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才史话:古代智库人才如何献策
资料图片 《考工记》开篇写道:“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意思是说,坐在那里论述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行动起来执行治国之道的是士大夫。可以说,每一个王侯的身边,都有一班子“坐而论道”的人,就连县吏的身边还有一位师爷呢。在那些得天下、开盛世的帝王身后,必定有一位或者说至少有一位“坐而论道”的谋略高手。......
-
〓 评论员随笔:升级春节的“游戏设计”
春节的“游戏设计”,无论是现实中的热闹,还是网络上的欢畅,都有其意义与价值,也都契合着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春节假期落幕,在意犹未尽中,又一轮春夏秋冬已经开始。在不少人感叹年味变淡的当下,一种通过输入“鸡年大吉”来“召唤”的小黄鸡微信“表情雨”意外走红,唤起人们对童真童趣的回忆。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在过年期间并不是孤例:发送“......
-
〓 于文秀:大学不能培养“失去灵魂的人才”
有学者指出,当前,有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化,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话语,道出了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频频出现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误入歧途的例子,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不能只注重单向度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和道德自律的教育,......
-
〓 读好书,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刻转型时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勤读书、善读书,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
-
〓 光明谈:改地名不能没了乡愁
近日,苏州公示地名调整方案,桃花坞街道将被合并至其他街道,不少苏州市民呼吁留住“桃花坞”这个名字。“桃花坞”不仅因明代文人唐伯虎的一句“桃花坞里桃花庵”而流传千古,更因其完美的江南韵致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尽管当地回应称,街道名调整了,桃花坞社区和桃花坞大街依然保留,但“桃花坞”的消失仍令人遗憾。在城乡建设中,一些老街道......
-
〓 新闻随笔:小暑温暾心静则凉
20年来,笔者常常做一个关于因高考迟到而名落孙山的噩梦,每每醒来,一身冷汗。这大约与20年前的高考有关。那时,高考正值小暑节气。暑热难耐中,我们举行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隆重仪式。由于高度紧张,居然将准考证落在家里。经过数道关卡,当笔者满头大汗跑进考场时,一时间竟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答题。这时,一位监考的女老师过来,没......
-
〓 新评弹:声音是一种文化标志
不久前,我在台北国际艺术村听了一次关于声音的对话,两位文化人以讲座和答问的方式阐释他们对声音的看法。原来,在他们的眼里,每座城镇、每个地区、每个村落和每条街道,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声音,就如同地标那样,也是一种文化名片,既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当下的文化特征。其实,在北京,声音保护已经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史家胡同就有一家北......
-
〓 评论员随笔:城市应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
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大雪为北京换上晶莹冬装。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一组雪景,被网友刷屏,直赞为“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而“到故宫拍雪景”,也成了这个周末游客挤爆故宫的理由。热闹之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拍雪景非要去故......
-
〓 品味“年”的文化底蕴
纠结于社会巨变,年味儿的淡化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惆怅和追问,因此便有了“保卫春节”的口号,激烈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夺走它的罪魁祸首。于是我们追究和重整各种关于过年的文化符号,从剪纸、年画、春联、唐装到春运、团圆、春晚、庙会……也是一派繁荣热闹,甚至有些华丽奢靡,但人们依旧感叹年味不再。 年味的浓淡,既不是物......
-
〓 从沙滩到未名湖
人能活到一百岁是很少很少的,而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算起来我和北大的关系少说也有四十五年以上,如果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就超过六十年了,这就是说我大半辈子在北大度过的,说我是“北大人”是绝无问题的。北大的一百年是从沙滩到未名湖,我的几十年也是从沙滩到未名湖,这两个地方给我留下多少回忆和梦想!如果概括起来说,在北大有我无忧无虑......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杨力舟:学习文史知识提高执政能力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讲话,令我感触很深。他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各种文史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纵观百年以来,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知识分子、科学家、教育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史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故而情操高尚、审美能力也很强。自20世纪中叶以后至今的一些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
〓 光明论坛·温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元代辛文房编的《唐才子传》中说:“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的确,晚唐诗......
-
〓 《淳化阁帖》中的二十四节气·夏至
热日帖(书法)王羲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对于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这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并且还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阳光向南移动,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唐代诗人韦应物也有“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诗句。不过,虽然太阳照射地面的时......
-
〓 屏蔽状元:向教育功利主义说不
浮躁、市侩的商业化办学思路,对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严重误导——培养高分考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却不知此举违背了教育规律,扔掉了最起码的教育责任。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防止炒作状元,广东省考试院对前十名考生成绩进行了屏蔽。无独有偶,福建省的状元名单也被屏蔽,对于文史类前15名、理工类前50名考生,该省不公布具体排名......
-
〓 从三首古诗看星象学
《光明日报》“科技天地”版2013年12月23日《让“伪科学”露出真容》中说:“天上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它们的位置和运动、变化,都绝对不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者事情”,这句话用来说明“不会认可星座决定性格和命运”有一定道理。但这句话也不太严谨。因为从星象学上来看,恒星和行星的位置和运动,都极大地影响到地球上的人或......
-
〓 尽物性,赞天地之化育——传统身心安顿之道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微讲坛】 《中庸》有言:“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对“尽物性”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争议,朱熹释为“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即能很好地认识并处理好与自然物的关系,可谓一语中的。认识自然、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基于此来实现人们的身心安顿之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我国传统的身心安......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支撑起精神的屋梁
正是阅读的人生习惯,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提升了我的生命质量,造就了我的真诚品格和本色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厚度却是无限的。长度在于健康,而厚度在于坚持学习、保持本色。我能从一个普通山村的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厅级干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生坚持的两个字——学习。所谓学无止境,读书学习的习惯,让我一生获益,至今......
-
〓 漫谈教育·秦春华:不偷懒的美国大学生给我们的启发
CFP 开栏的话 经过酝酿,“漫谈教育”专栏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这个结果,既有教育周刊编辑部的“群策”,更有热心为教育而写作的专家名家大家们的“群力”——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不断写来优质耐读的文章,促使我们下定决心为他们开辟专栏,呈系列地刊发他们的作品。我们相信,我们提供的更广阔的平台,还有“漫谈”这一无拘无......
-
〓 真伪之间看智慧
生活中和学术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为某件事的真伪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很多情况下,争论者都认为自己所说的是真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古人云,智者不惑。那么,有智慧的人是如何看待真伪的呢? 因为真伪问题而产生争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很多时候除了客观现实之外,关键在于思维方式。智慧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
-
〓 光明时评:“论文查重几乎都不达标”尴尬了谁
近年来,涉及高校学术不端的消息频遭曝光,但仍屡禁不止。日前,福建福州一高校财会系的应届毕业生就被爆出“论文查重几乎都未达标准”,以至于校方勒令所有学生返校,接受专门指导。该校一名负责人回应称,毕业阶段,多数学生在外实习,故有“返校”一说,至于查重未通过的现象,他认为“很正常”。但凡经历过高校论文写作者,对“论文查重”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