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评论: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把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重托和希望,文化工作者为之振奋,奔走相告、摩拳擦掌。 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源藏在哪里?主要集聚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公共文化机构,像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
-
〓 纵横:上学“混日子”该敲警钟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学业新规引发热议。有人力挺,认为学业警示非常必要,给“学渣”另一种选择也足够人性化;有人质疑,学业不能救济,对学生过于宽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质量;还有人为专科打抱不平,觉得这背后的逻辑是一种学位歧视……尽管说什么的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戳中了时下大学教育的一个......
-
〓 编辑札记:闲说房子
夏夜乱翻书,发现古人对房子多有论述,其中的态度颇耐玩味。孔子是这么说的:“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如果一个人留恋家乡的安逸生活,那么就不配称作“士”了。要过安逸生活的物质基础正是房子,而孔子是鄙弃这一切的,他的话里带有一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豪气,展示了要以仁义之道纵横四方的雄心壮志。也只有孔子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
-
〓 人民时评:让文物“沃土”滋养民族心灵
今天的我们,需要拥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备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才能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化资源到精神资本的转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4月12日,被......
-
〓 雅趣说字:宝贝之“贝”
图1图2 图3 图4 图5外孙女嘟嘟从泰国旅游归来,带回一大把贝壳,有大有小,有紫色的,有米色的,也有象牙色的,甚为可爱。其中几枚小小的格外引人青睐。如那枚象牙色的,大约10毫米长,背部隆起,腹部扁平,中间有沟,沟缘向内卷,并有多个细齿,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前端较宽。我细细端详,把玩许久。嘟嘟不解,问,这又不是宝贝,为......
-
〓 艺边杂谈·《南宋》:镌刻影像的善本
图为纪录片《南宋》海报。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今人多基于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因为有“百家争鸣”,我们敬畏先秦诸子;因为有辽远疆域,我们膜拜汉唐雄风。有一个时代,她有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先进的科技,富庶的经济,正义的精神……后世却概之以“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小朝廷”,这便是南宋。对于南宋的认识框架建立于近代。近代......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大学教育要个性化
计卫舸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性、启迪人的精神独立,实现人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富有创造性、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
-
〓 人才史话:蒯通是“废柴”吗
资料图片 年轻时读史,思维是直线的,只留心大名鼎鼎的韩信,没在意幕后人物蒯通。后来,书看得多了,发觉蒯通这个人还是有些名堂的,仅由他的话演变而来的成语就有一箩筐,如固若金汤、鼎足而立、功高震主、为民请命、群雄逐鹿、云合雾集、乘利席胜、捷足先得、束蕴乞火等等。若把这些典故串接起来,足以概括他的一生。 蒯通有着......
-
〓 人民时评: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
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 历史让人突破“当代的束缚”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史学仅仅是一门......
-
〓 国学助我写华章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如问我:在琳琅满目、铺天盖地的网海中,你最爱哪一家网站呢?我会脱口而出:国学网。这些年来,只要我打开电脑,总是不由自主地点击国学网,认真浏览一番,国学网已经成为我读书学习的导师和伴侣。说起来,国学闯入我的精神世界是上帝安排好的。那是2008年,女儿大学毕业考上了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
-
〓 环球走笔:如何在喧嚣中守护书香
咖啡与书,常被喻为巴黎人的左右手。而就在前不久,曾作为巴黎文化艺术圣地之一的栀楼书店,在经营了66年之后,终究没能抵挡住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浪潮,以关张告终。书店是法国人的精神文化地标。以栀楼书店为例,萨特、波伏娃、加缪等法国文学巨擘都曾是这里的光顾客。杜尚、毕加索、玛格丽特等艺术家们也都曾来此办展。而现在,这些文学艺术的......
-
〓 文化评析: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飞起吃人”“捉麻麻鱼”……这些地道的重庆方言、俚语,还有多少为人所知?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讨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8月,4名高中生将携此论文角逐决......
-
〓 学术交流要回到“爱智慧”传统
学术交流机会增多,本来是一件好事,是“改革红利”的反映。应该善用这一“红利”,而非粗放滥用,从而伤害学术本身“文山会海”本是描述官场怪象的专用术语,如今用来刻画中国学界却很形象。据报道,时至年末,很多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疲于奔会”,有时一天要连赶数场。“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不好意思,我要先走”在会场频频入耳。据称,这种......
-
〓 育人重于育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在汉语中,“人才”是一个词。但“人”与“才”并非一回事,“育人”与“育才”也并非一回事。在我看来,“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强调的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中华文化的传统,从来都重视“做人”。“四书”中《大学》开头便......
-
〓 光明谈:以文化传播促方言传承
为保存上海方言,上海大学博物馆将建立一个沪语体验馆,集中展示沪语报纸、抄本,以及滩簧、沪剧、唱片等,让人们感受方言特有的魅力。方言及其承载的文化弥足珍贵,但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年青一代对方言越发疏离。保护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历史。我们除了单纯地记录和保存方言,还可以有哪些途径使方言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上......
-
〓 寻踪·王仁湘:璧小物件写下大历史
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玉璧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湖北荆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图片由作者提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璧,瑞玉圜也。”虽然只是一个小物件,但它在历史舞台上反复出现,甚至影响、改写了历史。古代的玉器,最初大多是实用器,以装饰类器形为多。后来的玉礼器,应当是为顶层社会设计的,部分礼玉的形制,也源于实......
-
〓 徐桂香:丘园养素心
林 园(中国画) 徐桂香 与江南园林的邂逅是在2003年秋季,那时我刚刚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一名美术教师,10月份随学院的师生一行考察江南的文人园林。 彼时将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退思园一一游过。那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以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组成的建筑群体巧妙地分割着庭院的空间,其间穿插繁花异草、......
-
〓 新语:发掘工匠背后的精神财富
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类新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尝试并分享自制料理和日用品,具有文化特性和匠人特色的产业重新开始兴旺。这种现象说明,追求品质意义与价值多元的群体越来越多。而“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够写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规划,正因为社会对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的需求,已经无比现实。大批量的复制生产,带来了“每一个都一样”的......
-
〓 人民论坛:在独处中遇见不同的自己
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有人说茶是心灵的香水,茶道确乎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微妙影响。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可以静心凝神去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我们每天步履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