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堆文化探秘——金杖之谜
金杖与青铜雕像,也许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稀世珍宝了。正因为这样,专家们意见最多,争议也最大。古代中国并非“无权杖之说”。古方在《天地之灵》一书中指出,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包括玉戚、玉冒、玉墩等。以“秘”相连,即成一件长68厘米,有柄首饰和柄尾的完整玉器。作者说:“这些特殊的......
-
〓 代表委员手记之欧阳中石:文化承传要“立德、立学、立言”
中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易经》中对“文”的解读是:“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解释“文”是划出来的痕迹,即纹路。《礼记》中有言“五色成文,而不乱”,展示出美好与繁荣。“化”是指向美好和谐变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一切,把古今中外的一切化成美好、和谐。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需要承传。先承接,后传......
-
〓 《往常》──一首散佚的闻一多悼女诗
闻一多 搜集现代作家的佚作,不能放过那些刊名中含有“政治”、“经济”等字样的非文学类民国期刊。 《往常》一诗原载《政治家》(THE STATESMAN)半月刊1926年11月16日第1卷第13号,置于“文艺”栏目内,署名闻一多。《政治家》创刊于1925年,系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学生刊物。这首诗未见收入《闻一多全......
-
〓 名家看两会之谢辰生:文物保护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作为一名在文物战线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我高度关注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市场经济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文物保护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
〓 晋商“天成西”老字号
一、蕴晋商之美,凝民族之魂自古晋人善商,山西人经商历史悠久。“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不能被人们遗忘的商路。依据“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这也是晋商“天成西”老字号“先做人,后经商”高度完善的人格化秘诀,也是晋商文化一面历史的镜子。解放前,银川市八大商号中最大的商号就数“天成西”了。陆续创......
-
〓 读俞樾《群经平议·周易》札记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得咸丰皇帝赏识,放河南学政。因“试题割裂经义”,被御史曹登庸参劾,罢官后遂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
-
〓 文化记忆:蛇年说蛇票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蛇是受人们崇拜的形象,被称为“小龙”。神话中补天造人的女娲就是蛇身人面,许多传说故事中不乏“蛇郎”、“蛇女”的形象。在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有“蛇衔明珠以报恩”的记载,后民间视“蛇衔宝珠”为吉兆,并以此喻世人应积德行善、感恩知报。《白蛇传》中化成美女的蛇仙白素贞与许仙缔结下美好姻......
-
〓 文学作品中的龙形象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伟大的形象,它被中国的先民作为祖神加以敬奉,将其作为“图腾”,后人则自称为“龙的传人”,并引以自豪。长继不衰的文学主题龙的图像几乎无所不在,它飘展于旌旗之上,盘绕于廊柱之间,垂首于藻井之中……笔者根据《汉语大词典》统计,发现由龙字组成的词条就多达760个,由龙字构成的成语多达289个。在历代文学......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0月2日,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创建于天津西沽村,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现代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最早的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
-
〓 肖复兴:年灯
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
-
〓 人才史话:孙吴立足靠人才
孙策为太史慈松绑 三国时期,孙吴能够发展成一支独立势力并在江南立足,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人才政策。 孙吴的第二代首领孙策为人耿直豪爽,能够吸引和重用那些胸有大志、义气相投的人。孙策得到周瑜以后,周瑜向孙策推荐“江东二张”——彭城人张昭和广陵人张纮。孙策亲自登门请“二张”出山,并拜张昭为长史、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
-
〓 聂政学琴刺韩王
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窬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
-
〓 帆影茗韵: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此件唐代茶具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由茶盏和盏托组合而成,胎质细密,釉色青翠,莹润欲滴。带托茶盏通体高6.6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6.6厘米。茶盏为敞口五曲荷花形,腹部弧形且压印五条棱线,圈足。盏托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茶盏与盏托相......
-
〓 名人故居:黄炎培故居“内史第”——天地有正气
上海黄炎培故居一隅 雪 村绘去看黄炎培故居时,已近黄昏。这是上海浦东的郊外了。逼仄的小路,两旁小小商铺比肩,人流熙攘。对于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之诮的上海,这里算是“下只角”了吧,不料却隐着这样一个灵秀的所在——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一栋有来历的江南旧宅,暗沉沉地标出三个大字“内史第”。走进黑漆铜环的......
-
〓 知味·丝绸之路·西域来的蔬菜瓜果
图为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一条主要通道。在汉唐长达11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这条道路上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版从本期开始开设“知......
-
〓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玻璃罩灯:星落冰壶光火齐明
雨夜的灯光分外动人。唐代李商隐在《春雨》中写道:“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灯光照耀之处的雨丝,亮的像一团珠光宝气,可见诗人打的灯笼,应该有防水的灯罩。能够防水还透光的灯罩,也深藏着古人的智慧。在唐代,灯罩只能用油布或油帛制作。到了元代,谢宗可《泡灯》中却写到“焰吐兰膏映水晶,澄泓不动一沤轻。天星影落冰壶夜,神......
-
〓 孙郁:挥不去的乡愁
速写:余光中罗雪村绘制图:蔡华伟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一首缠绵悱恻的《乡愁》,连缀起大陆和台湾的遥思和怀念,从而成为两岸隔海相望、举杯邀约的信使。这首《招魂》是诗人余光中为参加将于本月29日在河南举办的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所作,是他又一首歌颂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本报首发,以飨读者。学者孙郁的这篇文章由诗及人,漫谈了他......
-
〓 心灵有约:槐花约
一个春日,友人从济南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友人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十年前的仲夏,广袤的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那日清晨,相约几位朋友步行登泰山,过斗母宫,过壶天阁,过回马岭,望不尽的奇峰峻岭,竟是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一曲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
-
〓 说文谈史:蛇年说蛇
20多年前,购得黄永玉的《罐斋杂记》。这真是一本奇书,作者以数十条幽默风趣且寓意深刻的“动物短句”为其构架,然后分别配上水墨插图,令人百读不厌。这些水墨插图有漫画意味,造型简洁,神形俱佳,而且具有很浓烈的水墨韵致,非大手笔不可为。此中有一幅《蛇》,以浓墨画头、嘴、眼及蛇背,以淡墨画蛇信子及蛇腹,弯曲盘绕,从容前......
-
〓 匪以玩物维以观德——谈谈苏东坡题砚“赠唐佐”
儋州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载酒堂上,悬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牌额,上刻“海外奇踪”四个大字,为光绪二十四年儋州知事罗栋材所书,意为此乃海南一处奇特的古迹。作家、学者朱玉书将牌额顺手取来作为书名,记录苏东坡谪居海南事迹,其中一篇题为《琼岛珍物西蜀藏》的文章,记载了他“发现”东坡砚的经过。说1980年秋天,到四川参加全国苏轼研究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