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中的猴信仰
即将到来的丙申年,俗称猴年。猴子是动物界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它聪明伶俐、动作灵活,善于攀爬树枝,是人类最喜爱的动物之一。道教是一个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宗教,在其历史上曾经赋予猴子以很多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石猴赐福“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说起道教中的猴文化,北京人大都会首先想起位于西便门外白云观内的三只小石猴。......
-
〓 碧罗团扇自障羞
今天,假如谁来推介“瞧郎扇”,相信很多女孩仅仅因为这个逗人遐想的俏丽名称就会欣然甩银子。 所谓瞧郎扇呢,就是用半透明的轻薄纱罗糊面的扇,是明清人对于这类纱扇的传神叫法。康熙时人刘廷玑《在园杂志》中便言道:“更有以各色漏地纱为面,可以隔扇窥人者,曰‘瞧郎扇’。”一旦以薄纱做扇面,那么持扇的女性把扇子挡在面前......
-
〓 良宵引
古琴曲《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
-
〓 “木石情缘”活字屏
▲篆刻“三十六计”印蜕▲篆刻艺术活字屏风(局部)▲中国活字屏风设计图 屏风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屏”者,“障”也,屏风是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不像现代建筑那样密实,为了挡风,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屏风多置于床......
-
〓 “打狗”“打猫”有缘由台湾地名背后的故事
台北宁夏路台铁十分车站牌台北宁波西街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大陆游客对台湾一些地名非常不理解,比如高雄旧名为打狗,嘉义民雄乡旧名打猫,“打狗打猫都是地名,接下来不会有打老鼠吧?”报道称有大陆游客开始深究台湾地名,“他们会在网上讨论恒春、垦丁、鹿港这些地名的由来,甚至有人搭台铁火车,细数从北到南各车站名称。”的确,地名包含着丰......
-
〓 《文心雕龙》辩题
刘勰在他为《文心雕龙》所写的序言《序志》篇,对其书名做了这样的解释:“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何谓“雕龙”?汉代以来,多以“雕龙”二字比喻文章华美辞采绮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谈天衍,雕龙奭”,刘向《别录》曰:“......
-
〓 手帕趣事多
手帕,也叫手巾、手绢,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当时炎热的气候和社交礼仪使手帕首先出现在古罗马高官显贵的生活中。那时,手帕的主要作用是擦拭汗水。而擦鼻子必须私下进行,否则会被人看成缺乏教养而大遭讥讽。古希腊时期的手帕是用亚麻布做成的,出门时塞在腰带里。到17世纪时,法国的手帕异常精致,那时的宫廷显官、名门望......
-
〓 气象学说马事
2014年是马年。马是一种吉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汉字中以马为偏旁的有300以上,有关马的成语也有好几十之多。追溯马的祖先,可以到达5000万年以前,堪称“老马”。不过,那时的始祖马个儿矮小,其貌不扬。大小只同狐狸差不多,而且脖子短,没有威风的鬃毛。它们生活在温暖的森林之中,吃些鲜嫩枝叶。后来气候开始变冷,森林......
-
〓 一代红楼千年梦——品味红楼哲学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从没遇到过像现在这样旺的人气,现实中研究红楼的人何止千千万万,各种学说纷纭复杂,但这并不妨碍研究红楼的人前仆后继。红楼梦究竟何处吸引人,曹雪芹到底有什么魅力,他到底要通过红楼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种怎样的思想确实值得深入探讨。我们要研读一部作品并不是要去研究它的每一个字,也不是研究它的每一段文字......
-
〓 帽子、辫子与传统在血腥中形成
古往今来,以易服饰等来表示改革决心或统治象征之意向不乏例,中国就有“胡服骑射”、满清强令汉族男子蓄辫;俄罗斯彼得大帝改革时也曾改服装,为改变俄罗斯人留大胡子的传统以向欧洲人看齐甚至征收“胡须税”;日本明治维新也曾推广欧式礼服,并设有专门机构教授官员欧洲礼仪……现在,有人认为这些纯属大可不必的“形式主义”;有人却认为这是......
-
〓 齐白石与《七鸡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幅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七鸡图》。画面上画有七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雏鸡,左侧有题款“卢沟有事后无画兴 今秋翻陈案矣 白石”,铭章为白文“齐白石”,压角印为朱文“吾家衡岳山下”。右侧绫裱上有启功先生题跋“此寄萍老人兴会极高之作,盖卢沟变后,水火之中,虽时弄翰,宁有佳兴。此幅题云今秋......
-
〓 我如何读诗:为作诗而读诗
“诗无达诂”,诗的好坏很难定出一个严格的计量标准,但我赞同张问陶说的“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好诗自然天成不造作,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能怡情励志读诗与学诗不同。读诗重在“赏”,学诗不仅要“赏”,而且要学着作。宋代的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在诗外”的意思是不仅要读纸上的有字之诗,还要读社......
-
〓 中国鸡文化趣谈
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禽,千百年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祝告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中国鸡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文仅从“鸡德”、“鸡的象征意义”等四方面撷取几朵浪花与读者分享。一、鸡为“五德”之禽鸡自古就与人类的生活密切......
-
〓 探寻“羊文化”溯源:中华文化中有哪些“羊基因”?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可以说,“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
-
〓 读书论世·我的阅读半径:经典如幽兰,空谷自芳菲
人近中年,才感受到经典的无边魅力,令人怆然一叹。少时有读书饥渴症,到如今还能回味起那种对书的“饥饿感”,偶尔寻到一本书,总是兴味十足。但在贫瘠的山乡,就连好看的小人书也难以借到,遑论经典?大学时代,虽有足够的经典可以涉猎,却把光阴浪掷在了时髦读物上。在工作后的快节奏时代,又被裹挟入浅阅读的大潮,跌入功利性阅读的泥淖。曾......
-
〓 俞樾是如何评价《聊斋志异》的?
晚清大儒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曾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过比较精辟的评价。其言曰:纪文达公尝言:《聊斋志异》一书,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先君子亦云:蒲留仙,才人也。其所藻缋,未脱唐、宋小说窠臼。若纪文达《阅微草堂五种》,专为劝惩起见,叙事简,说理透,不屑于描头画角,非留仙所及。余著《右台仙馆笔记》,以《阅微》为法,......
-
〓 大家手笔:比较文明视野下的中国文明特色
人类的文明就像流动的河流,源头的不同、河谷的差异塑造了不同河流沿途的景观。轴心时代世界文明大体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重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重视科学与哲学知识系统的构建;南亚、西亚、北非的中近东文明,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不同类型的文明,其知识体系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偏好,......
-
〓 天一阁:传承文化泽后人
天一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万国建筑群,它们是城市历史的古典记忆。宁波的城市印记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选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老城区月湖之西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如果再加上一些定语,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的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始建于公元1561......
-
〓 辨识古琴之相谈
据古代琴著的记载,其创始初,古琴同瑟与玉磬被列为堂上之乐,可禁心载道宣德,地位较高。受其影响,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但不等于说弹琴者都是文人。古代文人虽是琴文化人群的主力军,但琴文化的参与者并非全是文人。除文人外,佛道两教、王室宗亲、山林隐士等许多人群,都为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
〓 时事点评:“十大流行语”为啥能流行
12月15日,《咬文嚼字》发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等上榜;而一些使用频率更高的流行语,比如“然并卵”“重要的事说三遍”“城会玩”却落选。2008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发布十大流行语,但一些流行广、使用频率高的流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