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事点评:“十大流行语”为啥能流行
12月15日,《咬文嚼字》发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等上榜;而一些使用频率更高的流行语,比如“然并卵”“重要的事说三遍”“城会玩”却落选。2008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发布十大流行语,但一些流行广、使用频率高的流行......
-
〓 光明论坛·温故:“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并引用了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话:“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王夫之此言原本针对的是天文历法中的主观命名与客观实际对象的关系。在《思问录·外篇》,王夫之针对中国古代......
-
〓 刘建民:写景咏史话长联
书画家宋开疆草书《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 在中国传统文学样式中,对联雅俗共赏,一般为几个字到十几个字,但其中也有一些几十字或上百字的长对联,其创作思路往往独辟蹊径。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久负盛名,可称代表。其联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
-
〓 似花还似非花——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一首具有特殊风格的名作。一般来说,唐宋词中所写的景物情事大多是现实中的实有,这首词从整体来看,却表现出一种非现实的理想意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造境”与......
-
〓 博物馆“文创”需突破自身局限
故宫朝珠耳机、马王堆养生枕……最近几年,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博物馆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掀起了一股文创产品“萌萌哒”热潮。博物馆文创产品对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把“博物馆带回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匮乏、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仍然存在。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
-
〓 品智生活·汉字⑨:“熬”之况味
熬,从火,敖声。“敖”有“抬高”的意思,与“火”联起来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
〓 名人故居:谭嗣同故居——书剑肝胆托昆仑
谭嗣同故居一隅 雪 村绘今年,是谭嗣同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坐落在湖南浏阳城北正南街的谭嗣同故居“大夫第”,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尽览天地人间的沧桑演变、岁月血火,却依然庄重肃穆、静默矗立,在时空的长廊上思索、凝望。虽临暮冬时节,天空又飘着细细的冷雨,然而当我们走近“大夫第”,看到门前高大的香樟树郁郁葱葱地守护着庄严......
-
〓 似花非花,有情无情:唐人诗意世界中的柳絮
诗情画意中的柳树,春风拂动,婀娜多姿,堆烟曼妙,惹人心神荡漾……科学地来讲柳树生长快,生命力强,容易繁殖,可适应不良的自然条件,广阔的平原和低湿的水乡地区都可栽植。因为是重要的速生树种,既能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又能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同时还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和优美的观赏树种……折柳樊圃先民曾在《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
〓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力无限前景广阔
“中国书法艺术的光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不想让它光大都不可能。”这是欧阳中石先生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就“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作学术讲座中表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欧阳中石指出,中国书法是闪烁在中华文化之上的绚丽光环,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绚丽光环。中国书法艺术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
-
〓 月宫镜、霓裳舞、咏月诗: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月宫镜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唐......
-
〓 文物修复要“带病延年”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韩业庭)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馆藏文物的腐蚀率超过50%。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励小捷表示,50%这个数据不是空穴来风,在文物修复工作上,要遵循“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的理念。 励小捷介绍,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过一次馆藏文物腐......
-
〓 赵德鸿:“天籁”一词的哲学本意考证
“天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作为哲学术语与艺术意象的“天籁”的真正含义,似乎一直被掩盖在广袤的庄子哲学之下。笔者认为,庄子是通过“天籁”的意象,阐释出了自己在哲学领域里的最高认识。只有懂得了“天籁”的本意,才能够读懂庄子哲学的秘密。“天籁”一词的来源与误用“籁”的本义是古代一种三孔的管乐器,亦指从孔穴中......
-
〓 思考者说:出世与入世
学校的长廊上挂着一幅小学生的书法作品,楷书墨笔,端端正正地写着一句格言:“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这“入世”与“出世”的语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但这句话字面上的道理倒也并不难懂,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人行事与做人的态度: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方可活得从容潇洒;行事,却要有积......
-
〓 姜广辉:怎样读《周易》
《周易》作者及其书特点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至汉代则有《易经》之称。司马迁、班固等人构拟了一个《周易》演生史,即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并“作上、下篇”卦爻辞;孔子作“十翼”等。但经历代学者考证研究,这些说法并无确证。我们的看法是,《周易》卦爻辞及“十翼”各篇应是历史上许多佚名的智......
-
〓 师承与门户
近日,著名考古学家冯时先生引用古人“学不可以无师承,但不可以有门户”之语告诫自己的学生,继承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推进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以前,对这一古训的第一句话,笔者颇有深刻的领悟,但对于后一句,则似并未有直接的感触。最近读梁启超先生《清代学术概论》,注意到粱氏总结清代朴学大师的学风,其中言及“所见不合,则相辩诘,......
-
〓 历阳书事七十四韵并引[1]注释
长庆四年八月,余自夔州转历阳[2]。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友人崔敦诗罢丞相,镇宛陵[3],缄书来抵曰:“必我覩而之藩,不十日饮,不置子[4]。”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5]。敦诗出祖于敬亭祠下。由姑孰西渡江,乃吾圉也[6]。至则考图经,参见事,为之诗,俟采之夜讽者[7]。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8]。霸......
-
〓 节气·物候·白露——天气转凉露重草白
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的9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今年白露交节时刻是9月8日7时0分。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白露”。古人用五行解释说:“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也很通。到......
-
〓 鸡年品赏咏鸡诗
“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挺无复须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宋•陆游)”鸡年到来之际,高哦低吟几首如此美妙的咏鸡诗,也别有一番情趣。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鸡的故乡。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以鸡为题材,留下了大量咏鸡诗句。《诗经》中就有“鸡鸣喈喈”“鸡栖于树”之吟唱。唐寅的咏鸡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
〓 读书管见:“知入”与“知出”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扪虱新话》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
-
〓 冯友兰——三史六书的诗意风景
作者简介:胡正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国学院研究员。一夜读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对其中的“一别贞江六十春,问江可认再来人,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四句诗感慨最深。浸着夜色,就着诗意,我沉醉于冯先生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世界旖旎,轰然清秀的是我与冯先生的缘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夏日,我在鲁迅文学院参加青年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