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荫榆:女校长的教育梦
杨荫榆去职后,易培基接任女师大校长。1926年1月13日,女师大师生为新校长召开欢迎大会杨荫榆曾担任校长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苏州吴门桥,杨荫榆被日本兵杀害于此杨荫榆的兄长杨荫杭《妇女杂志》第4卷第9号刊载的“最近出洋留学之女学生小像” 提要: ▲ 1935年,杨荫榆倾尽全部积蓄,在苏州创办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
-
〓 人文主义史家史景迁
所谓“蒙太奇史学”并非轻而易举,如何选取有意义的“时刻”加以组合才是见功力之处。史景迁运用的许多史料绝不罕见,但不是每一个学者都有能力、或有意愿去了解这些泛黄书页上名字背后的喜怒悲欢、挣扎与苦痛。在深厚史学素养和非凡“生花妙笔”之外,值得人们注意的,还有史景迁身上浓重的人文主义情怀,这在历史学家里殊为难得。岁暮短景,斯......
-
〓 王元化:文化先知 启蒙睿哲
1今年是王元化先生诞辰百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早就念着写一点纪怀先生的文字,却迟迟未能下笔。先生的慈颜善目,总在眼前流盼,一俟用思,却又犯了踌躇。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先生的学问广袤渊深,文章宏博犀利,从《文心雕龙》的文论讲疏,到黑格尔的哲学研究;从“五四”精神的历史梳理,到对于进化论思潮下种种......
-
〓 令人怀念的德炎先生
以“怀念我们的老朋友杨德炎先生”为逝世十周年追思会的主题,真亲切,也真能反映德炎先生的为人!何况,他的朋友真是“遍天下”,相信德炎先生在天之灵,也会喜欢。亲切和蔼、以诚待人,是他一生的为人之道。因为疫情,无法应商务印书馆之邀,赴京参加追思会,实在遗憾,也实在内疚。谨能撰文,以寄托对德炎先生的怀念。一我视德炎先生为大哥,......
-
〓 同是曾开风气人——胡适与白话文运动的反对者
胡适与章士钊的合影以及互赠的诗文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和标志性人物。唐德刚认为,“正式把白话文当成一种新文体来提倡,以之代替文言而终于造成一个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时代,那就不能不归功于胡适了。”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帆风顺,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者中,也不乏一些民国学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首先......
-
〓 鲁迅的教育部“佥事”为何官
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鲁迅出场时,字幕标明其身份是“教育部佥事”,这是何种级别的官职呢?《汉语大词典》解释说:“佥事,官名。金置按察司佥事。元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佥事。明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佥事。”如秩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还有四品的卫指挥佥事,都属于指挥使的助手,有的负......
-
〓 《京报》“文学周刊”与石评梅的文坛往事
石评梅 2005年是原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的百年诞辰纪念,《文汇读书周报》曾在“新书坊”上选刊了焦先生女儿回忆其父生前与石评梅的一段交往。原来我只知道石评梅曾与瞿菊农有过一段感情经历,从新发表的石评梅和焦菊隐的书信看,却原来焦菊隐也曾“崇拜梅姐简直到了爱她的地步”。一个“孤僻”的才女,曾经博得那么多才子的钟情......
-
〓 季羡林:印中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在《中印情缘》一书中坦诚地谈论过自己的一些导师和同事,季羡林先生是其中之一。尽管我从来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如果就此认为他对我本人以及我有关印度和中国的研究毫无影响那就太不公道了。我在印度时,从尼大(尼赫鲁大学)老师的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也读了一些他写的关于印中文明对话的著述。季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印度学研究者中的顶尖人物、......
-
〓 老子生死时间略考
【作者简介】李健,北京元学文化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道商委员会讲师。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问题,至今似乎还是一个谜。尤其是道教对老子赋予了神话色彩,造成老子给人的感觉是来无影去无踪,于是有的人甚至质疑老子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对于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笔者掌握了一点文献,现简述如下。一、老子生于公元......
-
〓 “大历十才子”如何避暑
“小暑大暑,非蒸即煮。”对于今天的我们,度过炎热的盛夏不成问题。可是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都城长安,盛夏的日子不好过。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表明: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温暖期,其中,唐代就是最热的时期。那时的长安,夏季异常炎热。杜甫写过“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
-
〓 【走近大家】齐康:再不反省就认不清了
建筑学家童寯、杨廷宝、刘敦桢塑像(从左到右)CFP齐康建筑作品“冰心文学馆” CFP齐康在外写生齐康速写《兰州仙人桥》齐康建筑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 CFP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也不是越快越好。城市发展过快会带来很多恶果,例如环境污染、土地扩张、城中村、城乡割裂、户籍问题、基础设施跟......
-
〓 姚奠中先生生平
姚奠中,原名豫泰。山西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名誉主委;兼任中国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先生为当代鸿儒,德艺弘通,集学者、诗人、......
-
〓 艺林史话:勤修火政的苏东坡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且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火政(消防)。 在宋朝,杭州城火灾频发,造成重大的损失,火灾一直是困扰官府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宋史》中关于杭州城火灾的记载十分多,如:“大火,民多露处”“阙门外火,多燔民居”,“燔二千......
-
〓 顾恺之的“朋友圈”
众所周知,顾恺之是个大画家。他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然而,他的声名却远迈陆张。何以故?可以说,除了画得好,还与他的“朋友圈”有莫大关系。 六朝最重出身,顾恺之的出身很好。魏晋时期,江南有四大家族:顾、陆、朱、张。顾恺之即属排名第一的顾氏。他的父亲叫顾悦之,曾任尚书右丞,为正四品,虽算不上显赫,......
-
〓 大家·同心同行·梅兰芳:爱国要切实去做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提起京剧大师梅兰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若说到梅兰芳还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相信很多人会是一脸茫然,甚至愕然。梅兰芳确实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他的党龄只有两年多。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仅在台上而且在台下抒写下壮丽辉煌的人生......
-
〓 86岁老作家汪浙成:卖了自家住房 建起公益书房
本报讯(记者王国平)第一届“汪浙成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86岁的老作家汪浙成很好奇,“不知道最终评出来的这5位同道到底有什么样的阅读故事”。 汪浙成是宁波奉化人,曾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土壤》《酷夏》斩获两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女儿,爸爸要救你》入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报告文学......
-
〓 最好的纪念是承续与进取——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沙孟海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卓有成就。于书,化古融今,自成一格,尤其是擘窠大字,有“榜书海内第一”之誉;于印,则清......
-
〓 陈独秀和沈尹默的“君子之交”
1909年底,陈独秀任杭州陆军小学历史、地理教员时,遇到了在该校任教的刘季平。刘季平是陈独秀在日本的同窗,又叫刘三。此后,陈独秀便到刘季平家里闲坐谈论。 有一天,陈独秀在刘家见墙上新挂了幅字,是一首五言古诗,落款“沈尹默”。原来,沈尹默也在该校任教,昨天他还来刘家喝酒,这幅字是他乘酒兴写的。 第二天,陈独秀敲开......
-
〓 文艺人物志·刘心武:“闲不住”让他成为文坛常青树
40后50后60后认识他,多半因为他写过《班主任》《钟鼓楼》,70后80后90后知道他,多半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如今,80岁的他,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品,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在他看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是最好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家刘心武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
-
〓 朱成山23年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守灵
本报南京8月29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许佳佳)撰写涉及中日关系的文章、接受国内外媒体的专访……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朱成山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他23年为30万遇难同胞守灵,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国际名馆,并推动地方悼念升格为国家公祭,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6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