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白石与他的自度曲
一提到“艺术歌曲”,乐坛人士立即会想到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他们创作的,被称为Lied歌曲作品,以及法国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作曲家创作的,被称为Melodie作品。这些作品20世纪初流传到我国,萧友梅先生将它译为“艺术歌曲”。现在讲到“艺术歌曲”,不少专业人士言必称西方。其实,有资料......
-
〓 走近文艺家·刘月宁: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她曾是中国最年轻的扬琴教授,国际扬琴赛事中第一位中国评委,她以扬琴为媒持续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艺术为依托助力青少年美育和社会公益。她的终极理想是做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她说,对人民、国家和世界心怀大爱,这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8月14日上午10点,2021年第......
-
〓 做工科事、怀人文情的“大先生”—追忆中科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
【追思】 11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做工科事,怀人文情”“老校长千古”“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楷模”……消息传来,这位“大先生”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怀念。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时必须学会做事;以......
-
〓 北大校长斥敌奸
众所周知,北大是中国的文化干城,其表现牵动甚广,影响不可小觑。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无须反复权衡,也十分清楚北大校长蒋梦麟的价值,若能够拉拢他,建立“深厚的友谊”,就不难收获攻心为上的奇效。然而蒋梦麟对日方暗送的“秋波”和明示的“美意”均无动于衷。一位日本学者跑到北大来,眉飞色舞地畅谈中日文化关系,蒋梦麟却......
-
〓 书人书事:忆金开诚二三事
《金开诚文选》 金开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开诚先生 1985年春天,我在欧阳中石先生处谈一部书稿,其间他突然问:“北大金开诚是什么人?”我知道他们认识,而且很熟,便说:“就是金申熊。”他说:“那太熟了,我们在京剧社……”欧阳先生是1950级哲学系学生,金公是1951级中文系的,他们都爱好京剧。曾经听金公说起......
-
〓 让文学与文化不分家的汉学家柯马丁
认识柯马丁教授完全是一个极偶然的机缘。那天,他应邀来到复旦,作关于先秦文学与文化方面的讲座。他的讲座很有欧美的风格特点,只用一半时间演讲,而后留出一半时间请大家提问,他作解答,并讨论。这个做法有点类似美国大学教授给研究生授课的方式。我是作为有专业兴趣的年长听众,从头到尾聆听,没有冒昧发言,这也许是局外人身份的缘故吧。然......
-
〓 张伯驹:坦荡超逸,慷慨率真
书法 张伯驹1977年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举办这个简短却又隆重的座谈会,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深切缅怀他为祖国文物保护事业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向张伯驹先生的亲属和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张伯驹先生是我......
-
〓 司马迁的死生棋局
可以说,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故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人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从古到今都不曾停歇。因为理智知道永生是不可能的事,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
-
〓 甘涛与江南丝竹音乐考述
今年是我国民族音乐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甘涛诞辰110周年。他创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支民族管弦乐团;作为“南胡圣手”,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二胡演奏家;收集整理大量江南丝竹音乐素材,创作一系列作品,为江南丝竹音乐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贡献;集结南京地区音乐家,创立“南京乐社”;带领南京地区相关音乐家,开创南京高校民族音乐专......
-
〓 宇文所安:激活中国传统的“异乡人”
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1972年毕业于有新批评(后期)大本营之称的耶鲁,获东亚语言和文学博士学位。当时的新批评学派虽已严重式微,但它的流风余韵还是影响了在偶遇一本英译中国诗集《白驹》后即“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的宇文所安。他对诗歌的天才感悟力,对纷繁历史表象下内在结构的洞察力,配备上新批评细读文本的理论武装,使他敢于......
-
〓 无缘再听师高论——追思刘锡庆老师
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时,“左”风刮得正紧,五七年很多名教授被打成右派,不能上讲台,改由助教主讲。有些助教实在不行,不少同学就不去听助教的课,做出无言的抗议。但是有一位助教的课却听众踊跃,大家公认他是高水平的教授。他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儿,身材魁梧,声音沉稳,高谈阔论,非常压阵。往台上一站,人挤得满满的大教室里立......
-
〓 何怀宏:学术让我欲罢不能
何怀宏 1981年蛙鸣正盛的夜,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自我毁灭。 当27岁的何怀宏第一次从报纸上读到苏克俭日记时,他为这位才华出众的同龄人的离开,感到深深的震动和忧伤。 “这个‘现在’不怎么好。”何怀宏写道。“人们得不到交流,感到自己的无力,连躲避、退隐也谈不上。你不是牺牲者就是从犯。没有激动,没有热情,......
-
〓 吕秋逸先生小传
吕澂,字秋逸(或作秋一、鹫子),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死于1989年,江苏丹阳人,近代著名佛学居士。吕澂先生早年于中学毕业后,曾考入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一年后又转入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其间,先生常随其胞兄吕凤子(著名画家)到金陵刻经处听杨仁山居士讲经、购买经书,由此结识了当时在该处任编校工作的欧阳竟无......
-
〓 贾文忠与全形拓
贾文忠正在制作全形拓 贾树摄/光明图片在农历鸡年到来之际,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贾文忠推出青铜器全形拓《鸡年大吉》,文物界泰斗谢辰生为拓片题词(下图)。至此,十二生肖“聚齐”了。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辅以线描、绘画、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复制到纸上的一种技艺。全形拓的对象......
-
〓 尚长荣:一辈子给观众当好差
尚长荣 资料图片 不用勾脸上彩,坐在面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花脸,聊起天来嗓音高亢洪亮,时不时还会逗个哏,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聊到兴起挥毫作书,已过古稀之年的尚长荣浑身散发着激情,没一点“腕儿”的架子,处处透着长者的智慧和谦逊。“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是他奉行多年的人生准则。 采访中,他几次说起《钢铁是怎样炼......
-
〓 大家·同心同行·王朝闻:写新物 拓新境
王朝闻(1909—2004),四川合江人。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一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有卓越贡献的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在70余年的艺术、学术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字数接近千万。他的文艺理论和......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华罗庚从不隐晦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华说:“弄斧必到班门。”1981年,华又说:“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 ◎熊彼特给学生讲课,不希望下结论,他说“如果我有某种作用的话,那么我希望不是去关门,而是去开门……” ◎哲人康德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出门作保......
-
〓 范仲淹的山高水长
在宋朝的政坛中,范仲淹(989—1052)被后世当作神一样地崇拜,朱熹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由于范仲淹宦海浮沉,光是在浙江就曾三任知州,故在浙江历史的时代风云中,是深深刻上了他的印记的。如果说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是北宋政治生活中的一幕大戏,那么这场大戏在大幕拉开之前尚有一段序曲,这段序曲就是北宋历史上的庆历新政。......
-
〓 《启功教我学书法》出版,作者陈启智追忆恩师——“一身随意去还来”
《启功教我学书法》封面资料图片著名书法家陈启智所著《启功教我学书法》一书,日前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首次展示了从‘文化大革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启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发展,弥补了当下出版物中歌颂有余、研究不足的现状。”在新书发布会上,著名作家、收藏家姜维群一语道出本书的价值所在。 启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国......
-
〓 “文化国宝”守护人
【新春走基层】 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兴田镇城村的汉城遗址。 春节前夕,在城村汉城遗址西城墙外侧,考古人员正对这里的杉树下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沟底部,考古项目负责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正小心翼翼地对沟内的一片炭化竹编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