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城庙会记往
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和风俗人情,逛京城春节庙会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庙会”何以得名呢?从字面上看,“庙会”的形成自然与寺庙有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北京《商业志(初稿)》,对京城庙会形成的历史这样描述:“庙会是......
-
〓 那棵月桂树斫不斫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八月赏月 郎世宁/作诗人们常常认为嫦娥身处月宫,难以排遣冷清寂寥。其实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月亮也是一个热闹的世界,那里除嫦娥之外,还有月兔、蟾蜍、桂树,以及伐桂的吴刚。月中有桂树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代虞喜的《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这话的意思是:......
-
〓 文化评析:“沪语文艺”背后的方言魅力
方言不仅是语言,还是中华文明的土壤;发掘方言的语言资源软实力,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 日前,两件有关“沪语文艺”的事情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 “文”是文学:上海作家金宇澄用沪语写作的《繁花》不但成为年度最上榜长篇小说,而且引起了“方言如何入小说”的热议。《繁花》用沪语读,味道甚浓,与其营造的上......
-
〓 文化评析:应县木塔修缮应尽快有实际进展
近日,千年国宝应县木塔扭曲变形倾斜一事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据媒体报道,近千年来,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应县木塔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已扭曲变形。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乍一看,此事颇为离奇。眼看着一处历史古迹扭曲变形倾斜近30年,可是有......
-
〓 教育漫谈:中国优秀科研苗子为何难修正果
我在美国访问期间,有机会拜访了一些北大校友。这些校友大多数从小就非常优秀,经过北大四年的培养后到美国最好的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博士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有些人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取得的成就让人感到由衷的高兴——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人......
-
〓 图说中国画马史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龙马精神,则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我国画马史上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古代画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画马这门艺术表现出真正的中国气......
-
〓 亮宝:“大顺三年”铜镜与张献忠
申林/摄 2012年,在整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铜镜的过程中,笔者对其中的两面晚期铜镜产生了兴趣。这两面铜镜形制相同,均为印章式钮,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素卷缘;大小接近,内区纹饰都为首尾相接、尾部卷曲的双龙纹。这两面铜镜质地厚重,纹饰流畅自然,是我国晚期铜镜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最为特殊的还是镜钮上的铭文。......
-
〓 人文的蛇和自然的蛇
蛇,俗称长虫,是颇具神秘意义的动物。提起蛇,人们往往就对它的来龙去脉、脱皮蜕变、水陆两栖、无足无翼却能蹿突腾跃感到惊讶和恐惧。殊不知,仔细看看蛇的世界,就会发现人与蛇的关系、蛇与动植物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有趣的。小时候,看神话小说《封神榜》,开篇就有“先有鸿钧后有天,绿鸭道人在之先”的诗,于是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书里的“鸿......
-
〓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林的七月,是一个绿树葱茏、百花灿烂的季节。在浓郁的树荫下、在缤纷的花丛中,处处飘逸的学位服和张张成熟的笑脸,都在告诉我们:今天,你们毕业了。 时光荏苒。四年来你们在教学楼勤奋苦读,在科研楼精密测算,在图书馆翻阅典籍,在运动场挥洒汗水,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四年来你们不负青春年华,在“知山知水,树木树人”......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敦煌学的历史、传承和突破发展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遗书“太和十一年写本《药师经》” 敦煌研究院供图敦煌学,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及其文献发现之后诞生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对象开始于藏经洞文献,后逐步扩大,主要包括敦煌藏经洞文献和敦煌石窟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敦煌学起步较早,产生了罗振玉、王国维、陈寅恪、向达、姜亮夫、王重民等一批大师级的敦煌......
-
〓 光明论坛·温故:修己以安百姓
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一期曾以《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为题,摘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
-
〓 气象学说马事
2014年是马年。马是一种吉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汉字中以马为偏旁的有300以上,有关马的成语也有好几十之多。追溯马的祖先,可以到达5000万年以前,堪称“老马”。不过,那时的始祖马个儿矮小,其貌不扬。大小只同狐狸差不多,而且脖子短,没有威风的鬃毛。它们生活在温暖的森林之中,吃些鲜嫩枝叶。后来气候开始变冷,森林......
-
〓 金台论道: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什么是文化,似乎早已不言自明,但无数事实也告诉我们,一方面文化可以被说得宽泛无边,另一方面,又可以被看得十分狭窄,好像就是在那里吹拉弹唱而已。校园文化是一个人人都认为很重要的文化,于是,诗社、乐队、合唱团、美术班,再加上舞蹈、模特、体育,应有尽有,可以拨款,可以加分,可以特招,还可以外出参加比赛、赢得大奖。但同时,有的......
-
〓 张书岩:输入法不能代替汉字书写
我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体量庞大、一般人不容易获得的古籍;现在,连《四库全书》都有了电子版本,查阅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于保存、更新非常有利。可见,信息化时代的文字记录方式对于汉字文化的传承,是利大于弊。 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却无法正确书写汉字的具体部首和结构。因此,在享受数字......
-
〓 赵丽宏:汉水映诗魂
此刻,身在万顷碧波之中。周围,是滔滔无边的流水,远方,城墙、楼房和逶迤的青山似乎正在水面浮动,仰望,是浩瀚的白云蓝天,一群鹭鸟正从云间飞过……我在襄阳,我在游泳。汉江展开宽广的怀抱,把我托举在她雄浑而清凉的波涛之上。在江河里游泳,还是遥远的青年时代的事情。这次到襄阳,我惊喜地发现,流经这个千年古城的汉江,如一条浅绿色的......
-
〓 朱墨春山:鲁迅与陈师曾
鲁迅对木刻的大力提倡是众所周知的,相比之下,他与中国画的关系就很少有人关注。在公开的场合,鲁迅对传统中国画评价不高,曾对“古人作画,除山水花卉而外,绝少画社会事件”深致不满。但是,诚如李欧梵在《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一文中敏锐察觉到的,鲁迅的艺术趣味“在公和私、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存在了相当程度的差异和矛盾”。对中国画的喜爱......
-
〓 斗酒倾茶万古情——李清照在青州的文学创作简介
李清照(1084-?),北宋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可谓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母王氏,是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她在汴京度过了自己烂漫纯真的少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二十一岁的少年才俊赵明诚结为连理。由于两人志趣相投,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大观二年(1107......
-
〓 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华文化能否跨越障碍迈出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卖出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场,往往会有这样的尴尬:“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少之又少;以外国人......
-
〓 风追司马
对于韩城,我是心仪有加的,虽然那地方我已不是一次两次地去过了。时在甲午年初秋,应朋友之邀,我又去了韩城。北上韩城正逢雨,好雨如斯。我们的车子迎着风,也像风一样地奔跑着,虽然是一路上坡。在我们上到上不去的高处的时候,这个古时被称作少梁的城市就到了。这是个县级市,级别不高,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却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
-
〓 落雪时节:小雪初晴
雪,是冬独有的风情。银花漫天,散落人间。在北方,一场大雪宣示着冬天的正式开始,在人们心中远比降温和节气更为权威;在南方,雪则是上天少有的馈赠,是冬季难得的狂欢。今年的冬天有些调皮,北方的低温不断刷新着纪录,南方却面临着少见的高温和冬汛。今天“文眼聚焦”特选两篇带着冰雪气息的佳作,希望能把这份初雪的清新与喜悦分享给更多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