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随笔:博物馆不妨多些引导和包容
暑期到来后,尤其又处在旅游旺季,很多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在迎来大批参观者的同时,也成了一些人休闲乘凉的地方。近日,有媒体记者走访位于北京的两家博物馆,发现在一楼宽敞的大厅里,确实坐着不少人,他们或低头玩手机,或与同伴闲聊、吃东西。其中也有些人脱下鞋子“解放双脚”,“如入无人之境”。炎炎夏日,有凉意的地方都容易吸引人。......
-
〓 文化评析:“京昆混搭”值得借鉴
据媒体报道,从7月25日开始,由台北新剧团带来的三部经典大戏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续演出。对于戏曲观众来说,这三部戏的曲目并不陌生,即《长生殿》《赵匡胤》和《宝莲神灯》。但是,这三部戏却不大好按传统的剧种类别来归类,《长生殿》和《赵匡胤》都是著名的昆曲经典,但这次的演出本却有不少京剧唱段,成为一种“京昆混搭”。《宝莲神灯......
-
〓 集邮撷趣:邮票上的“两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我国邮政多次为人大、政协会议发行纪念邮票。1949年9月21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8日,我国发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全套4枚同图,图案为天安门城......
-
〓 阅读时代:选择“方便面”还是“佛跳墙”
用当下热门的词来说,苏子瞻算得上是位“精致的吃货”,因为他爱吃而且非常会吃。据说,一次苏轼在家中研究美食,尝试把美酒猪肉一起烹煮,不觉间美味四溢、满屋飘香。适逢好友佛印来访,闻到香味,竟然迫不及待翻墙而入,揭开锅盖一吃为快。苏轼笑曰:“佛也跳墙乎?”佛印答:“苏(酥)之皮肉味甚美也。”苏轼得意非常,于是流传......
-
〓 古典诗歌的旧与新
古典诗歌发展到今天,从《诗经》算起,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即便是唐以后历代文人奉为圭臬的诗体——格律诗(近体诗),也历经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了。然而,今人为古诗,仍寻此旧式,除换用几个新词语外,几无新意。殊不知“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诗亦如此:唐诗与宋诗大异,降而为元明,为明清,以至民国,诗随代而异。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古诗的影......
-
〓 评论员随笔:城市应让人感受到光阴与四季
追求怎样的文化城市,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联系,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大雪为北京换上晶莹冬装。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一组雪景,被网友刷屏,直赞为“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而“到故宫拍雪景”,也成了这个周末游客挤爆故宫的理由。热闹之余,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拍雪景非要去故......
-
〓 李文海:为哀鸿立命
李文海中国荒政书集成 导师李文海先生已经逝世一个多月了,忘不了急救病房中心脏起搏器绝望的撞击,也忘不了入殓过程中先生安详的面容。所有这些都历历在目,却仍然觉着他还是和我们在一起。故此不少师友嘱我写一些纪念性的文字,我却怎么也提不起笔来。我该从何说起? 近代史研究的新路 我是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
〓 文化评析:为文物研究搭建开放的平台
日前,故宫研究院又新添了6个研究所。至此,成立于2013年10月23日的故宫研究院已形成一室十四所的建制规模,现阶段学术机构的布局工作基本完成。 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更需要传统文化的给养。在此大背景下,故宫研究院应运而生。它既是对故宫重......
-
〓 亲历者回顾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在他亲自主持召开的对《西欧哲学史》(亚历山大洛夫著)讨论会(1947年6月24日)上曾给哲学史下了一个定义,说“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唯心主义派别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并战胜唯心......
-
〓 研究生教育是时候该改革了
“女硕士求职因学历高被拒,谎称本科生求职”“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7名研究生当上清洁工”……打开搜索网站,输入“研究生、就业”的关键词,旋即跳出的这些新闻足够引发公众的热议——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到底怎么啦?(相关报道详见今日6版) 毋庸讳言,目前研究生教育确实问题丛生。从疯狂的“考研热”和“唯分......
-
〓 观天下:崖壁上的微笑
仰望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我们总是为那些造像温暖的微笑而倾倒。微笑如阳光,刹那间使我们积满尘埃的心灵明媚如春,清澈如溪。这些笑意,已经在这一方坚硬的崖壁上荡漾了千年。笑容里,蕴含着对生命、对灵魂的终极关怀。这是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笑。挪威学者英格维尔特在《宗教史中的笑》中说:笑是一种文化,它超越于语言之上,常常是神性存在......
-
〓 文化评析:字词类节目为何由热变冷
自去年夏天河南卫视推出国内首档字词类节目《汉字英雄》开始,电视荧屏上便掀起了一股“字词热”,《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听写大会》等同类节目相继出现。 产生之初,这类节目口碑和收视均广受好评。它们帮现代人找回了失落于键盘间的汉字文化,为荧屏中的过度娱乐化吹来了一股清风。可如今这类节目的收视却......
-
〓 干部谈读书:创新是大学不变的风景
大学路上,相比改善硬件条件,理念革新更有助于教育驶入快车道,同时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方面创新人才“与优秀的人同行”,是不少人提升自我的方法,也激励人努力通过教育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教育如何让人更优秀,高等教育如何真正培养人、塑造人,是久论不衰的话题。最近,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仿佛和作者同行,展开了一次英美名校的深......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仲呈祥:文化基因凝魂聚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显示了深邃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蕴含着精深的学理思辨和学术价值。他反复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
-
〓 读书管见:读书如登山
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
-
〓 光明谈:留下一口乡音
据报道,目前苏州已有近400名“苏州话辅导师”,他们深入学校、社区、企业,教市民说苏州话,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当地还推出了“吴韵传承”等项目,鼓励企业、社区开展苏州话培训。普通话是工作、生活的标准语言,同时,方言也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听觉载体,一个独特的词语,就能在同乡人中传递默契。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方......
-
〓 陈鲁民:“牛人”的开场白
课堂上的刘文典 辜鸿铭(高旭奇画)曾有那么一帮“牛人”老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讲啥啥出彩,就连上课开场白也各有千秋,特立独行,见秉性,见风格,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悠悠地补充:“......
-
〓 且行且思:高考标语,多点平常心
高考就要开始了,挥汗如雨、埋头书堆的考生背后,往往悬挂着几条“催人奋进”的大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雷人乎?雷人也。如果说“没有高考,你能拼过富二代吗”之类的标语还能让人会心一笑,“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之流就让人心里起疙瘩了。为何雷人?究其原因,大致因为过分展现唯分数论的“......
-
〓 李学勤:历史学者有责任纠正被贬低的中国古代文明
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有时候只能说命该如此。事实上,我们走哪条路常常不是由你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一些必然的和偶然的外部事件构成。可是尽管如此,一个人必须要有一种自觉,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如何有自觉的意识和要求呢,了解历史就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国家,拥有五千多年的......
-
〓 辣评:保护文物“行胜于言”
近日,清华大学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人刻字。日晷是1920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重要纪念物,其底座上还镌刻着清华大学的校风——“行胜于言”。四个大字与醒目的刻痕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心痛。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此事未平,同属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的“二校门”竟然也被人刻字。类似问题频频发生,缺乏社会公德、文明素质低下显然是主要原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