可不止百里千里,远着呢!1985年,几个退休老师、老干部、抗战老兵和不服穷的农民,干了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建一个万册图书馆,以此与贫困和愚昧抗衡,向着文明村前进。35载......
-
〓 张琴:唤醒中国蓝夹缬工艺
张琴 资料照片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展厅内,为期两个月的“中日夹缬联合展——中国蓝夹缬·日本蓝板缔、红板缔”正用绚丽的蓝红色彩为观者呈现一种跨越千年的技艺。这次展出的两国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精品,均代表了夹缬的不同分支。这种工艺,盛行于我国的唐代,后传至日本。我国的工艺在18世纪后向单色蓝夹缬转变;而日本夹缬也朝单......
-
〓 顾颉刚说北大
(一) 1919年9月,本科尚未毕业的顾颉刚在信中说道:在北京谋事很容易,“因为新潮社的分子大都是学校里的‘上选’”。说傅斯年毕业就有学校请他做国文教授,罗家伦还没毕业就有报社联络他办报,说罗家伦对他说,“假使现在要寻二三百元一月是很容易的”。 但顾颉刚没有傅、罗顺利,他与“五四”的关系很特殊。说它......
-
〓 走近文艺家·刘亮程:在对“家乡”的书写中抵达“故乡”
他出生在村庄,生活在村庄,村庄里的月光、繁星、草木、虫鸣等成为他写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他曾以一部《一个人的村庄》震惊文坛,被评论界称为“乡村哲学家”。在他看来,家乡是你地理意义上出生的地方,通过一条路你就可以找到;而故乡是一个心灵深处的所在。家乡需要我们离开,到了远方,获得了认识她的能力,再把她重新捡拾起来,然后她才......
-
〓 同盟会首任会长陈楚楠
陈楚楠与孙中山在新加坡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是同盟会中很关键的人物,陈楚楠为历史中记载的同盟会第一任会长,实际上是同盟会创立初始的会长,转年其将会长之职转任张永福,自己退任为副会长。他们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林义顺也是他们的工作伙伴兼战友。陈楚楠(1884-1971),原名连才、连材,别号思明洲之少......
-
〓 学者杨镰的新疆故事
有人说,杨镰是新疆历史文化虔诚的追随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他平均每年要往新疆跑两三次,一生多达八十余次去那里考察和探险,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新疆,成就了杨镰做一名复合型学者的梦想。奇 缘1968年3月的一天,远在新疆哈密的伊吾军马场,想要在北京海淀和丰台两区招收108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天山脚下当牧马人,......
-
〓 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
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这些......
-
〓 赵元任钢琴回清华 绵延七十年家国情缘
“教我如何不想他,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秋日里,这首轻柔的乐曲再次在清华园响起。 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1926年,赵元任为《教我如何不想他》谱曲,随后这首歌被广为传唱,载入中国现代音乐史册。 不久前,赵元任先生......
-
〓 学术巨擘,文化传人——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
素处以默 夜傍青灯苦读书傅璇琮,1933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傅璇琮的父亲贤弼先生,早年在金陵古都的一家营造公司给资本家当账房先生,以他微薄的收入供养着一家五口人,小日子倒也过得平平稳稳,他的儿子也终于能稳步地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并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傅璇琮在家中是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妹妹。贤弼先生对爱子在学校里出色......
-
〓 学人小传: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字子贞(或子真),早年更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又号逸翁。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熊十力的家乡是湖北省东部黄冈县上巴河以北的张家湾。家世穷困,其父为乡下教书先生。熊十力十六七岁即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阅读明季大儒的书与维新派变法的文章。1903年,为发动......
-
〓 沉痛悼念儒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逝世——“一介”书生远去 家国情怀永存
著名学者、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于昨晚8时56分逝世,享年87岁。昨夜凌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网友@s-double-bin留言说:“老先生没能等到教师节。学生也不能再当面说声:老师,节日快乐。”“作为年届八旬的老人,不以颐养天年为求,不以含饴弄孙为乐,更不以金钱、名誉、地位等为意,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
-
〓 寻访“二道桥”、“马大人”——祖父钱宾四先生在北平的寓所
一、据《师友杂忆》资料排定 2015年春节期间,父母亲从老家苏州来我北京的小家过年,初四日,在家闲话,忆及父亲幼时在北京的岁月,遂将祖父之《师友杂忆》取出再读,将书中关于在北平所住地方的零星记录,一一摘抄,连缀起来。整理出1930年秋到1937年冬(祖母及家眷延至1939年)之八年间,祖父在北平先后住过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