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有三千调转高
日前,我们沿着明代戏曲家李开先在家乡山东章丘的足迹,踏访先生的遗踪,冀望从他后世的讲述和民间的传说里探寻他生活的点滴和思想的深邃,然而439年过去,早已物去人非,冢墓萧然,唯有胡山上的岩花依旧烂漫,绣江河的绿水无语北流,不知它们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声名动华夏的大编剧、大导演?寂寞身后事明隆庆二年(1568)二月十五日,“词......
-
〓 光明时评:不能放任替课和代写论文在高校蔓延
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近期,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QQ上以“替课”为关键词搜索QQ群,结果显示各地的高校替课群有200多个。这些替课群少的有数百人,多的上千人。“有偿替课”成产业链,代写论文成产业链……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而问题在于,媒体一次次报道这样的新闻,却不见有关部门和高校对此......
-
〓 文化评析:满分作文虽假关注期许是真
近日,一篇名为《2017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出炉》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有人称这是今年全国高考江苏满分作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随后回应称,这篇“满分作文”是假的,高考阅卷过程全程保密,不可能有作文流出。这篇文章最早6月7日就出现在微信公号上,字数也远超一般高考作文的限定,只要对高考作文有基本了解,都不难判断其应系“伪作......
-
〓 文化讲坛:莫高窟“搬”出来才能活起来
8月1日,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运行,这是数字敦煌的创新成果。它的背后,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1年的努力和推动。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循着老一辈守护者的足迹,在荒凉的戈壁深处扎了根。50余年,她致力于文物事业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敦煌数字化的发展。面对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在......
-
〓 雒三桂:写的是心性与修养
冯友兰信札 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清华大学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朴瑾惠动情地谈到,父亲的遇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伤心欲绝时,朴瑾惠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书籍,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得知朴瑾惠到访清华大学,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女士特意向朴槿惠总统赠送了冯友兰先生的一幅......
-
〓 熊丙奇:“同门”抄袭折射导师制“异化”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两名同一学院同一专业同一导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因学位论文高度相似而成为网上热点。对此,东北师范大学回应称,这件事发生在2005年,学校调查之后认定事情属实,并于2007年12月29日发布正式文件,对涉事学生予以撤销学位的处分决定,对指导教师给予停止两年招生的处分。事情已经结案,不明白媒体为何又拿出来炒作......
-
〓 学术人生: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施一公,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200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科技部蛋白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日前,他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
-
〓 品智生活·汉字:言之有“礼”
“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
-
〓 单霁翔:平安瑞聚——两岸故宫合作平稳推进
图为冯明珠(左)给单霁翔介绍馆藏文物周高亮摄 10月7日,应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的邀请,以单霁翔院长为首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代表团一行5人赴台,出席两岸故宫联合举办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开幕式,并就未来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事宜进一步商谈。 回京后,单霁翔专为本报撰文,介绍双方合作进展情况。 ......
-
〓 随笔:爷爷和书的故事
据说,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家长会在书上涂上蜂蜜然后让孩子舔,所以犹太小孩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让我热爱书籍、迷恋书香的是我的爷爷。 由于家里变故,爷爷只念了两年私塾,便没有再读书。爷爷说,他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私塾老先生教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他经常示范给我们看,那神态......
-
〓 大家手笔·许嘉璐:文化传承要靠人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加强文化传承,而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教育和交流的主要手段。例如,一位教授的讲演,通过视频可以即时让无数观众收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依赖日益加深,也逐步将其作......
-
〓 卓越成就梦想——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七月是丰收的大好时节,今天是放飞梦想的大好日子。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既激动满怀,更依依不舍;我既为同学们的羽翼丰满而欣慰喜悦,又为同学们的振翅高飞而挥手难别。三年前,大家从五湖四海,会聚医科院这座最高军事医学殿堂。三年来,大家沐阳光、润甘露、披星月、挥汗雨。晨光夕露的花园里,洋溢着你们爽朗的书声;催人......
-
〓 评论员随笔:中国正在超越昨天的高考
40年来,中国高考所承载的打通阶层壁垒、推动国家转型、刷新教育理念等重担至今仍然在肩每年小区学校的周边开启“静音模式”,总会想起来给远在故乡的父亲打个电话,再听听老同志重复了半辈子的当年回忆。40年时光飞逝,看着今天全国为高考谋划、全城为考点避让、全家为考生服务,再想起父辈当年用被铁水灼出点点疤痕的手去书写考卷,总能真......
-
〓 人才史话:“萧规曹随”实为“不折腾”
资料图片 据史书记载,萧何病重之际,汉惠帝刘盈亲往探慰时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接替您呢?萧何答,知臣莫如主。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答,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 这段君臣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饶有深意。首先,萧何既然认定曹参是贤才,且与惠帝意见一致,为何不直接说破,还要先打一番太极呢?这是因为,萧何......
-
〓 为人当仁——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编者按 《校园·毕业季》本期推出第二篇《为人当仁》,摘自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在该校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词。周校长将记忆锁定在四年中从学生身上感受到的美德,最终又将致词的落脚点放在“德”上,让我们看到这所学校的文化与精神脉络。那么,你呢?众多院校的众多毕业生们,大学殿堂在四年甚至更......
-
〓 文化评析:以学术主导破解评价不公
日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和《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一天发表声明,表达对被踢出新版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意见和不满。《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孙周兴表示,今后拟“痛定思痛”,以市场为中心,以影响因子的提升为办刊目标,不惜用要求作者自行安排引用事宜、预留部分版面收版面费等方法,使得两年后重归“......
-
〓 人才史话:用人当心“德之贼”
子贡问孔子,乡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你说的这两种情况,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孔子认为,对“众恶之”或“众好之”的人,都要进一步考察,方能下结论。 孔子把人品鉴定为三种类型。一曰“乡愿”,即伪善人......
-
〓 我们的端午·寻访体验式民俗:让端午节俗嵌入百姓生活
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逐渐形成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
-
〓 戏曲批评应尊重戏曲美学
“戏曲化”的戏曲批评,应该以深厚的戏曲史论学养为根基,以较强的戏曲鉴赏能力为储备,以对戏曲创作及舞台规律的稔熟把握为保障,是在坚持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融艺术品鉴和理论提升于一体的审美判断。日前,文化部艺术司召集境内外专家,就2016年中国戏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当下的戏曲批评不能令......
-
〓 消费观察:让传统在时尚中传承
对大部分国人而言,距离最近的有关中国国服形象的记忆,大概是在13年前——2001年于上海举行的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式唐装”在上海科技馆前集体亮相。随后,唐装在海内外华人中迅速流行开来,掀起了一股“唐装热”。不过,关于国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未见定论:中国要不要有自己的国服?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国服?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