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兔诗话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跳跃的哺乳动物,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 我国养兔历史悠久,《后汉书》里说,东汉豪门梁冀大造兔苑于河南(洛阳),可见那时人们已着手驯养家兔了。我国又是诗的国度,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以兔为题材,留下了大量咏兔诗句,读之颇有意趣。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有《宫词》一百首,广泛地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其中有首写小白兔的:......
-
〓 从英雄情怀到落拓心理——唐代三首“书生诗”解析
大唐的盛世景象,在造就大唐的文学辉煌的同时,也激起了大唐诗人的宏伟壮志,成就了大唐的一部分书生。大多数书生一改魏晋名士崇尚空谈,啸傲山林,放浪形骸的做法,把眼光瞄准了政治舞台,他们热衷于业绩和功名,积极向上,自觉投身于时代的惊涛骇浪中。用行动呼应着社会,展现着他们昂扬的抱负;然而,另一方面,大唐的黑暗和没落又造成了书生......
-
〓 红叶作书,郑虔三绝
郑虔,郑州荥阳人也。善画山水,好书。常苦无纸,虔于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逐日取叶隶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明皇,明皇书其尾曰“郑虔三绝”画陶潜,风气高逸,前所未见,非“醉卧北窗下,自谓羲皇上人”,同有是况者,何足知若人哉。此宜见画于郑虔也。虔官止著作郎。今御府所藏八。——摘自“国学宝典”/宋·无名氏《宣和画谱》卷五......
-
〓 陶然:追怀与吴熊和师的诗词唱酬
吴熊和先生吴熊和先生诗札手迹 1991年通过南京东南大学王步高先生的介绍,我与吴熊和师开始通信,曾寄去拙诗劣词若干首呈教,并表达了希望拜入门墙的心愿。先生很快回信同意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并指出拙作之弊在“伤于老气”,并以“为赋新词强说愁”告诫,令我惕然而惊。我虽自幼爱好诗词,但一直没有名师指导,自1992年考入杭州......
-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赏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睦州建德(今杭州所辖县级市)的那一段。诗人在一次旅途中泊舟夜宿于此,写下了这首清新隽永的五言绝句。起句叙事点题——移船停泊在水气弥漫的江洲边。次句补出具体时间——夕阳西下,天色暗下来了;兼以抒发此时此地自己的心情——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因离开家乡,漂泊......
-
〓 大家手笔:持之以恒与言之有故
持之以恒与言之有故是治学箴言。不持之以恒,很难言之有故;要言之有故,必须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是学者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不论社会怎么变革、环境怎样变化,自己的学术信念总是不变,总能按照自身选定的领域与课题稳步前进。持之以恒体现的是学者的学术定力,即不为功名利禄所驱使、不为时风世风所动摇。研究今文经学的产生、发展、变......
-
〓 鸡的传说:身世不凡的灵禽
古人和文人对鸡极为推崇。在优美的中外神话故事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甚至是“创世神话”中的主角。传说女娲造万物,先造六畜,后造人。“初时,天为一团混沌,地为一堆泥巴。女娲掺水盘泥,首日摔出一鸡,鸡叫天门开,日月星辰齐出来;次日摔出一狗,狗奔地门启,乃别东南西北四方;三日摔出一猪,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四日摔出一羊,以羊祭......
-
〓 中国古琴史话(九):明
明代进入了一个稳定持续发展并不断承旧趋新的时期。明代嗜琴成癖的皇帝很多,如明宪宗(成化)能琴名冠一时,传世明琴中见有“广运之宝”印鉴的各式成化御制琴。明思宗(崇祯)也喜好鼓琴,能弹30余首古曲,兴致所至,“鼓琴多至丙夜不辄休”。明代擅琴的太监也很多,著名的如明中叶的戴义、黄献、胡喜諌等。明代藩王造琴、刻谱之多,堪称空前......
-
〓 文化聚焦:梅兰芳先生的创新精神
《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有关单位正在举行巡回演出、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各种纪念活动,传播梅派艺术,缅怀民族气节。发掘梅兰芳艺术经历中蕴含的艺术精神和人格力量,并把这种精神运用于今天的艺术实践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理论价值......
