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训的故事·王春瑜:母亲的叮咛
王春瑜素描 郭红松绘 儿时,我每出家门,至邻庄玩耍,或至三里路外的高作镇上购笔墨,母亲都要叮咛再三,防备被狗咬,小心失足落水。1954年,我在盐城中学读至高二,因病辍学,次年夏,申请退学,以社会青年身份,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从本科到研究生,读了八年多,毕业后,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后调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复旦大学是......
-
〓 以博物方式繁荣中华古典学
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平常日用之中。比较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今天,人们听到“博物”二字多感陌生,......
-
〓 骑马乘车闯世界
中国人对马的喜爱由来已久,但马更是世界性的动物,具有世界性的标识意义。马是大约5000年前在欧亚草原西部被驯化的,然后相继传播到了西亚(包括埃及)、南亚、欧洲和东亚。人类学家认为,如果没有马将难以形成互动体系,正是以马的驯化和马车的传播为动力,古代世界体系才逐步形成。 距今近3万年的山西峙峪遗址曾发现有大......
-
〓 肖复兴:大雪封河
我特别喜欢民间的谚语,充满智慧,既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提炼,下接地气,上敬天神。曾经有这样一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有一句: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两句谚语,很有意思,前面一句,说的是民俗;后面一句,说的是自然。也可以这样说,前面一句,是平常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后面一句,是过日子的自然背景;两者......
-
〓 《淳化阁帖》中的二十四节气·小暑
大热帖(书法)王羲之《说文解字》将暑解释为热,七月初的小暑节气,表示炎热的天气开始了。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这时的物候,首先就是“温风至”,可见此时,暑热天气已让人很不舒服。在《淳化阁帖》卷八中,有王羲之《大热帖》: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此帖简短,意思也比较直白:天气就这样热起来......
-
〓 影视窗:重见神秘西夏
大型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集多年西夏史学研究之大成,以影视手法形象展示、普及西夏历史文化知识,不仅使观众通过鲜活的画面和深入浅出的解说增进对西夏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真实状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丰富内涵。西夏是中国中古时期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王朝,它统一了西北......
-
〓 耿银平:时代需要更多的于是之
1月20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京逝世,享年86岁。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谢晋筹拍《赤壁之战》,邀请于是之演曹操。于是之答应了但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时间练魏碑,捎带着将《汉书》《后汉书》通读一遍。“演的是戏,比拼的是文化”,在于是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艺术工作者的每一个艺术创造,不仅是在用语言、动作......
-
〓 再现大家风范——谈电影《启功》
在当今中国影坛,丁荫楠是一位著名的传记片导演。他执导的《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相伴永远——李富春与蔡畅》《鲁迅》,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近几年,他又把镜头转向当代文化艺术大家。此前,有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裴艳玲立传的《响九霄》问世,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如今,又有他任总导演、其子丁震任编剧和执行导......
-
〓 新闻随笔:小暑温暾心静则凉
20年来,笔者常常做一个关于因高考迟到而名落孙山的噩梦,每每醒来,一身冷汗。这大约与20年前的高考有关。那时,高考正值小暑节气。暑热难耐中,我们举行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隆重仪式。由于高度紧张,居然将准考证落在家里。经过数道关卡,当笔者满头大汗跑进考场时,一时间竟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答题。这时,一位监考的女老师过来,没......
-
〓 干部谈读书:读贞观史感大气象
读书爱读史。秦一统六国后,有汉之绵长;隋二世后,有盛唐之瑰丽;五代十国后,有宋之璀璨;元短暂后,有明清之延续……历史的长河里,可谓风云际会,兴衰更替,意味无穷。尤其读贞观史,深为其大气象所折服,让人不敢轻易动笔墨。贞观之人杰,难描绘。不言太宗,不言凌烟阁二十四功勋,就是太宗贞观前之人物,如李密,起瓦岗,杀翟让,战偃师,......
-
〓 陈斐:透视人文学术研究的“边缘化”
生活中,常有亲友问我:“你是做哪方面研究的?”当我回答是“诗词研究”时,他们在客套两句“那很美、很有意思”之后,往往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甚至有人坦言:“这究竟有什么用?”此种情境经历多了,我有时也会反思人文学术研究的意义,结果无奈地发现:伴随着讲求实用、效益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占据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系统的中心位置,今天的人文......
-
〓 郑宝元:论南北制扇风格的差异
郑宝元所制木扇 中国的文人雅士,对扇子情有独钟。在他们手中,扇子早已不仅是夏季消暑纳凉之物,更是笔墨丹青的绝佳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华夏子孙除了不断地继承祖先的原始文化,也融入了每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并进行着发展与创造。折扇的发展也应是如此。折扇作为民间手工艺品的一种,在明清时期曾盛极一时。从折扇的外部......
-
〓 水浒传品评——是是非非说好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用现代道德准则和西方文艺理论来重评水浒是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特色,新式解读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古典名著在现代语境下发掘出更多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之间存在矛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之间的矛盾,甚至会造成在违背大的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对古代著作......
-
〓 光明论坛·温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
〓 光明时评:行政与学术角色分离还须深化细化
高校可通过章程规范行政角色与学术角色的分界,其中关键就是建立健全专业的学术性组织,把学术方面的权力交给专业学术组织而非行政部门,并保证章程的落地。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新公布《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二者均明确规定:公务员和......
-
〓 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
2010年本人以党政干部为受访对象,完成了《北京市党政干部读书生态与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认知》(该文已经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16日全文刊发),该文对党政干部的读书状况做了分析,此次北京市党政干部报刊阅读状况调查意在作为系列调查,在内容上作为阅读状况的重要补充。本次调查按照行政划分,调查覆盖市区县乡......
-
〓 大家手笔:在创新中传承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明确界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
-
〓 新闻随笔:惊蛰至雷声起桃花开
过了雨水,就是惊蛰。 惊蛰在“九九”之末,大地回暖之际;蛰伏的昆虫睁开了眼睛、鼓起胸腔,张开了嘴巴,开始歌唱。我上大学之前,在湖北东部山县乡村蛰伏了十九年,每到惊蛰时节,总能感受到冬小麦拔节生长的声音,在雨水滋润下,准备春耕的土肥堆上长出成片的高粱嫩苗。随着惊蛰春雷的发动,原本寂静的田野,突然响起蛙声一片......
-
〓 记者来信:“古琴热”勿弹歪调
编辑部: 时值暑期,乐器培训又迎来新的热潮,而曾经濒危的古琴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培训班多,各种琴馆和古琴培训班应运而生,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学费;而且古琴的价格也不断炒高,一把琴的价格被炒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价。仅成都一地就有20多个古琴社、琴馆教学生学古琴,古琴雅集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已成为白领时尚生活......
-
〓 古韵流芳:妙趣横生赏荷联
荷塘清趣 胡絜青/作 中国嘉德供图 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它的高洁、无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雅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荷对联,读来妙趣横生。 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