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才史话:荐举为何恐其人闻知
不论在古代还是今天,荐贤都是一件值得提倡和颂扬的大好事,但是,荐贤者如果动机不纯,谋求被荐者的感恩和回报,甚至通过拉拢亲信结党营私,就背离了荐贤的本义和初衷。为避免此类弊端,就必须对荐举人的权限及其行为做出规范。尽管这样的规范并非刚性,在很大程度上靠自律,但在古代官场却是尽人皆知的通例。其中,“荐贤者当自贤”“......
-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委员: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学环境
人物素描:郭红松 近年来,相比传统文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网络文学都可谓“后生可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5000余家文学网站,而在网络上发表或连载的小说有数万部、数十亿字之多。我了解的情况是,目前网络文学每家网站都有稳定的作者群,网络文学的读者数量已超过纸质书刊,在某些知名网站上,网络文学作品的点击......
-
〓 陈平原:“五四”,永远的精神标杆
历史上很难见到像“五四”这样的“幸运儿”——时间不长、牺牲很小,但影响却极为深远。事件发生的当月,按理说,尘埃尚未落定,可已经有北大教务长顾孟余、学生领袖罗家伦以及著名政论家张东荪分别在《晨报》《每周评论》与《时事新报》上撰文,命名此“运动”,且表彰其“精神”。而从第二年起,北大学生就开始了关于五四运动的纪念、追怀与阐......
-
〓 金台论道:作家,别把自己搞成“网红”
近日偶遇某畅销书作家签售,长长的人龙排出上百米,不少年轻读者手捧一摞书翘首等待签名。此情此景令人欣喜,但书店经理的一番话却令我顿生疑惑,他说接下来作家在其他城市还有好几场签售,要尽快签完赶飞机。如今作家签售已经成了新书出版后的“常规动作”,不但可以拉动销售,还可以扩大宣传、巩固粉丝。所以如果你关注作家的微博,不难发现许......
-
〓 读书论世:文学高峰何以可能
图为谢尔·埃斯普马克。张芳曼制图本土语言也会因为借用外来语而变得丰富,可以学习到其他语言的成熟与气魄,许多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影响与本土元素的会面中得以酝酿产生。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很多维护民族或者地区特性的呼声也在高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紧密合作,只为保护欧洲电影,应对来自好莱坞的巨大压力。法国也已立法保护自己......
-
〓 青年驿站:人生是接力赛不是百米跑
有位朋友工作多年后辞职考上研究生,谁知学习了一学期后想要退学。跟我诉苦:一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越学却越疑惑。他是小小村庄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考上时父母骄傲,村里人艳羡。但近来他回家,看到高中辍学去当技工、做买卖的小伙伴结了婚、盖了房、买了车,而他不仅没混多好,甚至还不如他们。而进入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的家庭实在是太普通......
-
〓 时事点评:“百姓儒学”不能止步于“掉书袋”
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曲阜市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庙至今仍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弘扬儒学上责无旁贷,所以这面旗由孔子故里先扛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大同,......
-
〓 漫话鸡文化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 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养鸡在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已有 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
-
〓 冯骥才:回到月饼的美意中来
近日,有人问我一个有趣的问题:领导应当怎样过中秋。这问题自然是在近两年抵制节日公款送礼和官场奢华之风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说:领导过中秋没什么特殊,像普通百姓一样过不是很好吗?说到普通人过中秋节,必然碰到一件标志性的事——就是吃月饼。一年一度中秋吃月饼,我已经吃大半辈子了。可自古以来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吃月饼就像除夕吃饺......
-
〓 文化评析:一部《黄金时代》无法展现真实的萧红
熟悉中国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国庆这样的长假,国外大片是不能进入院线的。喧嚣扰攘中,《黄金时代》以其题材的深邃澄幽、叙述的冗长克制在一众国产影片中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个国庆,它给人带来了片刻的宁静与思索。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去梳理民国文坛错综复杂的纠葛,于是乎,票房惨淡也属情理之中。 影片围绕着萧红的三段感......
-
〓 人才史话:行赏缘何不唯功
资料图片 春秋末期,赵襄子被困于晋阳,突围后奖赏有功之臣,高赫无功却居上首。众人不忿,要求给个说法。赵襄子说,当晋阳危难之时,群臣尽皆傲慢,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唯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礼,所以我头一个赏他。 给并无战功的高赫以头奖,这件事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赵襄子这样做,看起来是“礼”字当先,究其实是因势利导,包......
-
〓 青年观:宽容失败有多难
最近采访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闲聊间从屠呦呦获奖说到“钱学森三问”,他冷不丁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千头万绪,咱还是先学会宽容失败吧。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这位年轻人打趣道,上帝原不原谅不知道,但科研经费肯定不原谅——“你敢拿一个结果不确定的项目去申请经费?”“你敢板凳要坐十年冷?”当创新成为引导这个国家的第......
-
〓 我们的家园
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怎么回事?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
-
〓 名著与旅游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留心,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里一些原型的点点滴滴就在我们周围,点缀在历史和旅途中。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哪一部没有生活中的影子?《红楼梦》就被“索隐派”的红楼专家断为“真事隐”“假语存”、“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用隐语的笔法记录了和曹雪芹家相关的一段康乾时期不为人知的历史。而《水浒传》根本就......
-
〓 印象2013之陈徒手:浓烈而略带忧愁的书香
陈徒手(作家) 今年翻阅的书籍较为杂乱,总体印象中今年出版业还是一个正常丰收年,不少优秀的人文书提供给读者相当不错的思想滋养,散发出浓烈而略带忧愁的书香,书品整体的质地显示透澈和高尚,与当今社会涌动的探索思潮相吻合相呼应。 凭着印象议论今年新书,就有一种别样的阅读享受。首先我先提到的是今年一月社科文......
-
〓 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六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内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韵,外在的则是辞采、声律和结构。但是,任何内在的美感都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现。意境的和谐和混成,必须靠文字的声律、辞采来体现;神韵虽在文字之外,也必须依附于文字。美的主题,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出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古人将结构称为章法,前人分析......
-
〓 亲近秋风,积健为雄——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谓初秋时节刚听见秋风的声音。诗人晚年多病,这大约是其晚年的作品。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视“秋风”为老朋友,以“秋风”与“我”叙旧的口吻写道:去年看罢黄菊盛开,我与您离别;今日听到玄......
-
〓 申遗,用文化连通世界
驼铃古道,大漠孤烟;千里长河,漕运粮盐。 一段路,一条河,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22日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这天,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
-
〓 文明参观破解博物馆“拍照纠结”
不损害文物、不妨碍他人,遵章守纪、文明拍照,若能如此,保护文物与允许拍照的关系,也就不会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了。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故宫,9月起亦试行解除禁令开放摄影......
-
〓 莫砺锋: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家在南京城东,负郭而居,钟山风景区近在咫尺。每逢“长假”或“小长假”,中山陵、明孝陵等景点游人如织,有时竟像潮水一般从景区溢出,漫延到家门口的陋巷来。我和老伴都对“长假”引来的人潮心存馀悸,虽然元旦前夕就听说明孝陵蜡梅盛开,却不敢轻易前往。好不容易盼到长假结束,年轻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景区不再是人山人海了,但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