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论世:不读书无感慨
有那么一段时光,我几次阅读《赫索格》,就是读不进去,只得怏怏然将索尔·贝娄先生束之高阁。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我真的读不进去。面对这位杰出的美国作家的叙述,我无缘聆听,心中非常失意。读不进就是读不进,我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我将自己与那看不懂芭蕾舞听不懂交响乐的“土豪”列为一伍,有自暴自弃的趋势。后来事情起了变化......
-
〓 光明时评:绩效工资应向一线教师倾斜
据《中国青年报》3月21日和22日报道,日前,重庆工商大学数百名教师因不满绩效工资分配,集体维权。这条新闻使大学绩效工资分配的问题成为一时之焦点。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9月2日的决定,公立高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就是要以岗定薪,以岗位的责......
-
〓 肖复兴:清秋寒露时节
白露、寒露和霜降,是3个连在一起的节气。这3个节气是秋天渐行渐远的脚步,以水凝结成露、进而为霜这样三种形态为标志,让一个秋季特别是深秋季节,变得如水墨画一样,可触可摸。在这里,露两次出现,显示出在秋季位置的重要性,与蒹葭或落叶或鸿雁等秋季常出现的象征物相比,都要格外别致。如果说前者都有些秋季的萧瑟感觉,唯独露显示出秋季......
-
〓 期待申遗《规程》给“申遗热”降温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在其网站公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原则、程序等事项予以规范。《规程》明确指出,申遗工作“要立足国情,尊重合理的历史沿革,准确解读并把握国际理念、规则和应用尺度,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避免奢华之风、过度拆迁和利益相关者纷争”。 申遗《规程》的出台,具有......
-
〓 光明谈:莫让科研变“打工”
据媒体报道,曾就读于河北保定某大学的一名硕士,由于被导师安排在自己的公司打工,不堪重负,提出了换导师。虽然最后更换了导师,却经历无数折腾,对就业和考博造成重大影响。这是一种扭曲的师生关系:导师变成“老板”,学生变成“学徒”,科研变成“打工”。根据报道的细节可知,2014年这名硕士开始反映情况,直至2016年9月学校才给......
-
〓 读好书,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刻转型时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勤读书、善读书,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从《傅雷家书》看文化艺术的教育
在傅聪的成长道路上,作为良师益友般的父亲傅雷灌注了诸多精力和心血,《傅雷家书》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辑入了傅雷暨夫人1954至1966年间写给傅聪等的家信186封,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让他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
-
〓 时事点评:“百姓儒学”不能止步于“掉书袋”
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曲阜市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庙至今仍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弘扬儒学上责无旁贷,所以这面旗由孔子故里先扛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大同,......
-
〓 青年观:宽容失败有多难
最近采访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闲聊间从屠呦呦获奖说到“钱学森三问”,他冷不丁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千头万绪,咱还是先学会宽容失败吧。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这位年轻人打趣道,上帝原不原谅不知道,但科研经费肯定不原谅——“你敢拿一个结果不确定的项目去申请经费?”“你敢板凳要坐十年冷?”当创新成为引导这个国家的第......
-
〓 我的“国学”情缘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我很庆幸自己能跟上这班“特快列车”进入一个新异的网络世界。那是2002年的秋天,我已经退居二线。当时单位给每个在任领导和各个办公室都配备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唯独没有我的份。一气之下,干脆自己掏腰包买了一部“笔记本”。 从此,便开始了我的电脑和网络生活。自己虽然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
〓 申遗,用文化连通世界
驼铃古道,大漠孤烟;千里长河,漕运粮盐。 一段路,一条河,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22日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这天,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
-
〓 文明参观破解博物馆“拍照纠结”
不损害文物、不妨碍他人,遵章守纪、文明拍照,若能如此,保护文物与允许拍照的关系,也就不会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了。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故宫,9月起亦试行解除禁令开放摄影......
-
〓 大家手笔: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相信两个观点:一是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总是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并形成一条“历史发展周期律”。但是,长期以来又感到这两个观点之间存在难以解开的矛盾:“真正动力”与“......
-
〓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
-
〓 光明时评:“论文查重几乎都不达标”尴尬了谁
近年来,涉及高校学术不端的消息频遭曝光,但仍屡禁不止。日前,福建福州一高校财会系的应届毕业生就被爆出“论文查重几乎都未达标准”,以至于校方勒令所有学生返校,接受专门指导。该校一名负责人回应称,毕业阶段,多数学生在外实习,故有“返校”一说,至于查重未通过的现象,他认为“很正常”。但凡经历过高校论文写作者,对“论文查重”都......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西北联大与大学精神
方光华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两个大学共同体。西北联大将现代大学制度系统地植入西北,为构建西北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西北联大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众多俊彦才杰,为战后中国西北开发和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积蓄了宝贵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西北联大对大学精神提出了独特的解读。 ......
-
〓 “变”与“不变”之间——从《春江花月夜》谈昆曲的当代选择
昆曲《春江花月夜》海报。 资料图片昆曲的创新是个难题。只因为它太精微、太极致、太细腻、太成熟。越深入昆曲,越觉得它绝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敬畏的戏剧形态,但遗憾的是,不是越精湛的艺术,就一定受大众拥趸。每个时代的昆曲人都试图通过不同的选择来让昆曲更加充满活力,更适应它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在它源起时昆山腔选择了文人;在它......
-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没积淀怎能有素养
过去有人称自己文化素养低,那是因为文盲或者半文盲,现在有人再焦虑自己的文化素养,恐怕就与文盲没多大关系了,今天的素养问题,大概多半源于有知识没文化。文化素养,指的应该是文化的鉴赏力、辨别力,或者叫思维能力,而不是那些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术或许得心应手,但有可能与文化毫无关系。文化素养,来自丰富的阅读积淀、欣赏积淀,当古......
-
〓 风雅踏青
不知不觉,严冬离去。春,已经静悄悄地回来了。大约是在爆竹中人们举杯欢送旧年的那一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或许是立春前后,伴随着漫天春雪的翩翩起舞。(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春天的第一位使者就是那枝头寒雪怒放的寒梅。(问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
-
〓 人民时评: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
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