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孤寂凄冷断肠情——读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春怨》
内容提要:朱淑真词是朱淑真悲剧命运的写照。《减字木兰花·春怨》以独特的抒情手法书写了朱淑真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传达出令人震撼的痛苦心曲,是古代才女倾诉的名篇佳作。关键词:朱淑真;孤独;悲剧命运作者简介:吴淑玲,女,1963年生,河北保定人,博士,博士后,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
〓 学术交流要回到“爱智慧”传统
学术交流机会增多,本来是一件好事,是“改革红利”的反映。应该善用这一“红利”,而非粗放滥用,从而伤害学术本身“文山会海”本是描述官场怪象的专用术语,如今用来刻画中国学界却很形象。据报道,时至年末,很多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疲于奔会”,有时一天要连赶数场。“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不好意思,我要先走”在会场频频入耳。据称,这种......
-
〓 寻踪·王仁湘:璧小物件写下大历史
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玉璧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图片由作者提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璧,瑞玉圜也。”虽然只是一个小物件,但它在历史舞台上反复出现,甚至影响、改写了历史。古代的玉器,最初大多是实用器,以装饰类器形为多。后来的玉礼器,应当是为顶层社会设计的,部分礼玉的形制,也源于实......
-
〓 滦州皮影:千般人面各传神
滦州皮影“夜审潘仁美” 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地上,栩栩如生。李少翁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请汉武帝帐中观看。这个载入《汉书》的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起......
-
〓 寻找博物馆的生长点
互联网思维正在开启新时代,也在构建新的文化生态。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博物馆的建设,是2015年博物馆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多元的、感性的,更是开放的、平等的,无疑会促进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博物馆形态的诞生。从这一年业界和社会的互动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形态,一定不是冰冷的数据和虚拟空间,而......
-
〓 干部谈读书:读书让心地“宽绰洁净”
人若不读书,闲来生是非,遇事易浮躁,处逆境不快乐,处顺境也不快乐“凡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只以五官四肢应之,中间有方寸之地,常时空空洞洞、朗朗惺惺,决不令之入,所以此地常觉宽绰洁净。”这段话大意是说,人生难免各种境遇,从容应对就是了,不为得失沉浮所困,保持心地清净敞亮。这便是清康熙朝重臣张英所谓“安心之法”。“一纸书......
-
〓 干部谈读书:有阅读,人不老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认为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并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事有所......
-
〓 人才史话:古诗文中的人才观
资料图片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活跃着一大批文人。不仅文武百官大都来自文人,社会名流和士绅也多半出自书香世家和耕读人家。由于传统文化积淀厚重,中国文人特别推崇名誉与节操,把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并衍生出许多传诵千年的诗词名句。比如,文天祥在狱中朗吟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于谦誓言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
〓 雒三桂:谁来鉴定“赝品专家”?
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翰德轩迎春拍卖书画会”上,一幅号称张大千的巨幅泼彩山水以2.5亿元天价成交,超过以1.008亿元成交的张大千另一巨作《爱痕湖》价格,创中国书画作品成交价格新高。消息一出,业界哗然。人们认为这幅所谓的张大千《泼彩山水》艺术水准非常低劣,人为造假一望而知。但该公司董事长在回应业界质疑的时候却......
-
〓 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
古稀之年的贾志敏老师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写字 我特别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研员,能够接受并支持语文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上来;能够接受并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凝聚并体现在语文的工具性当中;语文的现代化不等于声、光、电并用,而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语文的现代化要坚持以语文为主、现代化教......
-
〓 光明时评:文化启蒙,公共机构责无旁贷
如何将孩子两个月的暑假安排得丰富而有意义,是不少父母面临的挑战。鉴于一个学期的学习已足够紧张,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应当成为假期里孩子们探索和了解外部环境的最重要途径,比如通过对各类博物馆的充分利用,去感受艺术、感悟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笔者一直觉得首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仔细考察盘点后发现,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各类教育......
-
〓 寻踪·王仁湘:御筵上的规矩
清宫紫光阁赐宴图(局部)资料图片人生而守礼,礼是社会行为规范。《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揭示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的道理。在社会化的饮食活动中,食礼逐渐形成,食礼在祭祀鬼神的活动中显得庄严肃穆,在君臣老少的饮宴中显得井井有条。最严谨的食礼往往出现在御筵上,与宴者要遵守很多的规矩。在古代宫廷筵宴......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诗和远方
4月25日这个夜晚对热爱诗的人来说,注定会被记住。这个夜晚,在南国广东,《诗刊》2014年度“诗人奖”颁出,余秀华凭借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王单单凭借组诗《车过高原》、胡弦凭借组诗《春风斩》同获“诗人奖”。而在北国,26日凌晨,堪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文化符号的诗人汪国真,带着他的诗意走向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夜晚,未能出席......
-
〓 争鸣与探讨:“草根”看学术
像我这样的人,大概是不太适宜到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上来奢谈学术的,因为对于高居殿堂的学术来说,咱只是一草根。只是因为平时爱读点孔孟,读点马列主义,所以读了近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的刘振天《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秦春华《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与刘振天先生商榷》、朱文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垃......
-
〓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出好古籍的“基本书”
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91种图书,集中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中国优秀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同时,作为同类作品中的最佳整理本,入选图书堪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就的集中展现。 在新中国出版业的各类专业出版领域中,古籍出版所受到的党和国......
-
〓 文化评析:“叶兆言叫板莫言”的营销绑架
书的腰封再“妖”,也不能不尊重作家的意志,也不能夸张和扭曲原书的本意,也不能吆喝成“买椟还珠”的本末倒置,更不能成为一种营销绑架。 眼球经济下,“文化新闻”酷爱选择刺眼的角度,比如“叶兆言新书腰封叫板莫言”。仔细玩味这个标题,有暧昧的意味:叶兆言和新书腰封谁在叫板莫言呢?如果是后者,应该是书商的创意,与作......
-
〓 教育漫谈: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CFP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坦率地说,直到现在......
-
〓 我们夸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
近日,著名学者周有光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我看了,很好。”“但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在他看来,央视这档热门节目里的有些字不好写,也不常用。“原来规定有7000个通用汉字,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力,实在有点太多了。”(2013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 ......
-
〓 新论:守护好我们的语文素养
媒体人守护好语文素养这一立身之本,才能守护好新闻传播的立业之基一段时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媒体和资讯网站上颇为抢眼。昆明报业写稿机器人“小明”仅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腾讯网发布的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财经机器人写稿量已经达到4万篇。在人工智能挑战之下,媒体人恪守语文素养显得殊为宝......
-
〓 将陈寅恪由“神”还原为人
近年来,关于陈寅恪的轶闻,从多少有些根据“精通十几门语言”,到完全胡扯的“能背诵十万首唐诗”,渐渐已由“传说”演变为了“神话”。陈怀宇教授新著《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以学者的亲身经历和认知,在学术训练和西学背景的向度上,对近二十年来陈寅恪身上的种种神化进行“祛魅”。(7月22日中国新闻网)陈怀宇教授的“祛魅”行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