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地漫笔:种子正在发芽
副刊编辑常要面对的一类稿件是“时令稿”。没错,蔬菜瓜果分时令,稿子也有时令:四季时节,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循环往复。但是因为有不一样的作者,便有了不同的书写,不同的感悟,相似的多,独特的少,编辑的一大任务便是从中努力去寻找和“发现”。最近,因为看了太多抒写春意的稿子,反而让我拿起了一部古代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在这......
-
〓 办好孔子学院促进民心相通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各类平台的推动,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尤其是自强不息、修齐治平等中华传统价值观,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中国智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则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
-
〓 书法的阔气
前些日子,去参观一个书法展览,看到不少佳作。隶草楷行各种字体都有,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大至尺幅盈丈的飞白,小至玉润珠圆的蝇头小楷,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引人驻足,叹为观止。最近几年,很多地方的书法活动方兴未艾,书法竞赛、书法展览、书法讲座……这对弘扬传统文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件好事。听说此次参展的作品,在章法、布......
-
〓 陈平原: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
今人的阅读,过于集中在“时尚话题”,浪费了大量美好时光。最好基于自家的立场,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又到“世界读书日”,想谈谈读书的立场问题。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书到读时方恨多。从事专门研究,还有个别资料需要上下求索,全世界查找;但大部分图书已经......
-
〓 温儒敏:信息时代,更需自己的思考
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催生着一种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这种变化对读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造成了一些新的困扰,必须正视和适应这种变化,构建起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互联网和数字化给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海量阅读材料;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间隙做短暂阅读,甚至还可以进行......
-
〓 著作等“心”更可贵——一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
从前盛赞某人著述丰富,常用“著作等身”一词。在写作艰辛、出版困难的古代,能留存下几卷呕心沥血之作以遗后人,那就是“立言”的不朽功绩了。在地方志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里,很可能要写上一笔,从而名垂青史。进入现代社会,出书作文对于普通人而言都已经不是难事。尤其是近些年,学术研究逐渐进入“课题时代”,加之学术普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
〓 刷新见解: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规划的实现,要以语言沟通为前提。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德国时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
-
〓 马执斌:诸葛亮绘图安南夷
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大概没有人反对﹔说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自己制订的政治路线服务,大概就有人怀疑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诸葛亮,虽然不像小说《 三国演义 》所描写的那样,是一位料事如神的奇才和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仙,但也确实是世间罕有、才华卓越的战略家和实干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
-
〓 人才史话:开科取士前怎样选人才
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能成大事,而那些善于举荐人才的伯乐们,更加功德无量。 据《战国策》记载,淳于髡曾于一天之内向齐宣王引荐了七个人。 齐宣王说,我听说,千里之内能有一位贤士,就已经是比肩而立了;百年之中能出一位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而今您一天就引荐了七位贤士,那贤士不也太多了吗? ......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四):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
-
〓 杨雪: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
谈起丝绸之路自然就得提到粟特人。粟特人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特别在唐代,在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对外商业活动中,粟特人是最活跃的力量。 以前对于粟特人及其文献的研究,主要靠的是敦煌文书、吐鲁番汉文文书,以及传世汉文史料里留下的有关粟特人的记载。记得北大教授荣新江讲过吐鲁番文书中......
-
〓 南开大学教授侯欣一委员:标志性大学校园应加强保护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十分重视,高校新校区建设此起彼伏。然而,一些建设新校区的大学迫于财务压力,要么将原有的老校区转让搞商业开发,要么出租改用途。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老校区被一点点蚕食,令人忧虑。对毕业生来说,老校园寄托着深厚的情感;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老校园传递出对文化的追求、对知识的坚守。我建议:国务院应尽快制定《标......
-
〓 文化的馈赠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
-
〓 文化评析·人文景观:心若不在梦亦遥
人文景观要活起来,既不能乱了阵法胡整瞎闹,更不能圈地捞钱遮蔽民意。有大同情心、有文化魂魄的人文景观,才是民族之幸,亦是民生之美。东风送暖,旅游趋旺。有关人文景观的话题,也在舆论场泛起涟漪。媒体用镜头记录了开业20多年后门庭冷落鞍马稀的“三国城”。这座位于山西太原清徐县的人造景观,建设历时3年、耗资6000多万元,最终昙......
-
〓 文化评析·曾枣庄:人生也当有“序”有“跋”
因去年出版的《宋代序跋全编》获奖,朋友们向我道贺。但聊得最多的,不是这部书本身,而是我不经意说到的:人生也当有“序”有“跋”。汉语文字的魅力之一,是其含义和词性的多性样。如“序”“跋”二字,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有时还作形容词,其丰富的词意和用法不是一篇小文能概括的。我说人生也当有“序”有“跋”,乃从作为文体名的“序”“......
-
〓 文化评析:“舌尖”里含着的乡愁
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包含着故土亲......
-
〓 文化评析:“论语热”仅是一个开始
第30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2014年度优秀古籍图书评奖会正在长春举行。与众多出版家同来的,是去年最新整理出版的优秀古籍。书阵清雅,墨香四溢,为闷热的盛夏带来了阵阵清风。 得益于“国学热”的社会大背景,古籍出版也迎来了喜人局面。据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介绍,中华书局的年销售额已从10年前的6000万元猛增......
-
〓 趣谈:有文化就能长寿吗
近日,有人撰文认为,文化修养乃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就仿佛文化名人们的长寿都与深厚的学问有关,甚至还以文化名宿周有光先生和杨绛先生的高寿来佐证这个观点。情况真的如此吗?满腹墨水未必就高寿 文化大家们真的不在乎养生锻炼,全凭腹中墨水就能健康长寿吗? 文化修养固然对提高认识,勇于践行,具有一定的裨益,但这......
-
〓 温儒敏: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知识拼盘”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通识课,“培养人文精神”这句话也常挂在嘴上,大家都感到大学人文教育确有必要。但许多学校开设通识课的效果不见得好。常见的大都是一些知识拼盘课,老师因人设课,学生也凭一时兴趣选。一门课学完,什么琴棋书画、国学常识、影视欣赏、天文地理,等等,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都知道一点,就是没有静心读书,也很难说得到了心......
-
〓 光明时评: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近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媒体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这被视为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然而,在当下的高校制度设计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无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