-
〓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龙生九子”的解释】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
-
〓 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道教是我国自创的一种宗教。关于道教的起源问题,后世道教徒编造过许多说法。如起初有借托老子为道教创始人的说法,以后在佛教传入后,受到佛教关于佛国净土迷信的影响,道教徒也编造出一套天宫神仙世界的说法来与之抗衡,并抬出一个据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已存在的所谓“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作为道教的教主,而老子则成了“元始天尊”所......
-
〓 蛇谱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足人手,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巨蛇】《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长蛇】《山......
-
〓 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之四:“西装热”与改革开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人的衣着愈发时尚。资料图片改革开放之初,电影电视里的服装成了人们最重要的服饰参照依据。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主人翁麦克戴太阳镜的形象令国人羡慕不已,被戏称为“蛤蟆镜”,成为抢手的时髦物。一部讲述华侨少女与中国青年恋爱的国产影片《庐山恋》,除了爱情故事,观众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女主角的漂亮时......
-
〓 新闻随笔:谷雨的情致和召唤
二十四节气中,带雨字的有两个——雨水和谷雨。相比之下,笔者对谷雨二字情有独钟。就温度而言,雨水在立春之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下的雨是冷雨,冷飕飕的,淋了是要生病的。谷雨则不同,寒冷退去,微暖来临,此时的雨,接近暖雨,不再冰冷。谷雨最有情致,是观雨的好时节。那些充满雅趣的听雨楼、观雨轩、瞻雨亭等名称,在谷雨时,越发有看......
-
〓 李国文:不读红楼又何妨
读书,目的无非有二,一曰求知,一曰消遣,这两者,界限也不是非常泾渭分明的。求知的阅读,未必得不到消遣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消遣的阅读,也应该能够获得求知上的满足。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消遣,通常都是第一位的,求知,则是次而又次的事情了。我认为,凡读《红楼梦》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为了消遣,求知者,顶多也就只有......
-
〓 李杜诗篇及其当代价值——西北大学的一堂文学课
西北大学校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画) □戴敦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国画) □戴敦邦 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学经典也都是当代经典。经典的魅力之光,如何能穿越时空,照进现实?在西北大学的一堂古典文学讨论课上,师生们对于李白、杜甫这两位大诗人经典诗篇的当代阐释,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
-
〓 大将风度,千古传颂——《单刀赴会》赏析
“单刀赴会”(第66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十分精采的片段,它有力地表现了关羽智勇双全的大将风度,历来脍炙人口。小说第66回,写孙权得知刘备吞并了益州,想起刘备当年作出的“取了益州,便还荆州”的承诺,即用张昭之计,命诸葛瑾去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与诸葛亮串演双簧,佯作答应先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把问题推给了镇守荆州的关......
-
〓 地域文化: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
从台北故宫到中正纪念堂;从宜兰清洁的山水、古老的木雕到鹿港小镇老街上透亮的乌鱼仔、用树枝雕琢的铅笔;从玫瑰园美丽的英伦骨质瓷茶具、浓郁的花香茶香到窄门咖啡的极简低调奢华;从植物园宽尾蝶翅的绚丽翅膀到素书楼凝重端严的大红门;从赤崁楼夜景的正大仙容到明伦堂令人震撼的“忠孝节义”……不到10天的台湾“文化福旅”,竟可......
-
〓 品茶如品人生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清明前后,新茶出炉,成了众多爱茶人挥之不去的话题。饮茶的好处众人皆知,而大师们品茶,则能品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鲁迅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鲁迅在《喝茶》中写道:......
-
〓 文物丢了,就得追回来
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过,广州美术学院的图书馆显然是一个令人心事重重的天堂——它失窃了。上百幅名画被图书馆原馆长萧元监守自盗据为己有并经拍卖公司之手流向市场。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十分忧心这些画作的追回。然而,有一些声音却言之凿凿地说追回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此言论简直匪夷所思。张大千、齐白石等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