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聚焦:传统经典如何走进当代生活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但近百年来,传统经典已慢慢淡出了许多中国人的精神视野。如何让传统经典重新走进当代生活,走进人们的心中,成为滋养精神成长、涵化行为养成的丰美精神食粮,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对传统经典缺乏阅读和了解 为......
-
〓 谁杀死了林黛玉?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母变心,王熙凤献上“金蝉调包”的毒计,导致了一边是洞房花烛、歌舞升平,一边是凄风苦雨、血泪焚书。由此。多数读者很容易将林黛玉之死与贾母、王熙凤和薛宝钗联系起来。但是,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林黛玉之死其实另有所本。一、三人本“无辜”贾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谁都知道在贾府中这位老太君处于绝对......
-
〓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从政协委员倡议禁播《水浒》说起
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倡议:电视剧《水浒》宣扬暴力,应该禁播。当这一提议被媒体报道为“委员称为维稳禁播水浒”时,网上嘘声一片,一些网友甚至批评该委员没文化。 我不知道这位委员的动议是否真是为了维稳,若果真是为了眼前的维稳,被网友批评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我关注的是该委员另外一句话:“《水浒》是旧时代的名......
-
〓 刘建林:警惕文艺评论沦为“商业广告”
一位中年画家在筹备画展时,邀请了圈内颇有名气的一位批评家撰写“评论”,并愿意奉上酬金。不料,那位评论家因酬金低而让这位画家吃了闭门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一片质疑之声。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可谓火热,大批收藏者蜂拥而至,不少书画家的作品也是价格暴涨。然而,在这一热潮之下,不良风气也暗中涌动,一些艺术评论失节沦为了捧场“......
-
〓 文化评析:莫让文化粗鄙化
文化粗鄙化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出于无知,有人出于故意,而其根本目标无非“利益”二字。 近来,白酒的日子不太好过。塑化剂风波之后,媒体又接连曝出:白酒的年份、产地等“概念”都因暗藏诸多“猫腻”而绝不可信。不久,又有业内人士称,按“香型”评定酒质也不靠谱,因为“白酒不是香水”。联想到此前......
-
〓 委员手记:让科研人员静心搞科研
申请项目、年度检查、财务审计、结题验收、申报成果、职称考评……在科研之外,科研工作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疲于应付这些天,网上、微信朋友圈里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信息源源不断。看到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确实深受鼓舞。然而,回到现实的基层科研单位中,却有挥之不去的烦恼困扰着科研工作者。目前,很......
-
〓 文化视窗: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对增强民族自尊心,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 在信......
-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⑦:别忽视文史哲
讲传统文化,自然会想到文史哲,因为要继承传统文化,不懂点中国的文史哲恐怕是不行的。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文史哲很吃香。考大学时,这是文科生的首选,分数门槛也最高,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学文科怎么能不首先学好文史哲呢?后来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首要,建设法治社会也成为众人的目标,于是,经济、法律类是热门,而文史哲渐渐变冷,好像只有当......
-
〓 亲历者回顾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在他亲自主持召开的对《西欧哲学史》(亚历山大洛夫著)讨论会(1947年6月24日)上曾给哲学史下了一个定义,说“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并战胜唯心......
-
〓 刘仰东:胡华和宋涛——我的左邻右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子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人民大学红二楼224室。红二楼顾名思义,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三层红砖筒子楼。到了80年代,它成为青年教工的宿舍或住家,每层东西楼梯两侧各有一个公用的厕所和水房,楼道兼做厨房,这与电影《邻居》中的情形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这里还住着在我们学校属一属二的两位教授——胡华和宋涛......
-
〓 文化传承,让年轻人唱主角
7天迎客600万人次,话题讨论阅读量超过5000万……近日闭幕的广州广府庙会,为公众奉上了多道精美的民俗大餐。广受关注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庙会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捧。从高校青年学子当家的创意市集“广府潮墟”,到将动漫、公共艺术请到非遗项目中来的“创世集”,再到为孩子营造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庙会,广府庙会让年轻人......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四):无情不作诗
《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
-
〓 宋赋:教学应在职称评定中占合理比重
无论道、业、惑的含义如何变化,唯有一点千古不变,教师的最大天职是传授知识。高校如何完善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使教学在职称评定中占有其应有的比重,更显迫切。 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却因从教九年来科研成果未达参评职称标准,面临被辞退的处境。此事引发社会各方讨论,《光明日报》也在7月30日的......
-
〓 古史撷趣:古代口香糖
古代也有口香糖,古代的口香糖是丁香。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洁不够彻底,有时肠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口衔“鸡舌香”。因为“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而得名的“鸡舌香”,便是丁香。这味因为花筒细长、形状像钉子......
-
〓 品味“年”的文化底蕴
纠结于社会巨变,年味儿的淡化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惆怅和追问,因此便有了“保卫春节”的口号,激烈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夺走它的罪魁祸首。于是我们追究和重整各种关于过年的文化符号,从剪纸、年画、春联、唐装到春运、团圆、春晚、庙会……也是一派繁荣热闹,甚至有些华丽奢靡,但人们依旧感叹年味不再。 年味的浓淡,既不是物......
-
〓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钱钟书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无怪乎钱钟书谈治学心得时说:......
-
〓 古代的“租房族”
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现代名称。但古人也有居住的问题,也需要“不动产”,所以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也存在房地产开发。汉唐首都长安和北宋都城开封,房地产业曾经很发达。宋人编著的《太平广记》里,记载有唐代人窦乂(yi)成功开发“房地产”的事。窦乂是陕西扶风县人,家世显赫,其伯父和舅父都是唐朝的高官,窦乂却从小对经商有浓厚兴趣,视......
-
〓 破除认识与实践误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是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
-
〓 新闻随笔:夏至玄理道法自然
犹记大学毕业那年的6月21日,我在半屋子月光与微醺中给一屋子朋友弹唱吉他,背诵诗歌。当月光剩下最后一抹时,我才结束表演。我和他们都非常兴奋,甚至感动,久久难以入眠。其间,一位新疆同学递给我一张纸条说:“上面有我的地址,从今天起,我们就是生死之交,你发表诗歌后,一定要寄给我,我发表诗歌后也一定寄给你。”我才知道他是一位诗......
-
〓 保护文物不能总是靠“追索”
长远而言,保护文物是在为历史存档,为“乡愁”留根;眼下来看,保护的时候尽点心、尽份力,总好过遗落海外后,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追索”。 据报道,日前,荷兰为一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佛像做了个CT,发现佛像里隐藏着一具内脏被掏空、处于冥想打坐状态的和尚遗骸。这尊佛像日前在匈牙利一博物馆展出时,被人认出与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