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翘楚·姚建萍的人生“针”法
2012年,姚建萍(左前)领衔带领团队创作苏绣巨作《春早江南》,作品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门口。“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笔下的太湖静谧而深远。太湖之滨,时近春分,料峭微寒。苏州镇湖的新盛茶园,一位柔弱的江南女子,一袭朴素的蓝绒长衣,伫立于茶山山腰的石径之上,远远眺望那“三万六千顷”的浩渺......
-
〓 同盟会首任会长陈楚楠
陈楚楠与孙中山在新加坡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是同盟会中很关键的人物,陈楚楠为历史中记载的同盟会第一任会长,实际上是同盟会创立初始的会长,转年其将会长之职转任张永福,自己退任为副会长。他们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林义顺也是他们的工作伙伴兼战友。陈楚楠(1884-1971),原名连才、连材,别号思明洲之少......
-
〓 布罗茨基译唐诗
约瑟夫·布罗茨基在美国 喜欢外国诗歌的读者,想必知道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的名字,知道这位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知道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写出过跟中国有关的诗歌作品《明朝书信》;可是未必知道他翻译过中国诗歌——早期跟汉学家合作,翻译中国古诗,后来学习汉语,直接依据原作把唐诗翻译成俄......
-
〓 唐朝诗人的稿酬与操守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特别是诗词歌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唐朝的诗人们靠什么赚取稿酬呢?为他人撰写碑文、墓志铭是稿费的主要来源。《容斋续笔·文字润笔》记载,替人写文章而获得润笔费,始于晋朝和南朝的刘宋时期,盛行于唐代。从对待稿酬的态度上,可看出唐朝诗人的人品和操守。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就经常为一些豪门......
-
〓 姜白石与他的自度曲
一提到“艺术歌曲”,乐坛人士立即会想到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他们创作的,被称为Lied歌曲作品,以及法国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作曲家创作的,被称为Melodie作品。这些作品20世纪初流传到我国,萧友梅先生将它译为“艺术歌曲”。现在讲到“艺术歌曲”,不少专业人士言必称西方。其实,有资料......
-
〓 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高分女孩
8月2日,因为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收到了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在同时寄来的信件中,樊锦诗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今年82岁的樊锦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
-
〓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民间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
文艺界别小组会散场后,行色匆匆的委员们陆续离开了会议室。被各家媒体包围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成了会场上的主角。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像见到老朋友似的露出和悦的笑容。短发,平头,黑框眼镜,一身中式棉服,潘鲁生委员看起来像一个地道的“手艺人”——圈里人都知道,这是他在微信中的“自况”。“今年我的提......
-
〓 谁似先生高举 一行白鹭青天——顾随先生与古典诗词教育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之势,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一阵“古典诗词”热。2017年2月13日,是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当大家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自然会引发进一步思考:古典诗词仅仅是记问之学吗?《荀子·劝学》篇云:“小人之学......
-
〓 走近文艺家·李博生:手中磨玉 心中求道
81岁的他是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看来,玉是大地的舍利,玉文化是“大地之诗”,手中磨玉,就是心中求道。他说,治玉是做活儿,不是做货,要做艺术品,而不是做产品。 玉是大地的舍利,玉文化是“大地之诗”,手中磨玉,就是心中求道……这些话不是出自诗人或禅者,而是出自一位中国工艺......
-
〓 谭霈生:守望戏剧一甲子
在前不久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上,80岁的谭老声如洪钟:“理论研究还需要继续做!从世界范围来说,现在还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命题,有些东西需要继续下功夫。” 这位对戏剧理论研究孜孜不倦的学界泰斗,最初的梦想却是当个剧作家。如果从那时算起,他对戏剧的“守望”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河北高中为他的“人生大戏”拉开了......
-
〓 大家·同心同行·陈望道: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
陈望道先生是教育名家,也是学术大师。他平生立足于学校教育而尽心于学术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陈望道在1920年8月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同时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在中共一大后出任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首任书记。他一生秉持革命信仰,始终以“宣扬真......
-
〓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恽代英与他五四时期的朋友
【大家·同心同行】学人小传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大学期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妇女时报》《光华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19年,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
-
〓 大家·同心同行·王朝闻:写新物 拓新境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一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有卓越贡献的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在70余年的艺术、学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字数接近千万。他的文艺理论和......
-
〓 肄业生成北大讲师——张申府与北京大学
张申府(崧年)(1893—1986)是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公众人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他于1913年9月—19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读书与教书,共8年多,是他近一个世纪风雨人生的重要起点,深深地影响了他一辈子的发展轨迹。所以,他晚年回忆起来,感念不忘地说:“想起北大当年,使我兴奋,令人回味。”(《张申......
-
〓 史海钩沉·王云五: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
旧时商务印书馆 资料图片王云五像 资料图片 王云五一生做事繁多,后人毁誉参半。所誉者,在出版,在教育,在学问;所毁者,在从政,在政治取向,在社会活动。眼下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由此想到王云五在那场大战中的表现,那时他正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一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商人,留下了哪些故事呢?早年记忆 故事从......
-
〓 德国汉学家库恩——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四——欧洲最早也最有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
弗兰茨·库恩(1884-1961)是欧洲最早最系统介绍中国文学的德国著名汉学家,也是一位对汉学异常执着和钟爱的西方学者。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他辞去德国驻中国使馆随员这份有着优厚报酬的工作,而靠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谋生,以至衣食不济,甚至常常受到饥饿的威胁。死时留给继承人侄儿哈图·库恩的遗产只有五个箱子和一架打字机。五个......
-
〓 走近大家:国匠吴良镛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亦恰逢吴良镛99周岁华诞。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
-
〓 名人纪事:十分像“人”
夏丏尊与李叔同,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共事,夏担任舍监,李担任图画音乐教员。一次,学生宿舍失窃,怀疑聚焦某人,但查来查去,始终没有搜到证据。夏丏尊身为舍监,自觉管理不力,破案无方,陷于深深的苦恼。他去找李叔同求教,李叔同说,这事好办。你说好办?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你肯自杀吗?”李叔同指点他,“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
-
〓 花萼与三叶——叶圣陶如何教育孩子
在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兄姐弟三人十几岁时,父亲叶圣陶将他们的文章审阅一遍,剔除若干篇,整合后题名《花萼集》。书名中蕴含着叶圣陶的良苦用心。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来比喻兄弟有爱。几年后,儿女们的文章又集结成《三叶集》出版。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还有着极......
-
〓 尚德林:翰墨·故园·风骨
《临何尊铭文》(局部)资料图片 尚德林 他笔直地走了进来,脱掉帽子,一双大手“钳住”所有人的问候。一切和设想的都不一样。高大压过想象中的清峭,柔软越过书法中的瘦硬,好在周身散发的精气神都对——这位美籍华裔书画家、篆刻家,一坐定,言语倾泻而来,几笔游龙走凤,不由分说,将我们拎到了遥远的商周,中华文化源源不绝顺乎其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