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小传:饶宗颐
饶宗颐(1917—2018),生于广东潮安,号选堂。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新加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长。治学领域涉及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中国古代史、目录学、文学史、书画等。在敦煌学方面,著有《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敦煌曲》《敦煌白画》《敦煌琵琶谱》等;在甲骨学方面,编著有......
-
〓 安特生笔下的中西关系:中国和欧洲的“纠缠史”
瑞典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于1914年应北洋政府的邀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在刚刚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中,与担任所长的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一起组织地质调查,特别是寻找铁矿和煤矿。1916年以后,安特生转而专注于古生物化石的收......
-
〓 翰墨往事:“清道人”鬻书明志
李瑞清为清末民初书法大家。1906年他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亲自定下“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破天荒创建了图画手工科,设立画室及工场,并亲自讲授国画课,从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师范教育开拓者和美术教育先驱者的地位。 1911年10月,江苏独立,达官贵人纷纷逃离南京,李瑞清则坚守学校,维护秩序。新军敬其为人......
-
〓 史海钩沉·胡适:中国古籍数字化开创者
台湾中研院所藏居延汉简 资料图片1941年,胡适在驻美大使官邸中翻阅古籍。 资料图片小引:图书馆大火与公藏文献 2015年2月1日,俄罗斯莫斯科,社会科学资讯机构在当地时间星期五晚间发生大火。火情持续17小时,导致俄罗斯第二大图书馆——社会科学资讯机构的图书馆约15%藏书被毁。 众所周知,公立图书馆文献是国......
-
〓 夏志清早年留美生活
夏志清1961年凭借《中国现代小说史》(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17-1957)的问世,夏志清一举成名。他此后的学术和生活已为学界所熟知,但此前他的经历,则不是那么清楚。2015年出版的《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一、二卷(王洞主编,季进编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后三卷将陆续......
-
〓 大师的花木情缘
梅花蝴蝶 齐白石作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栽满梅花,他将画室取名为“百梅书屋”。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其画梅诗曰:“齿摇不识孤山月,每对梅花汗满颜。”意思说,他到老也和隐于孤山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不同。齐白石年轻时曾典租过一个祠堂,房屋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
-
〓 学人小传:柴德赓
柴德赓,1908年出生,1970年去世,浙江诸暨人。历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曾任辅仁大学史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著有《资治通鉴介绍》《史学丛考》《史籍举要》《清代学术史讲义》等。...
-
〓 《京报》“文学周刊”与石评梅的文坛往事
石评梅 2005年是原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的百年诞辰纪念,《文汇读书周报》曾在“新书坊”上选刊了焦先生女儿回忆其父生前与石评梅的一段交往。原来我只知道石评梅曾与瞿菊农有过一段感情经历,从新发表的石评梅和焦菊隐的书信看,却原来焦菊隐也曾“崇拜梅姐简直到了爱她的地步”。一个“孤僻”的才女,曾经博得那么多才子的钟情......
-
〓 庞朴:仁心朴厚成大儒
庞朴,1928年10月生于江苏淮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文化史专家。历任山东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儒藏研究中心总编纂、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
-
〓 “移步而不换形”——看京剧《天下归心》忆梅兰芳
京剧《三岔口》剧照。CFP 11月1日至12月25日,来京参加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全球45台精品戏剧,次第亮相,异彩纷呈。 担纲开幕大戏的,是国家大剧院出品的新编历史京剧《天下归心》。简约空灵的舞台上,“一桌二椅”渐渐隐于幕后,观众的雷鸣般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这出戏取材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描......
-
〓 真学者 好老师——追记英年早逝的北大历史系教授刘浦江
刘浦江教授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中,他身着一件浅蓝色西服。北京大学历史系供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辽金史名家刘浦江教授1月6日23点57分在他的家乡重庆因病去世,享年54岁。北大师生得知此消息后,或打电话,或通过互联网,为正当学术盛年的他而惋惜,为这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真学者,如此过早地离开人世而痛惜。......
-
〓 学人小传:何兹全
何兹全,1911年出生,2011年去世,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史集》《中国古代社会》等。...
-
〓 坚韧 执着 爱心——忆杨绛先生与“好读书”奖学金
2001年,杨绛将夫妇二人的稿酬和版税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图为签订协议后杨绛(右)接受贺美英代表校方赠送的纪念品。新华社发编者按5月25日杨绛先生辞世,享年105岁。她生前曾在清华大学建立“好读书”奖学金。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贺美英参与其事,本期我们刊载她怀念杨绛先生的文章,重温杨绛先生奖掖后学之事。......
-
〓 择一业钟情一生——记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庄绎传
【新闻人物】 3日上午,当90岁的庄绎传老先生登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领奖台时,精神格外矍铄。1933年出生的他,从十几岁便开始与英文打交道。70多年,择一业钟情一生。获此殊荣,他理所应当。 1951年,庄绎传从青岛海边考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在他硕士研究生班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的半个多世纪里,学生一茬茬,桃李满天下。 ......
-
〓 大家·单士元: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民族文化
他,作为学者,承北京大学名师学问之衣钵,得营造学社巨匠精神之真谛,博览群籍,潜心明清文献与建筑历史研究,是我国提倡文献档案目录学的第一人,一生著录颇丰。他,作为领导者,于1956年扛起故宫古建筑保护的大旗,建立设计队伍和匠师体系,形成了故宫研究、设计、修缮一体化的科学模式,是当之无愧的故宫古建筑保护奠基人。他,作为保护......
-
〓 他在“黄昏”里漫步远去——忆杨宪益先生
2009年初冬,杨宪益先生去世,曾慨叹:这样的老人,以后稀有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常怀念他。 记得送别杨宪益先生那天,听到一首风笛曲,那温柔、悠扬、舒缓的旋律伴着孩子清新纯真的歌声,让人想到夏日黄昏,想到辽远的牧场;似觉微风拂面,嗅到青草的芳香;又如眺望远方一抹霭气,四野一片迷茫……那天,许多裹着棉......
-
〓 独骑瘦马取长途——车锡伦和他的宝卷研究
《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 资料图片 77岁的车锡伦自称“杂家”。的确,作为扬州大学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俗文学的各个领域,如古代小说、戏曲、民俗、民间故事,他都有所涉猎。但在同行学者看来,车锡伦是不折不扣的“专家”:钻研“宝卷”——一种有近800年历史的民间说唱文本——30多年不辍。车锡伦总结:宝卷也好,......
-
〓 周氏兄弟与《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印行于清代光绪年间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文康,费莫氏,字铁先,以“雁北闲人”自称,满洲镶红旗人。他的祖父是清代大学士靳保,其“门第之盛,无与伦比”。文康自己也做过官,曾任徽州知府,经丁忧而改任驻藏大臣,以病不果行。后来,由于子孙不肖,败尽家产,其晚境窘迫,除笔墨外竟无长物。于是,他著书自遣,写......
-
〓 2021永远的怀念(九)
许渊冲(1921-2021) 2021年6月17日,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自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
-
〓 在湖湘大地上探索古代中国——张春龙与里耶秦简发掘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他的家乡湘西是一个清奇秀美、民风淳朴的地方,富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2002年6月3日,正是在这里——湘西龙山县酉水畔,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现场负责人邹波平发现一块木片上有奇怪的墨迹。由此,里耶秦简发掘和研究拉开了序幕,有人称之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