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顾颉刚如是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蓝本事件
1 关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蓝本事件,陈源的表述是“窃贼”、“抄袭”、“整大本的摽窃”,胡适的表述是“万分冤枉”、“洗刷明白”,顾颉刚的表述是“蓝本”、“剿袭”。 蓝本事件是一个老话题,几乎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版同步出现,1924、1926年在女师大风潮和厦大国学院风潮都有体现,1936年在鲁迅逝......
-
〓 “我只是一名老师”
罗国杰 资料图片顾明远 CFP黄达 CFP 第三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三位朴实的教授——罗国杰、顾明远、黄达。 大学学习哲学专业的同学恐怕不会忘记,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是入门必读书籍。 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也荣获了本届终身成就奖。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是......
-
〓 汉译译者谭·汲喆:翻译是“真诚的背叛”
自1999年赴法留学,2007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明学院任教至今,汲喆离开中国已经21年了。虽然人在国外,但他和国内的师友仍保持密切联系。不过,由于他的多数著作是以西文发表,所以国内的学界同行,尤其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们往往是通过他的译著了解他的。2016年12月他曾担任......
-
〓 顾颉刚的乌龙
司马迁的生年,《史记》的《索隐》和《正义》提供了两个版本。《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下,司马贞《索隐》引《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元封三年,即公元前108年,按此推算,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而在“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下,......
-
〓 爱莲的萧平
《朝雾荷池》 萧平爱莲。 他曾在《六十自述》中写下这样的文字:“我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将画室‘朝华馆’的名字改为‘爱莲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成了我的偶像。淡于功利,不依不傍,唯真、善、美是求。”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萧平,无疑是继徐邦达、启功、谢稚柳之后,少有的集鉴赏、书画......
-
〓 走近文艺家·莫言:做一个“晚熟的人”
作家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面对“诺奖魔咒”,八年来,他一直坚持创作,希望自己晚熟,使自己艺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更长久。最近,65岁的莫言出现在了网络直播里,与网友互动,“发福利”“抽奖”……弹幕里不时蹦出“可爱”这个词。正如他营造的文学世界一样,这一幕让很多人也感到一些魔幻。这其实是一场线上......
-
〓 人物·大家:苏士澍的鼓与呼
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出版人,经他组织策划,付梓的图书百余种,凭此出色业绩,他荣获第十届韬奋出版奖;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常委,他牢记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热衷慈善事业;作为一位书法家,他从艺四十余年,临池不辍,博采众长。 他就是苏士澍。奔走疾呼 一个春日......
-
〓 朱永新:让阅读奔涌,形塑中国价值社会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人士很多,但最早将全民阅读问题放在国家进步发展和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的宏阔视阈中、同时清晰表述全民阅读重要性的,朱永新可能是第一人。■曾经有这样一句评语向朱永新致敬:“他一直站立在中国阅读推广的精神之巅。”而阅读推广之难,在于其本身是一个复杂多元的......
-
〓 一代骚坛唱大风
丁酉岁初,业师霍松林先生安然走完了自己人生的97个春秋,与世长辞,驾鹤西归!这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这些受业弟子的重大损失。霍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更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自从1949年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他即投身高等教育事业,至今已70年。他所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人们常说的......
-
〓 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白梅双鸠秋艳春柳鸣禽 人物简介 孙其峰,男,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
〓 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笔下的日本(上)
留学日本时期的刘文典卢沟桥事变前,刘文典(右)在北平故居与友人合影《告全日本国民书》胡适题签章太炎书赠刘文典的对联 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挖掘国学大师刘文典的生平与逸文,试图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打捞,还原这位以性格狂狷、特立独行而闻名的“狂人”的真实镜像。 在搜寻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我们所认识的刘文典,其实在......
-
〓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摘自《杨绛传》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这是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记述了这段故事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这是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记述了这段故事: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
〓 慧眼识珠叶圣陶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发起者为郑振铎等共12人。其酝酿擘划,则应从1920年算起。先是老牌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五四”文学新潮冲击下产生了用时兴的新文学争取读者的紧迫感,于是起用正在馆内担任《四部丛刊》总校对的青年文学家沈雁冰,由沈取代王蕴章,全面改革创刊已近十年的商务印书馆的重要文学刊......
-
〓 2022永远的怀念(五)
熊传薪(1940-2022) 2022年6月22日,著名考古学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主要发掘者熊传薪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2岁。 熊传薪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4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到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从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文物博物馆管理四十余年。曾任原湖南省......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高亨,吉林人,1923年秋考入北师大,1924年秋又考入北大,1925年秋考入清华国学院,1926年夏毕业。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深得梁启超嘉奖。梁先生对高说:“陈兰甫开始把《说文》带到广东,希望你开始把《说文》带到东北。”梁赠高对联曰:“读书最要识家法;行事不须同俗人。” 任中敏年轻时住在南京龙蟠里......
-
〓 刘节与张其昀的恩怨
刘节初识张其昀 刘节(字子植)与张其昀(字晓峰)有许多相似之处:同于1901年出生,同是浙江人,同为历史学家。但直到1939年,刘节才得识张其昀。经河南大学旧同事缪钺(字彦威)推荐,浙江大学史地系主任张其昀邀请刘节赴广西宜山战时浙大任教:“得仲博转来各信,内有张其昀、缪彦威二信又一电,知浙江大学已聘余为教授。余......
-
〓 从多产译者到语言学家——王力与商务的大半个世纪
1930年在法国时的王力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商务印书馆与上万名作者有过合作,为众多文人学者提供了著书立说的机会,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了写作行列,成为20世纪中国文人学者的“孵化器”。语言学家王力是十分幸运的一位,1928至1949年间,他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不但顺利在法国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成为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
〓 开拓意识、忧患意识与自强意识——章开沅先生的风格与人格
章开沅(1926—2021)先生于5月28日溘然长逝。他是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创办了饮誉中外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作为辛亥革命史泰斗,他还是口碑极佳的教育家。就像他所经历与研究的时代一样,章先生身上也浓缩了多种角色与阅历,这里面选取任何一个侧面,都很可能是有趣的故事。他出身世家,幼年家......
-
〓 同是曾开风气人——胡适与白话文运动的反对者
胡适与章士钊的合影以及互赠的诗文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和标志性人物。唐德刚认为,“正式把白话文当成一种新文体来提倡,以之代替文言而终于造成一个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时代,那就不能不归功于胡适了。”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帆风顺,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者中,也不乏一些民国学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首先......
-
〓 孙自诚先生与《德安县志》
孙自诚先生因主编八修《德安县志》而结识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熊十力、马一浮、胡风、梁漱溟、石凌鹤、苏步青、丁玲、公刘、邹荻凡、何满子等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他因编写德安县革命烈士传和革命史而成为江西作家协会会员。晚年因旧体诗发表的数量多且获奖的精品也不少,2011年又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在德安聂桥中学执教时开始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