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摘自《文学回忆录》
木心1950年,我23岁,正式投到福楼拜门下。之前,虽读过他全部的小说,还不够自称为他的学生——被称为老师不容易,能称为学生也不容易啊——小说家的困难,是他的思想言论不能在小说里表现出来的。我同福楼拜的接触,直到读他的书信才切身感受到福楼拜的教育。那年,我退还了杭州教师的聘书(当时还是聘书制),上莫干山。这是在听福楼拜......
-
〓 看称谓,品《三国》
明公仔细读《三国演义》,会发现有很多人被称为明公。如第1回里刘备称刘焉,后来刘备归顺袁绍时也这么称呼过袁绍,曹操的谋士和张昭也这样称曹操和孙权,就连和曹操格格不入的陈宫临死前也说:“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明公是个什么东东呢?就字面而言,明公可解为贤明的......
-
〓 光明论坛·温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援引东汉思想家王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的说法,语重心长地教导广大青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
〓 马年话“马”联
《马年元日选编》:易爻蕃锡康侯马;隆礼恭迎节使骖。(上联文出《周易》,极难对!)红孩儿骑马游街;赤帝子斩蛇当道。(此为于谦八岁时衣红衣骑马,长者戏出上联,于应下联。值金蛇已去,铁马奔来,正好相应,一哂!)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蒙虎皮于马背,谓是班彪。(假岛,喻贾岛,唐代诗人。班彪,字叔......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四
南朝乐府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负责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南朝乐府包括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乐府,现存诗约五百四十多首。南朝乐府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约五百多首,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大类,另外还有民间的祭歌——神弦曲。其中吴歌共三百二十六首......
-
〓 彩绳斜挂绿杨烟——中国古代妇女秋千运动
意写秋千图 唐勇力/作秋千,旧时写作“鞦韆”,是我国古代妇女体育运动之一。据说是春秋时北方山戎的游戏,齐桓公伐山戎,流传至中原一带,后又遍布全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些古籍中,常将秋千与施钩混淆,其实施钩是一种军事技能,与秋千并不是一回事。说到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蔓生植......
-
〓 李杜诗篇及其当代价值——西北大学的一堂文学课
西北大学校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画) □戴敦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国画) □戴敦邦 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学经典也都是当代经典。经典的魅力之光,如何能穿越时空,照进现实?在西北大学的一堂古典文学讨论课上,师生们对于李白、杜甫这两位大诗人经典诗篇的当代阐释,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
-
〓 初读雷池(三)——舜与雷池
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所以炎帝、黄帝成为华夏族的祖先。相传,黄帝建造宫室、房屋,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黄帝之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助手仓颉发明了文字,助手伶伦编出了乐谱。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
-
〓 品茶如品人生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清明前后,新茶出炉,成了众多爱茶人挥之不去的话题。饮茶的好处众人皆知,而大师们品茶,则能品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鲁迅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鲁迅在《喝茶》中写道:......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三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实际上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隐”即隐晦曲折,指的是含蓄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显”,即显豁,指的是率直浅切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一般说来,中国的古典文论称誉含蓄手法者多,但也有许多作家刻意追求直白显豁的风格,甚至形成一些文学集团和风格流派,如中唐时代的新乐府诗派,宋代苏......
-
〓 魏晋名士们的LOGO
魏晋是名士辈出的年代。当时并没有名片之类的物件儿,名士们总不能在自己脑门儿上写上“我是名士”。那么,如何标志自己名士的身份呢?麈(zhǔ)尾麈尾外型上似羽扇又似拂尘,本是人们驱赶蚊虫,扫拂灰尘的器物。但在魏晋之时,它在名士们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精神奢侈品,成为了一种名士专有,其他人等都不敢轻易使用的物件儿。在当时,由于名士......
-
〓 “回鹘衣装回鹘马”——唐朝时尚穿胡服
唐代胡俑深目高鼻,浓髯卷发,或头戴尖顶帽,身穿开领衣,或手执胡瓶……以胡人形象为蓝本所烧造的陶俑被考古学家称为“胡俑”。近日在西安举行的“丝路胡人学术研讨会”上,国内50余名专家学者就胡俑的特点、胡俑所反映出的国际文化交流状况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唐代女子穿着胡人服饰是当时的一种流行时尚。唐代流行时尚......
-
〓 新闻随笔:谷雨的情致和召唤
二十四节气中,带雨字的有两个——雨水和谷雨。相比之下,笔者对谷雨二字情有独钟。就温度而言,雨水在立春之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下的雨是冷雨,冷飕飕的,淋了是要生病的。谷雨则不同,寒冷退去,微暖来临,此时的雨,接近暖雨,不再冰冷。谷雨最有情致,是观雨的好时节。那些充满雅趣的听雨楼、观雨轩、瞻雨亭等名称,在谷雨时,越发有看......
-
〓 文物丢了,就得追回来
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过,广州美术学院的图书馆显然是一个令人心事重重的天堂——它失窃了。上百幅名画被图书馆原馆长萧元监守自盗据为己有并经拍卖公司之手流向市场。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十分忧心这些画作的追回。然而,有一些声音却言之凿凿地说追回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此言论简直匪夷所思。张大千、齐白石等大......
-
〓 李国文:不读红楼又何妨
读书,目的无非有二,一曰求知,一曰消遣,这两者,界限也不是非常泾渭分明的。求知的阅读,未必得不到消遣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消遣的阅读,也应该能够获得求知上的满足。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消遣,通常都是第一位的,求知,则是次而又次的事情了。我认为,凡读《红楼梦》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为了消遣,求知者,顶多也就只有......
-
〓 用人名作对子
用人名对对子,也是联对的一种。早在唐朝武后时期,文人游戏已兴此风。那位赋诗敏捷的东方虬曾预言:后世文人必用自己的姓名与西门豹联对。然而,千载之下知音还难觅啊!清人叶廷管《欧陂渔话》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有人举“西门豹”让一九岁学童属对,只因其刚读罢《左传》,开口便以“南宫牛”应对,举座为之哗然,皆称其为天然佳对也。宋人周密......
-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四
一、何谓理趣有这么两首诗,它们咏歌的是同一个对象,但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的差别所在。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须多加分析即可看出:李白的《......
-
〓 成由勤俭败由奢——简评中华民族的节俭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近日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我们邀请专家选编了中国古代一些有关节俭的故事、格言,希望大家以史为鉴,提升全社会以俭为德的自觉性,促进节约风气的形成。节俭关乎国......
-
〓 这些字竟然都与猴有关
在汉字为载体的生肖纪年中,猴年颇受青睐。从唐、宋开始,传统民俗便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比如常有画猴子骑在马背上,取言“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骑在大猴背上,表示“辈辈封侯”;另在“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长年长寿的意思。那么在庞大复杂的汉字系统中,哪些汉字与“猴”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呢?候“猴”字本......
-
〓 文化评析:读书节目停播读书请别停下
1月6日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宣布停播。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从200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历时8年,在一周五个工作日中每天用8分钟介绍一本书。八年中,节目对书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财经、宗教等各个领域,有时是各学科的经典巨著,有时配合时下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它最后一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