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史撷趣:古代口香糖
古代也有口香糖,古代的口香糖是丁香。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洁不够彻底,有时肠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口衔“鸡舌香”。因为“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而得名的“鸡舌香”,便是丁香。这味因为花筒细长、形状像钉子......
-
〓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钱钟书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无怪乎钱钟书谈治学心得时说:......
-
〓 大地漫笔:“著名”何其多
某日去旁听一个专业内的研讨会,开头照例是主持人介绍“到会的领导和嘉宾”。于是便从头到尾听到了一连串的“著名”:几乎每个被列入会议名单的人,都被冠上了“著名什么家”的头衔。大家似乎也见怪不怪了,只是从掌声的疏和密里还能大致分析出来,谁“非常著名”,谁“比较著名”,谁“有点著名”,谁“不那么著名”……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组织者......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③: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转化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整个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
-
〓 光明评论:知识分子要做中国“筑梦者”
“中国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理想。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它代表着一种价值的分量;在改革深水区的困难面前,它又展现了一种梦想的轻盈。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梦”正在弥合裂痕,凝聚共识,试图重塑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本报10日在1版头条开辟“追梦者足迹”专栏,并刊发首篇文章《毕生心血一部书》一......
-
〓 新闻随笔:博士送快递为何争议多
“快递这个行业有前途。”从2010年到现在,“博士快递哥”谭超经手快递60多万件。“我用两手挣钱吃饭,管别人怎么看呢?”近日,2015年就读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谭超向媒体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博士快递哥”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严格说来,谭超现在不仅是一名快递员,更是一......
-
〓 光明时评:不能放任替课和代写论文在高校蔓延
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近期,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QQ上以“替课”为关键词搜索QQ群,结果显示各地的高校替课群有200多个。这些替课群少的有数百人,多的上千人。“有偿替课”成产业链,代写论文成产业链……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而问题在于,媒体一次次报道这样的新闻,却不见有关部门和高校对此......
-
〓 鲁迅的文字
下了一天的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如雪堆。——鲁迅《孤独者》鲁迅先生的文字大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寂寞也是最冷硬的。没有读过他的全集,但从所搜得的他的十几个集子来看,就很少有热烈而光彩四溢的句子,即便是在给许广平先生的信中......
-
〓 沈鹏: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敬畏汉字传统——书法本体,才是书法最终的实在——情性与形质的对立统一——发扬原创必在个性化过程中实现——坚持书法本体,必然要求多元化——从深度理解“繁荣”——“心画”传统,在回归中复兴,发扬。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
-
〓 黄朴民:我与王汝涛教授的学术情缘
临沂师范学院(今临沂大学)的王汝涛教授去世已近四年了,可我依然不时地想到他,总想写点文字,以此表达缅怀与纪念。 我拜识汝涛先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在临沂举行的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当地的老学者以曹操对孙子兵法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为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那时在孙子兵法研......
-
〓 涂启智:今年高考作文少了书斋气
6月7日上午,2013年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出炉,北京作文题目是“爱迪生若回到21世纪如何看待手机”;江西作文题目是如何评价“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和周树人”;全国卷大纲版是如何看待同学间关系紧张,新课标版则是根据经验和勇气的主题进行延展。(6月7日网易新闻) 综观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我认为出题老师颇......
-
〓 开放高校图书馆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记者3月20日调查发现,虽然部分市民想走进高校图书馆一饱眼福,但校方表示,社会群体进入会增加图书管理的成本,而且高校图书馆的书籍专业性较强,对市民开放还为时尚早 。(3月21日《蓝色快报》A10版)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的”精神家园”,而且是社会的”文化心脏”......
-
〓 为人当仁——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编者按 《校园·毕业季》本期推出第二篇《为人当仁》,摘自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在该校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词。周校长将记忆锁定在四年中从学生身上感受到的美德,最终又将致词的落脚点放在“德”上,让我们看到这所学校的文化与精神脉络。那么,你呢?众多院校的众多毕业生们,大学殿堂在四年甚至更......
-
〓 人才史话:识人如何突破“德考”困境
资料图片 经世之道,识人为先。自古以来,识人都存在“德考”困境。用人,前提是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识人选人。但这个“德”,内在而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决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识别出来的,它需要经年累月的考察和检验。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在《放言》诗中写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
-
〓 肖复兴:吴小如和德彪西
读吴小如先生的学生编写的《学者吴小如》一书,最过目难忘的是小如先生的冰雪精神,赤子之心。书中特别提及其少作对名家以及他的老师的评点,直言不讳,率真而激扬,真是令人格外感喟。因为面对今日文坛红包派发、商业操作的见多不怪的吹捧文章,这样的文字,几成绝响。看他批评钱钟书:“一向就好炫才。”说钱虽才气为多数人望尘莫及,但给读者......
-
〓 隐隐迢迢隔野烟
一直以来都酷爱李义山的诗,到没有太多可以说得清的原由。似乎总能从他的诗歌里找到一种味道,忽闪忽现地在记忆里回返。林庚先生谈起李商隐的诗时,觉得李诗中具有“词的风情”,底色涂抹着一层神秘的色调。李泽厚先生在他的名著《美的历程》里,认为李诗是“沿着中唐的主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这大体代表着我们......
-
〓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读100遍《论语》——与经典有约
作者简介:王财贵,字季谦,1949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台中教育大学副教授。作为儿童读经教育的全球首倡者,王财贵先生自1994年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十余年来,在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中国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推动了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活动,在国学普及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十年来,我在台中教育大学,不管开何种课......
-
〓 新闻随笔:打春
在我们老家,把立春不叫立春,叫作“打春”。莫名其妙地觉得,打春这个词,比立春要活泼多了。打春,有一种跳跃的动感在里面,喜悦的,明亮的,热气腾腾,是民间风俗画特有的调子。我的家乡在华北大平原上,我们那个村庄,在我的小说里,叫作芳村。在芳村,有一句俗语,春打六九头。每年打春的时候,已经是六九了。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加一......
-
〓 国学网给予我新生的力量
自从偶然邂逅了国学网之后,我就再也离不开这个“文化的宝库”,每天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在国学网学习国学,每天都感到很充实,同事们看我像是换了个人,每天都充满自信,走路风风火火,有时还哼着小曲,都疑惑不解。其实这是国学网给与我的精神力量。这是在知识上获得满足的一种愉悦,这是在做人上明确荣辱的一种自得。国学网让肤浅的我充......
-
〓 请对古籍修复高看一眼
近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辽宁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在辽宁省图书馆举行。 古籍修复传习所,顾名思义,就是以“师徒传承、口手相授”形式来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场所。以往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主要是举办培训班集中授课,存在着时间短、基础不牢、知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而开设古籍修复传习所,则旨在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