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氏兄弟的“独乐”和“众乐”
“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自从孟子提出这个著名的命题以来,“与人乐乐”几乎成了不二法门,而“独乐”则几乎成了“自私”的同义语。其实,“独乐”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特别是身处逆境之时,“独乐”更是一种品格和胸怀的体现;它是对现实环境的超越,也是坚持既定操守的一种形式。孔子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
〓 小钱币,大学问(二)
百币齐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混乱,割据纷争,战争频繁,先后存在过30个政权。《三国志·魏书》记载,曹魏未铸新钱,仍沿用旧钱。魏文帝黄初二年(221),谷物腾贵,废五株钱而改用谷帛交易。明帝太和元年(227),“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遂恢复五铢钱。蜀汉货币比较......
-
〓 纪念《开罗宣言》发布70周年:开罗会议与台湾光复
▲(前排左起)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在开罗会议的合影 开罗会议公报原件。公报声明,使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摘自《世界抗日战争图志》)刊载《开罗宣言》的1943年12月3日《大公报》(桂林版)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编者注)六月六日,即在莫斯科宣布解散“共产国际”之后,......
-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诗赏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花卉中的自强不息者,非梅莫属。百花多开放于惠风和煦的春日,而梅花独开放于冰雪肆虐的严冬。因此,至迟自南朝宋以来,梅花就不断为诗人所吟咏,并逐步定格为中国文化精英的象征。细读历代咏梅诗词,我们会发现,咏梅而止于梅的作品只是少数......
-
〓 人情依旧
年初去南京参加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研讨会,就便去了郊区的万安村,那并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母亲生前工作和归宿之地。四十多年前我只是匆匆而过,现在可能已没有一个熟人,但我忘不了那个贫瘠山村建国后的第一所小学,因为那里有我母亲创办的辛劳和莘莘学子,当我耳畔迥响校舍的朗朗书声时,那已成为生命中永不磨损的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如......
-
〓 怎一个“悖”字了得——《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曲词赏析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
-
〓 文化评析:赝品收藏,别打博物馆的幌子
举着文物的旗帜,打着博物馆的幌子,挑衅着公众的智商,这样一座假冒伪劣博物馆,如何向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而那些未被曝光的“赝品博物馆”,就这样处于监管盲区,任其恣意生长么? 日前,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一下子把河北冀宝斋博物馆置于了舆论的焦点。这家自称“藏品能让故宫羞愧得无......
-
〓 曾沐春风说简繁——怀念周先慎先生
4月下旬,我问中文系办公室主任杨强兄,周先慎老师真的什么告别仪式也不搞吗?杨强说:周老师那性格你也知道,他说不搞,咱们就尊重他的遗愿吧。我在1983年入学北大前,对北大中文系在世的老师,就知道两个人。一个是王力,一个就是周先慎。至于王瑶、林庚、吴组缃、乐黛云、袁行霈、裘锡圭……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未听说过。知道王力,......
-
〓 原始服饰
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在距今25000年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发掘出的骨针足以证明,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饰的起源期。那时的人们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
-
〓 秦始皇两度南巡云梦的因果关系
云梦境内有禁苑,有驰道,秦始皇来过云梦,这都是睡虎地和龙岗秦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把这些历史信息与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考察,发现云梦不仅有皇家禁苑,而且有云梦行宫;不仅有驰道,而且有两条驰道在云梦交会;秦始皇不仅来过云梦,并且来过两次,还在云梦办了一件大事。睡虎地出土的《编年记》载:“廿八年,今过安陆”。“今”,是秦朝时......
-
〓 秋肃春温,潜移默化——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与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对读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分析了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与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揭示了两者的相同之点在于都是挚友之间友谊与分歧的产物;都显示出博大的胸怀与恢宏的气度。差异在于鲁诗重理,毛诗主情;鲁诗严谨而充满张力,毛诗自然而多面兼得。这是鲁诗秋肃,毛诗春温,但都很有默化潜移之效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鲁迅;毛泽东;七言律诗......
-
〓 初读雷池(二)
六千万年前,由于地壳剧烈运动,大地南北塌陷断裂,长江形成,雷池出现。六千年前,在雷池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望江的先民们就开始繁衍生息、渔猎耕耘,黄家堰遗址、狮子林遗址、汪洋遗址、汪家山遗址、南庙遗址、戴家墩遗址、枫岭庵遗址述说着久远的雷池文明。千百年来,望江人民在“六水三山一分田”的独特自然地理地貌上,创造了特色鲜明的雷池......
-
〓 各适其天各全其性斯为大快——郑板桥的生态观和他的诗书画艺术
郑板桥作兰石图 “生态”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词。“生态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赫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而“生态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世界范围内凸现出来。其实生态哲学在中国古已有之,300多年前的文学、书画名家郑板桥既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位伟大的先驱。论及郑板桥的生态观,话要从......
-
〓 文史遗痕:纂香书室探宋湘
一个春日,我踏入东莞凤岗镇清丽的湖光山色,走进一座典型的客家小楼,不经意间与广东第一大才子宋湘打了个照面。 宋湘,梅州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绩斐然的清官。他曾到凤岗游学,为书院题写了“纂香书室”的匾额。此后凤岗文风大盛,童子以进此书室学习为荣,才人辈出。时序更迭,书室几度衰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 名家看两会之瞿振元:拔尖人才培养需制度支持
全国两会再次拉开帷幕,人才培养一如既往将成为会场上的热门话题,这让我想起今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初见成效的报道。这篇报道令我十分振奋。 “拔尖计划”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教改计划,2009年开始实施,它聚焦于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基......
-
〓 马年说“马”——《诗经》中关于“马”的称谓
马上要进入马年了,“马”有多少种称谓,你知道吗?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里,对“马”的称呼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诗经》,原名《诗》,后因汉代毛亨、毛苌叔侄曾注释《诗经》,且仅有他家的得以流传至今,所以也被称为《毛诗》。《诗经》记载着商末或周初至春秋时期,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马,作为古代社会重要的军事、农业、交......
-
〓 “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读汤老两篇旧文
汤用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是我最敬仰的师长之一。一九五五年我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正赶上汤老在前一年患脑溢血后卧病在床,因而整个大学期间未能聆听汤老的教诲。毕业留校工作后,虽亦时有机会与汤老接触,然仍因汤老病体虚弱,不得在学术上深入求教,此诚平生一大憾事也。但是,汤老在学术上的博大精深,他的专著和论文,对我在学术上......
-
〓 地藏经典琐谈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最重要、影响深远的菩萨。中国佛教中不仅有四大菩萨之说,而且有四大菩萨的道埸,这就是文殊五台、观音普陀、普贤峨嵋、地藏九华。九华山地藏事迹不可谓不奇、道埸影响不可谓不大。但其形成的年代已是中古社会的中后期。地藏菩萨在中国以至於多半个亚州久有深远的传绪。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大约在北凉时期已经译出。在唐代更有......
-
〓 唐太宗《帝京篇》赏析
唐太宗《帝京篇》组诗由十首诗和一篇序文组成。序文交待了写这一组诗的意图,这十首诗则是唐太宗实践创作意图的产物。其中的第一首描写了皇宫之恢弘与壮丽,第二首至第九首则分别描写了太宗读经典、欣武宴、赏音乐、追逸趣、游翠渚、玩琴书、饮玉酒、观艳舞的生活情状及其感悟,第十首则综合抒写了唐太宗的人生理念和为政态度。读这组诗,我们可......
-
〓 唐诗故事:龙门夺袍
龙门应制宋之问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初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云跸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塔影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