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保护名人故居不能观望
无论如何,名人故居保护时不我待,沧桑老宅已经不起几番风雨。一定要先行动起来,不能等待和观望、在无休止的搁置中听任其无可奈何地颓败。近日,谭嗣同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的破败现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各方关注。北京市西城区文委日前表示,西城区已决定从沦为大杂院的会馆和名人故居保护类文物入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辖区内被认定为不可......
-
〓 儿童学习国学:读什么?怎么读?
1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开展“拥抱2014 经典诵读”活动,几百名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场面蔚为大观。学校希望通过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著作,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无独有偶,去年也有媒体报道称,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小学生每天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10-20分钟。国学重回教育领域,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经典,这......
-
〓 方言没了,方言曲艺咋活?!
“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所谓“文脉”,是指“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对非遗而......
-
〓 地名保护需要法治动作
《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日前发布,其中很多内容都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如在命名中优先使用历史地名、原有通名为“胡同”的应予以保留等,旧城内地名规划编制中应充分保留历史地名,挖掘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分级保护原则,制定地名分级保护名录,对列入其中的地名按“就近保护”原则,切实予以保护。 地名,不仅仅是一......
-
〓 穆森:知我懂我护我
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文物保护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每每遇到拆与保的抉择时,公众会很自觉地站到保护一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把资源保护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文物保护渐成社会发展中的共识。 新形势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普及相关的法律常识,不仅是问题,更是课题。日前......
-
〓 文科人才评价机制亟待改变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部分行业将注重实践操作、弱化论文要求。对许多一线教师而言,这些话说出了他们的愿望。 事实上,不仅中小学教师需要弱化论文要求,进行多方考核,大学文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亦亟须改变。首先......
-
〓 品味古籍:《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清初诗坛盟主、朝廷显贵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他甚至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得。蒲松龄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举失意,潦倒落魄,“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但就是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
-
〓 苏东坡巧赋回文诗
回文诗词可谓中国文坛上的奇观。近翻东坡集,发现大文豪曾是这类诗作的身体力行者。他一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文词赋、药膳养生等样样精通,尤工诗文字艺,善吟风花雪月山水古迹。特别在他宦海沉浮,遭谗外放之后,少了羁绊,多了自由,艺海天阔任尔驰骋,对于回文诗词的创作,也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精彩珍品,今......
-
〓 评论员随笔:传统武术该如何施展功夫
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搏击格斗,都需要面对大众、面向现代、面向科学,吸引并培育更多心态健康的爱好者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哪家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因为一则“MMA(综合格斗)选手约战太极拳师”的视频,这个比双方年龄还大的老话题,持续引起不同人群的口水战。尽管视频中的对阵双方都宣称自己仅代表个人,但从太极拳师倒地的那一......
-
〓 光明时评:大学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科建设上
大学的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是世界上所有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的基础,也是中国大学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不二法门。离开基础去追求一流,无异舍本逐末,只会离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越来越远。 时隔4年2个月,“老北大”林建华再次回到北京大学并担纲校长一职。其“就职演说”在纸媒和自媒体上获得了广泛传播。 提起林......
-
〓 搞文创不是把文化人赶“下海”
国家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很丰厚,目前馆藏文物达到了133万余件(套)。面对如此宝库,如何梳理文物资源,如何开发出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让博物馆的宝贝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不仅是摆在国博面前的课题,也是摆在所有博物馆面前的课题。经过4年半的摸索,国博探索出开发文创的基本模式,那就是专家团队把文物研究好、研究透;设计师根据文物的......
-
〓 乙未年祭孔大典祭文
维此乙未仲秋,公历2015年9月28日,乃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六十六年诞辰,吾等华夏胞民,谨具鲜卉果蔬,佾舞雅乐,肃祭圣师,恭献此文。圣师孔子,生于无道之世,力倡雅颂之声。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圣师之教,垂范至今。以人为本,不语乱神;以德为政,立己立......
-
〓 徐志啸:饶宗颐的学问因缘
饶宗颐教授无疑是当今杰出的大学者,这一点,不光在香港,即便内地和海外,也是学术界的公认。感兴趣的人们有时不免会私下发问:何以饶公(对饶宗颐的尊称)会成为今日驰名学界、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学业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也即造就饶宗颐成为大学者的学问因缘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饶宗颐主客观的多种条件因素说起,《......
-
〓 新语:实证中华文明,脚步不会停歇
“我们也没有预料到,这次评选出的六大考古发现居然有4项都是史前遗址,秦汉之后的只有洛阳的曹魏大墓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不过,六大考古发现的评比从来都不讲究什么比例或者平衡,完全是从学术的重要性和发现的突破性意义上考虑。”的确,2016年,中国考古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山、石家河、石峁等与中华文明探......
-
〓 艺术创作为何贴上学术标签
在当前的美术界,“学术”是最为时髦的流行词,有人明确地提出:艺术创作是“一种很讲品质的学术研究”,这样,绘画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学术成果”。于是,举办一次质量较好的美术作品展览,就成了打造“学术品牌”,各种所谓的“学术作品展”、“学术提名展”、“学术邀请展”、“学术精品展”接踵而至;两地联合办一次展览,被誉......
-
〓 娄师德的低调
唐代武周时的重臣娄师德(630-699),史称其“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一位低调官员。官员保持低调者,有;但如娄师德一辈子低调为官,低调为人者,少。有一次,他与李昭德同上朝,因胖,行动迟缓,总跟不上。李昭德不得不停住脚步等他,几次以后,烦了,口出怨言,“你这个田舍夫......
-
〓 新闻随笔:立夏槐花香,农忙自兹始
日子在平淡中静静流淌,不知不觉夏日来到。近日翻书,得知浙江湖州旧俗:立夏日,小孩最为欢乐,因为这一天他们被允许外出野炊,所用蚕豆、笋、米及柴火都是他们自己募集或捡拾来的,谓之“烧野饭”。读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童年时光。笔者老家在鲁西北平原,这里虽然没有“烧野饭”的习俗,但在记忆中,每年立夏,小孩子也能吃上一些野味,印象......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返乡”与“文学的根”
新一年的春运即将开始,又快到了纷纷返乡的时节,或许也会是“在乡”“怀乡”题材作品又一次喷涌的时节。回顾一年前,2016年春节前后,广东学者黄灯原刊于《十月》杂志当年第一期的散文《回馈乡村,何以可能?》,在网络上以《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为题,成为这一年“返乡”主题讨论的焦点。2015年春节,则是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
-
〓 张立美:不要盲信畅销书排行榜
很多人买书都会参照电商网站的图书销量排行榜。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员不久前指出,这些榜单有可能失实,是出版机构花钱买来的。而部分出版商也坦承,由于竞争激烈,而读者主要靠排行榜作为买书依据,不“买榜”出版社就没法活。年产几十万种图书,虽然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好书机会,但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选择难度。这使得各类畅销书排行......
-
〓 缅怀一位纯正的人文学者——在著名词学家吴熊和追思会上的发言
现在的人文学科似乎变得愈来愈“实际”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变成了与“爱”无缘的名利场。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来看吴熊和先生对自我的超然与淡定,对中文系在兹念兹的关爱与支持,便益发觉得感人弥深。 虽然我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而且对饱受十几年病痛折磨而多少有点参透“禅机”的吴熊和先生来说,驾鹤西去,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