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青年教师=“工蜂”族?
付业兴绘有人将高校青年教师称为“工蜂”族。科研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收入却不高。他们中有人自称处在社会中下层,不得不匍匐于权势、金钱、人脉。但同时,论文造假等师德师风丑闻也不时出现,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高校青年一代。对此,你如何看待?@郭庆光_人语天声:青年教师任务重、压力大、收入低......
-
〓 大师“自损”,戳破了乡愿的窗户纸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近日,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虽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已经作古,而先生学问思想中的精华,依然还在......
-
〓 盛世思维史学智慧——看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中国通史》
近日,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中国通史》在CCTV6黄金时段再度七集连播。如果说,年初首轮试播从《诸葛亮治蜀》到《炀帝功过》的七集让观众感到新颖别致,那么此次包括汉末三国到东晋门阀百年乱世和唐太宗、武则天、唐明皇三朝治世在内的第二轮七集精选,则让人看到了史学的智慧......
-
〓 文化评析:补足公共文化设施的“软件”短板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针对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强,软件弱”的现状,提出了“关于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的提案。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各级政府及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在基层,很多区县甚至乡镇一级的文化中心,空间场所很大,文化设施齐全,与很多一线城市相......
-
〓 心灵有约:作家与紫砂
印象里的作家师友们,几乎没有不喜欢紫砂壶的。 前些年,王蒙来了。我陪他去紫砂厂,季益顺大师拿出两个紫砂茶杯泥坯,让他写着玩。王蒙坐下,提笔运气,分别在茶杯上写下两个孙儿孙女的名字。然后,他提出,想和老伴合做一把紫砂壶。我告诉他,那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那是一种专业的工艺。王蒙笑着说自己做着玩的,不会拿去评职称......
-
〓 国学网要走“大国学”的发展道路
我是一个年届古稀的老人。从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以后,一不赌,二不舞,闲暇无聊,免不得把原先所新买但来不及详览的一些国学典籍翻找出来,含英咀华,细细品读。一晃好些年过去了,基本上没有间断。可是,像我这样的国学发烧友,在此之前,竟然不知道有国学网的存在,只是在2012年6月2日晚上上网时,点击“知识”的窗口,才发现“新......
-
〓 读书论世·我的阅读半径:阅读的率性与专一
阅读终究是一种私人化、个体性的选择与行为,无论读还是不读、读这还是读那,莫不如是。至少我个人的阅读就是,“我的阅读我做主”。话虽说得如此铿锵,但仔细想来,即便是“我做主”,在自己的阅读生涯中,至少又可细分为两类情况:一是没有明确目的或任何功利的泛读,二是有十分具体目的或明确功利的阅读。前者我称之为“率性的阅读”,后者姑......
-
〓 国学——一种柔韧的坚守
初识国学网,仿佛是一次歪打误撞之后的柳暗花明,又像是一次迷失道路时的峰回路转,那个春光明媚的蓝天下,一位文理兼修、博才多艺的师兄偶尔向我说起了国学网的事儿,起先的不经意的倾听逐渐被感染,依稀记得当时的惊喜和感动,作为一名不怎么爱关注网站的学生,这种有意味的发现让我欣喜,甚至有点按捺不住地点开了国学网的主页。近几年,所谓......
-
〓 毕业季·校长致辞:用责任撑起生命的各个维度
毕业季,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在校园内拍照留念。CFP 今天这最后一堂课,我想跟大家聊聊“责任”。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四个词都离不开责任感的驱动。责任是什么?我以为,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
〓 关注学术不端:学术不能成为功利的奴隶
据说,学术界在西方被取名为“学院”(Academy),源自古雅典城外的一个圣所。此地是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在这种满植物的学人聚集地,古希腊大思想家、哲学家、构建了《理想国》和《法律篇》的柏拉图曾高谈阔论并启发他的追随者。这些不拘形式的聚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学院。学术殿堂曾是令人景仰的圣殿。不仅因为它位居高等......
-
〓 褚遂良辨书无误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太业末,随父在陇右,薛举僭号,署为通事舍人。举败归国,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随父在陇右,薛举僭号,署为通事舍人。举败归国,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居郎。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
-
〓 干部谈读书:英雄史诗当代代相传
要提倡重新阅读民族的英雄经典,继承中华民族尊崇英雄的优秀传统,并以传统经典为借鉴,创作出当代的英雄精品,提振起当代的英雄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杰出人物。不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也不说大禹治水、神农尝草,单是一部《三国演义》,就足以展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雄群像。即便在银河般灿烂的世界历......
-
〓 智永铁限笔冢
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而有王右军者,人皆不能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锡甚厚。右军孙智永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外,江南诸寺各留一本。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
-
〓 为中国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略论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最经典的文明形式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时代就是一个可以比肩欧洲希腊、罗马时代的东方文明辉煌时期。几千年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次次回望这个时代的思想,一次次呼唤回到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孙子的智慧里去,一次次在历史变革中注入和汲取先哲的教诲。 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 拜年:温暖的文化仪式
兔年春节将至,有一句话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心里冒出来:“给您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对祖先的祭拜,是炎黄子孙慎终追远情结的反映;对长辈的祝福,是中华民族孝心文化的演绎;对亲朋好友的感谢,是知恩图报的道德文化的衍伸;对邻人街坊的问候,是华夏文明中礼仪文化的延续;对自己新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祈祷,是理想和信仰文化的表......
-
〓 文化评析:保护名人故居不能观望
无论如何,名人故居保护时不我待,沧桑老宅已经不起几番风雨。一定要先行动起来,不能等待和观望、在无休止的搁置中听任其无可奈何地颓败。近日,谭嗣同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的破败现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各方关注。北京市西城区文委日前表示,西城区已决定从沦为大杂院的会馆和名人故居保护类文物入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辖区内被认定为不可......
-
〓 重新学过端午节
“因革损益”本是文化传承之道。有些端午传统习俗流失固然可惜,但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在我国,端午节已走过2000多年的岁月,纳入国家法定节日体系也已是第八年,同时还是中国和世界双料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可谓历史悠久。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 儿童学习国学:读什么?怎么读?
1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开展“拥抱2014 经典诵读”活动,几百名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场面蔚为大观。学校希望通过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著作,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无独有偶,去年也有媒体报道称,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小学生每天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10-20分钟。国学重回教育领域,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经典,这......
-
〓 光明时评:用制度激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想方设法真切地对本科教学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让教授回归到本科生的课堂。 近日,浙江大学姚缨英、张振跃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获得百万元奖励的这两位老师是经......
-
〓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
“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所谓“文脉”,是指“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对非遗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