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找诗歌的生存逻辑
“诗与远方”,似乎再一次流行起来。深夜里,一块闪亮的手机屏幕,一个声音,一首诗……大江南北的城市里,许多人开始习惯伴着诗歌入眠。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可能会立即想起,打着手电、点起烛光,阅读诗刊、抄写诗歌的日子。如果把目光投入历史深处,那些大众吟诗填词的时代,更是令人感怀追思。诗歌的沉寂与再流行,宛若一道有高峰有低......
-
〓 无论在哪里,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华科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同学们,毕业后,你们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奔赴各个工作岗位,有的创业,也有的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论在哪里,你们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都是对母校最有力的支撑;无论在哪里,你们所代表的一定是新一代的华中大人。 无论在哪里,请做一个负责的、拥有爱己之心的人。作为当代新青年,你们身上肩负了很多责任,在对国家、社会负......
-
〓 光明时评:跪拜的孝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
日前,上海某民办高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被媒体称为“场面感人”。 800多人一齐跪拜,这样的场面真的从电视荧屏来到了现实中。在古代中国,天、地、君、亲、师皆可拜,跪拜就意味着以牺牲尊严的方式,去表达对处于......
-
〓 大学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大学作为国家和社会之公器,深刻地葆有文化自信、广泛地凝聚文化自信、坚定地传承文化自信,是她天然的、应然的、必然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从大学的起源和发展看,大学首先或者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之“大”是思想疆域之大、理性力量之大、济世情怀之大,大学之“学”是大雅之学、大道之学、大成之学。无论大学的组织和形态如何变化,......
-
〓 大地漫笔:读《礼记》说文明
《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话:“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行路要走在道路的一侧,不要占中行走;站立要站在门的一侧,不要立在门的正中。原意是根据长幼尊卑原则,对小辈提出的要求,但剔除其尊卑等级观念,这样的要求在今天看来已是人们的一种文明习惯。《礼记》中有关礼的记述,描写的都是距今至少两千年之前的事情。早在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
-
〓 几时霞外氛霾散,放出红轮一丈圆——读诗说“霾”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诗经·邶风·终风》《诗经·终风》描写的是一位痴心不改、初心不变的妇女,她对抛弃自己的丈夫有一个既恨又爱的心理过程。整天不歇的大风刮得尘土风扬(毛传:霾,雨土也),这糟糕的天气难道不就是他变了心的世界!他还肯抽时来看望我吗?望其来又不来,我的思念只能更加悠长。这个女人受到丈......
-
〓 艺林史话:郑樵和他的《草堂记》
说到草堂,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这两位唐代大文豪的名气很大,瞻仰其草堂、拜读其诗文的人也很多。本文要说的草堂主人郑樵,知道他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 郑樵,字渔仲,宋代莆田人,原居仙游古邑霞溪之西。郑樵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却无意于科场,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做学问上,著述多达......
-
〓 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
精英们不仅要学有精专,更应该是博雅君子,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涵养刚刚过去的一年,你读过什么好书?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被问的人可能一年到头也没读几本像样的书。也正因此,每到岁尾年初,一些媒体或出版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才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即使没读过,好歹也知道个书名吧。晒在朋友圈里,至少证明自己还在关注文......
-
〓 刘振夏:难忘知遇两先师
黄胄先生(左一)与刘振夏(右一) 1978年,我被借调到苏州国画馆搞创作。一天,我正在画室里整理写生稿,门外摆放着一些我在江南水乡画的人物画。有几个人来到我的画前,其中一位温和淳朴、身材不高的先生问:“这是你画的?”经旁人介绍,我才知道,他就是浙江美院大名鼎鼎的方增先老师。方老师对我说:“明天我们去太湖西山,你愿......
-
〓 谁杀死了林黛玉?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母变心,王熙凤献上“金蝉调包”的毒计,导致了一边是洞房花烛、歌舞升平,一边是凄风苦雨、血泪焚书。由此。多数读者很容易将林黛玉之死与贾母、王熙凤和薛宝钗联系起来。但是,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林黛玉之死其实另有所本。一、三人本“无辜”贾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谁都知道在贾府中这位老太君处于绝对......
-
〓 刘建林:警惕文艺评论沦为“商业广告”
一位中年画家在筹备画展时,邀请了圈内颇有名气的一位批评家撰写“评论”,并愿意奉上酬金。不料,那位评论家因酬金低而让这位画家吃了闭门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一片质疑之声。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可谓火热,大批收藏者蜂拥而至,不少书画家的作品也是价格暴涨。然而,在这一热潮之下,不良风气也暗中涌动,一些艺术评论失节沦为了捧场“......
-
〓 文化评析:莫让文化粗鄙化
文化粗鄙化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出于无知,有人出于故意,而其根本目标无非“利益”二字。 近来,白酒的日子不太好过。塑化剂风波之后,媒体又接连曝出:白酒的年份、产地等“概念”都因暗藏诸多“猫腻”而绝不可信。不久,又有业内人士称,按“香型”评定酒质也不靠谱,因为“白酒不是香水”。联想到此前......
-
〓 今夜,为故乡祈祷
望着荧屏,我又一次泪流不止,为了我那多灾的家乡,为了我家乡的亲人。 这一次,你又遭遇厄运,万千目光、祝福、行动、爱心如潮涌向你。泪再次涌出,心又一次的颤抖,一如五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艰难险阻! 雅安、汶川都是你跳动的脉博。感动于同胞们对你的关爱,泪水涌满我的眼眶,我的心房;今夜,......
-
〓 大学能带给我们什么?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主创业。CFP 从高中到大学,就如同一个人从一个小小的村庄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都市,我们所获得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只要留意,就能够感悟大学生活将为我们带来足以受用终生的生命体验。大学能够塑造我们昂然向上的精神气质 有人问能在大学学到什么?答案的一部分是大家希望听到的,我们将学到许......
-
〓 古史撷趣:古代口香糖
古代也有口香糖,古代的口香糖是丁香。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洁不够彻底,有时肠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口衔“鸡舌香”。因为“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而得名的“鸡舌香”,便是丁香。这味因为花筒细长、形状像钉子......
-
〓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钱钟书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无怪乎钱钟书谈治学心得时说:......
-
〓 “漂亮”未必是“最美”
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在上海图书馆揭晓。其中,90岁作者饶平如悼念亡妻而创作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入选,和书中内容一样,该书的装帧设计也深深打动评委。在评述获奖理由时,评委吕敬人表示:“有时候,书籍设计是那么的简单,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组合,也不会造成昂贵的定价,却能让如此多的读者愿意亲近它。”一本被称得......
-
〓 大地漫笔:“著名”何其多
某日去旁听一个专业内的研讨会,开头照例是主持人介绍“到会的领导和嘉宾”。于是便从头到尾听到了一连串的“著名”:几乎每个被列入会议名单的人,都被冠上了“著名什么家”的头衔。大家似乎也见怪不怪了,只是从掌声的疏和密里还能大致分析出来,谁“非常著名”,谁“比较著名”,谁“有点著名”,谁“不那么著名”……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组织者......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③: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转化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整个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在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富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告别了民族悲情和屈辱感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具体”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价值选择的意......
-
〓 光明评论:知识分子要做中国“筑梦者”
“中国梦”,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理想。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它代表着一种价值的分量;在改革深水区的困难面前,它又展现了一种梦想的轻盈。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梦”正在弥合裂痕,凝聚共识,试图重塑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本报10日在1版头条开辟“追梦者足迹”专栏,并刊发首篇文章《毕生心血一部书》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