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人文景观:心若不在梦亦遥
人文景观要活起来,既不能乱了阵法胡整瞎闹,更不能圈地捞钱遮蔽民意。有大同情心、有文化魂魄的人文景观,才是民族之幸,亦是民生之美。东风送暖,旅游趋旺。有关人文景观的话题,也在舆论场泛起涟漪。媒体用镜头记录了开业20多年后门庭冷落鞍马稀的“三国城”。这座位于山西太原清徐县的人造景观,建设历时3年、耗资6000多万元,最终昙......
-
〓 传薪绝学:让“死”文字复“生”——契丹文字专业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国史上出现第二次南北朝。南面是五代和紧接着的北宋,北面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907年—1125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需要,辽曾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用以记录契丹语。辽亡金兴,金朝前半期,仍然使用契丹文字。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才“诏罢契丹字”。契丹文字遂......
-
〓 文化评析:“舌尖”里含着的乡愁
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包含着故土亲......
-
〓 温儒敏: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知识拼盘”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通识课,“培养人文精神”这句话也常挂在嘴上,大家都感到大学人文教育确有必要。但许多学校开设通识课的效果不见得好。常见的大都是一些知识拼盘课,老师因人设课,学生也凭一时兴趣选。一门课学完,什么琴棋书画、国学常识、影视欣赏、天文地理,等等,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都知道一点,就是没有静心读书,也很难说得到了心......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袁行霈:为青年编辑创造学术成长的空间
这次获奖的几部大书,整理时间都超过了十年,是两代甚至三代以上的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选题的重要性、整理的难度、学术的坚守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思考、传播、宣传。马王堆简帛是出土文献的代表,《史记》是正史的第一部,杜诗是集部的重中之重,三部大书展示了中国典籍整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华,体现了当代学......
-
〓 光明时评: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近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媒体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这被视为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然而,在当下的高校制度设计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无论......
-
〓 熟读深思子自知曲径通幽别有天我的“八字诀”
问学七十年来,我抱着“人不学,不知道”的思想,梳理我的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的历程和体认,大体上归为学、勤、博、疑、思、真、创、行八个字。学,学习、学识、学术、学风、学问。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学习,时常温习、实习它,这是很快乐的事。后人接着孔子讲,读书之乐乐陶陶,莫待明朝悔今朝。学习是人的立身之基,“人之......
-
〓 域外听风:分享阅读,传递社交温度
在陌生人社会,分享阅读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了情感交流、温暖彼此的能量阅读能让人“疯狂”吗?最近,曾在电影《哈利·波特》中扮演学霸赫敏的演员,在伦敦地铁里“丢”了100本书,结果“整个伦敦读疯了”,开启了一场寻书、读书、传递的分享阅读之旅。读书首要的是书籍,但“阅读危机”并没有随着书籍形式的多样化而缓解。一直以来,在世界范围......
-
〓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节能灯:冷水夹盏省油几半
四川邛窑出土的“节能灯”考古线图。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同样体现在古代灯具的设计上。依燃料而分,中国古代的灯有膏灯和烛灯两大类,膏灯即燃油的油灯。油灯的燃料既可以是动物油脂,也可以是植物油。《齐民要术·种麻篇》引汉·崔寔说,麻子油可以“作烛”,也就是说可以用来点灯。《荏蓼篇》也记载:“荏(即白苏子)油色绿可......
-
〓 春节回归真实的传统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通过这个传统节日,现代人们抚慰着自己的心灵。这些年来,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上香、拜年、庙会等习俗,正日益回归。因为人是有灵性的,我们本能地会问为什么,会追寻生命意义。当我们发现,“年味”正变得越来越稀薄时,我们希望从传统中找到更多碎片,使自己进一步沉浸在其中,以使无聊、空虚等,不再再来打扰。然......
-
〓 东风压倒西风,抑或西风压倒东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漫谈
作者简介:王凌云,男,汉,1981年生,福建人。辽宁省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大连市甘井子区法院研究室职员。主要研究方向:宪政与人权。引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有必要在东方文化和西方上区分,这是东方的,那是西方的吗?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才如太阳的光辉一样耀眼?这是否是一个“仁......
-
〓 葛兆光:既“杂”且“多”的传统
作者简介: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读陈冠中讨论“杂种文化”的文章,他说,被称为“杂种”的“多文化主义”加上“世界主义”的普世价值,是现代大城市应有的文化品格。这让我想起日本加藤周一的“日本杂种文化论”,记得十几年前,在东京神田神保町的旧书店里买到他一册《杂种文化》,就相当惊讶,加藤对日本自身文化的深刻......
-
〓 新闻笔记:超越考试作文才能摆脱套路
作文不是简单模仿和套用,也不是简单的文字和辞藻的堆砌,而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超越应试模式的作文,才可以赋予世界万物意义,成为一种真正的表达。“如今哪里还能找到上千件外婆的补丁衣衫啊?”近日,上海市举办的一场小学生作文比赛,通过对600多所小学逾两万名学生参赛作品的统计,在写“我的......
-
〓 “无字书”中学问多
插图:郭红松一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他自己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直到临终前还坚持阅读;同时也特别重视社会......
-
〓 故人情:与陈玉龙的一面之缘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奇怪:有的人与你朝夕相处,但留不下多少印象;有的人与你只见过一面,却永生难忘。北京大学的陈玉龙教授就属于后者,他是少有的谦谦君子和高古之士。 那是近20年前,我从山东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因酷爱书法,被学校安排为留学生讲授书法。我突发奇想,何不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来为留学生......
-
〓 春秋战国时代的制度及人物
一、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在总结孔子一生文化贡献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穆),编次其事。”这里“下至秦缪”一句值得注意。孔子是一意维护西周奴隶制的思想家,经他修编的《尚书》以秦穆公之《秦誓》终篇,一则预见了秦国的走向强盛、代周而兴,一则寓意殷......
-
〓 青年驿站:多读方知书之味
如今,不管是汽车上、火车上、候车室,还是会议室、办公室、家里,处处出现“低头族”,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甚至废寝忘食,手机绝对不离手。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书报不仅要读,好的文章和书籍还要反复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列宁也说过:“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
-
〓 清瓷雅韵: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尤其成化斗彩,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是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釉面润泽,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是难得的御用茶具。此器在上月落槌......
-
〓 误读的历史典故
说话或是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引经据典。典故若运用恰当,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章亦因之而增色不少;反之,若对成语典故的本意、出处搞不清楚,只是想当然地加以使用,就容易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而贻笑大方。下面就列举几个容易被人误读误用的典故予以辨析。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句子,如:“某某岗位炙手可热,引来竞聘者数百人。......
-
〓 扛标旗的少女——我的春节记忆
作为民俗的春节与作为个人记忆的春节是两回事。你兴奋不已的,他人未必感兴趣;反过来,别人津津乐道的,你也很可能插不上嘴。说全国人民享有“同一个春节”,在我看来近乎幻象。共享的,只有休假与美食;就连团圆与否、鞭炮有无,如今也都成了未知数。其他习俗,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春节,属于1986年。无关“国泰民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