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多些“悦借”的巧心思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不过,碎片化的读屏时代,逼着大家到图书馆去借书读,似乎也不是件容易事。现在,足不出户、点下鼠标就能购物与收货,脑洞大开的网友们早就幻想着:图书馆借书也能这样在网上操作,然后在家坐等送书上门。这份想象,在浙江杭州化为创新满满的现实。从本月起,杭州图书馆推出“悦借”服务——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
〓 文化评析:赋予红楼梦更多流行元素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全国多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据悉,以大观园和曹雪芹纪念馆为主要平台,北京的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贯穿了2015年全年,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展、学术论坛等活动。 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人物来说,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毕竟,几......
-
〓 中华家训·修身
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译文】帮助了别人,不要念念不忘;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报答。做一切事情应当留有余地,得意时须知足。别人有喜庆之事,不要有......
-
〓 录取通知书附赠名著,这个好
清华大学首批录取通知书7月16日送达“准新生”手里,随通知书一起寄到的还有校长邱勇送出的礼物——《平凡的世界》。(据7月17日《京华时报》报道) 眼下正值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清华大学首批录取通知书附赠名著《平凡的世界》,既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又散发浓浓的书香味,令人温馨和感动。 小小录取通知书承载着......
-
〓 文化视窗: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新思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对增强民族自尊心,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 在信......
-
〓 “胡吹乱捧”病因考辨
看了标题,别以为我要写一篇长篇论文,发到核心期刊上去。我工作的岗位,无刊发核心期刊论文的考核指标,我本人也无写那一类中规中矩论文的兴趣。或许有人认为,我是以“无兴趣”来遮掩缺乏那种学术能力。的确如此。你看人家哈佛的大学者王德威教授就是厉害:有不少人通过张爱玲晚年的书信和诡异行为表现,分析她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
〓 校训的故事·忆述·肖复兴:重思汇文校训
我的母校北京市汇文中学,有143年的历史。三年前参加140周年校庆的活动,看到了当年的校训被制作成巨幅的木牌,放在了校园醒目的位置上,驻足观看并与之合影留念的新老校友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怎么提这个校训,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是用“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替代的。 当年的校训是“智仁勇......
-
〓 姜鹏:怎样读《资治通鉴》
一、《资治通鉴》的编撰 《宋史·司马光传》里面记载过司马光两个童年故事,除了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童年故事,和司马光的终身成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司马光六岁就学,七岁开始就迷恋上了《左传》这部书,“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苏轼《司马温......
-
〓 文化评析:基层文化单位干部不是谁都能胜任
近两天,“湖南一文联主席网上晒诗遭差评,怒砸网站办公室”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这里,“文联主席”的斯文身份和“怒砸办公室”的野蛮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对于公众而言,“文联”是各类艺术家们的“娘家”,需要相当成就才能加入的。且不说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梅兰芳、夏衍、冰心、曹禺等曾担任过中国文联主......
-
〓 玉瓷赏析:美玉天姿巧雕琢
清中期 白玉太狮少狮钮炉 自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统一回疆,在伊犁设置将军府,驻扎八旗军队后,才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玉器制造玉料短缺的问题,自此中国玉雕迎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盖炉作为文房清供之物,颇受明清一代文人士大夫之青睐,由于古人崇玉的习俗,使得玉盖炉更成为文房尚品,广为陈藏。 “清中期 白玉太狮少狮钮炉”以......
-
〓 古代的“租房族”
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现代名称。但古人也有居住的问题,也需要“不动产”,所以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也存在房地产开发。汉唐首都长安和北宋都城开封,房地产业曾经很发达。宋人编著的《太平广记》里,记载有唐代人窦乂(yi)成功开发“房地产”的事。窦乂是陕西扶风县人,家世显赫,其伯父和舅父都是唐朝的高官,窦乂却从小对经商有浓厚兴趣,视......
-
〓 传承艺术才是最好的追忆
唯有一代代人接续对艺术的虔诚,不叫“世间再无梁山伯”,不让越剧经典变成“绝唱”,给更多人以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这才是对“化蝶而去”的艺术家最好的纪念。日前,93岁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逝世。媒体报道,范瑞娟的家属和弟子遵从老人遗愿,低调处理后事,不举办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会,不接受媒体采访。尽管家......
-
〓 破除认识与实践误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是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
-
〓 品读书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每当想起这则对联时,就对其展示的唯美画面充满了留恋,更喜欢上了利用闲暇时候去读书,在春日的山野间读书,在静谧的夜色里读书。毕竟,这带给人的不仅是巨大的精神财富,还让人在山水间酝酿出唯美的词汇;这更像神舟飞船,遨游太空,令人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春暖花开之时,垂柳放新绿,草木吐嫩芽,一切......
-
〓 大家手笔:史学应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近年来,不少城市屡屡被雾霾所笼罩,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这让我蓦然记起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的最后一段话:“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40多年前汤因比的这一“......
-
〓 人才史话:历史应该记住谁
任轶 绘 人们通常把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称为英雄。他们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民族的脊梁,大众的楷模,人才中的精英。按照成功学与励志讲座的说法,他们都是成功人士,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英雄人物都有过失败的记录,有的结局还很悲凉,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将他们视为英雄。如,滑铁卢战役的赢家是联军统帅威灵......
-
〓 东风压倒西风,抑或西风压倒东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漫谈
作者简介:王凌云,男,汉,1981年生,福建人。辽宁省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大连市甘井子区法院研究室职员。主要研究方向:宪政与人权。引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有必要在东方文化和西方上区分,这是东方的,那是西方的吗?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才如太阳的光辉一样耀眼?这是否是一个“仁......
-
〓 传媒与社会:大学教育能否“种牛痘”?
无菌箱里育红苗 吴之如绘 1957年,毛泽东在指示《参考消息》扩大发行时说,看《参考消息》就是“种牛痘”。这里的“种牛痘”是个比喻,是指该报“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目的就是把毒草,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摆在我们同志面前,摆在人民群众和民主人士面前,让他们受到锻炼。不要封锁起来,封锁起来反而......
-
〓 古时宫廷年夜饭,吃的是什么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说一人爱吹牛,进过次京,就说自己见过天子。问天子住何处?答:门前有四柱牌坊,写金字曰“皇帝世家”的金字。大门上匾额,题“天子第”三个金字,两边居然还有对联,所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贾平凹讲过个段子,笑点类似:俩关陕农民聊天:“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那肯定是顿顿捞干面,油泼......
-
〓 新闻随笔:元宵诗情中的文化认同
又到一年元宵时。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元夕、灯节。《隋书·音乐志》这样描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由此可见当年元宵节的热闹。大年初一是春节的灿烂开头,元宵节是浪漫结尾。过了元宵,人们才收拾过年的心情,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今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